APP下载

山东省海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9-17倪乐海赵厚钧

关键词:海带苗种福建

徐 涛 刘 朋 李 凯 倪乐海 赵厚钧

( 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250013,济南 )

海带是冷水性的大型经济藻类,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地区(青岛以北)和大连沿海地区.海带不仅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海洋食蔬,同时其富含褐藻胶、甘露醇、碘等经济成分也是医药保健、海藻化工和农业肥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已经形成一个集海带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条产业[1].海带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促进就业、实现渔民增收,提供全国人民膳食健康视频,维持养殖生态平衡、联动促进鲍和海参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

随着海带产业快速发展,山东省海带养殖业在生产及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与福建省逐渐拉开差距.本研究团队通过对山东、福建部分大型海带育苗、养殖、加工企业实地调研,与有关专家和主管部门领导座谈,深入剖析山东省海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化建议,以期对山东海带养殖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1 山东海带产业发展现状

1.1山东海带养殖情况据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3],2017年全国海带总产量148.7万t,养殖面积4.4万hm2,其中山东海带总产量53.1万t,养殖面积1.8万hm2,分别占全国的35.7%和40.9%,仅次于福建省,为我国第二大海带主产区.山东主要养殖“奔牛”、“中科1号”、“海科1号”等海带品种,海带养殖期从9月到翌年7月中下旬,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4市.2017年山东海带养殖面积较2013年增加31.4%,但海带产量仅增加7.9%(见表1),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养殖产量未见明显增长.

表1 2013-2017年山东海带养殖产量及面积情况

按照全国水产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部署,山东省在威海荣成、烟台长岛设置海带渔情信息采集点,采集面积约106.7 hm2,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后,海带出塘价格明显走低(见图1),自2013年开始采集点海带产量及产值均出现明显下降(见图2).

图1 2012-2017年海带月度出塘价格情况(元/kg)

图2 2013-2017年山东省采集点海带出塘量及收入情况

1.2山东海带苗种情况近年来,伴随海带产量的提升,海带育苗量呈现增长态势.1991-2017年,海带育苗量由114亿株增长到484.5亿株,同时,育苗水平有明显提升[4]. 2013-2017年,山东省海带育苗量由84亿株增长至93亿株(见图3),增长趋势较缓.山东海带育苗企业主要集中在烟台、威海两市,2017年山东共有海带育苗企业10家,威海荣成8家,烟台蓬莱海益和东方海洋2家,海带苗种年产量93亿株(占全国总量19%),与广东基本持平,供大于求.苗种主要销往荣成(占90%)和大连(约占10%).苗种价格在280~360元/帘区间波动.

图3 2013-2017年山东省海带苗种产量情况

图4 2017年全国海带苗种产量分布情况

同期对比研究福建省海带苗种情况,2017年福建省海带育苗企业共有13家,主要集中在霞浦、连江和莆田.苗种年产量约为285.5亿株(占全国总量59%),供大于求.苗种销往福建、山东和大连.苗种价格在260~300元/板区间波动.随着养殖栽培技术的提升和海带品种改良,福建还带育苗发展较快.目前,我国海带苗种市场已逐步形成以福建为主导、山东、广东为辅的格局.

1.3山东海带加工、销售情况海带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食用藻类,约含有40多种有效活性成分[5].经研究证实,海带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促进智力发育[6],降血压、降血脂,抗血酸、抗凝脂,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在食品领域、医药领域、农业领域和饲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7].世界上一些发达渔业国家已开发出多种海带系列食品,特别是日本在发展海藻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相对领先[8].我国海带加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涵盖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系列层次,海带加工方式逐渐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9].研究发现,现阶段山东海带加工产业技术相对薄弱、产品结构简单,食用产品仍以传统的淡干菜、盐渍海带(海带丝、海带头、海带边、海带夹等)等为主,延伸开发出食用海藻调味品、海带面等产品,农业领域开发出农用海藻肥.总体来说,海带再加工产品及成品较少,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主要集中于多糖物质、碘、褐藻酸等方面,海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极大的限制了海带的广泛使用及转化增值.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山东加强海洋强省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海带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海带食品精加工、深加工研究,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已成为海洋与渔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海关统计,我国海带贸易总体以出口为主,设计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中国台湾和俄罗斯[10].山东海带现阶段内销为主,销售主要采取公司自销和与大经销商合作模式,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淡干菜主要面向临沂、河南、福建、安徽等地批发商.化工菜主要销往青岛、日照和江苏等地.与淘宝、京东等线上交易平台合作,建立了线上销售模式.与乌江涪陵榨菜等公司合作,利用合作公司渠道销售海带产品.

2 山东、福建海带产业发展差异

福建海带养殖技术主要来源于山东,但在长期养殖实践中,基于技术创新和区域特色,形成了福建海带产业发展特点.两省海带产业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生产工艺种带,山东种带海上取回当日或翌日开展采苗工作,育苗70 d左右,福建为躲避台风和减少养殖海带藻体斑点,在6月底水温达到27 ℃时将种带从海区移到室内培育,9月下旬采苗,育苗50 d左右.苗帘,山东海带采苗基质为红棕绳,红棕绳价格3.3万/t,每帘用红棕绳1.3~1.4斤.以俚岛海科海带育苗场为例,折算单个苗帘生产成本在150元左右.福建当地从1988年开始使用维尼龙绳,以福建霞浦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为例,折算单个苗帘生产成本在90元左右,山东海带苗种生产成本较福建高出60元/帘(板).收割,山东海带收割为雇工海上逐株收割,日工资400元/天/人,福建海带收割采用船载轮滑(卷扬机)电动收割、吊装方式,自3月中旬开始整绳间收,每隔2绳收获1绳,之后依此类推.晾晒,山东淡干菜制备主要采取雇工晒场晾晒,易造成污物附着藻体甚至进入海带孢子囊中,影响海带品质.雇工工资按株结算,每株海带0.1元,福建为陆基悬空晾晒,节省人力而且还保证品质.

2.2产业链条山东产业链条包括育苗、养殖、食品加工和化工产业.近年来山东在海带产业精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强资金、技术投入,逐步打造成一条完整产业链.食品领域,海带从头到尾能研发出200多个畅销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化工领域,海带主要用于提取碘、甘露醇及褐藻胶等产品,并逐步扩大在纺织、医药行业应用范围,化工用海带量约占50%,福建产业链条包括育苗、养殖和食品加工,海带加工包括以海带饲料和盐渍海带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烘干海带、休闲食品生产的精深加工,并逐步形成以从事海带销售与运输、餐饮、养殖和育苗器具生产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经营形式.

2.3产业主体山东海带产业主体以公司为主,大型海带企业实行育苗、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养殖面积从上百亩到几千亩不等,自建冷风库,加工储存能力较强,福建主要从家庭为主,一般为一百亩以下的小面积养殖,养殖与加工分离,加工储存能力较弱.

2.4销售方式山东海带企业生产规模大,加工能力强,销售渠道较稳定,企业注重产品大宗交易,福建海带企业规模较小,加工、存储能力较低,因而企业注重资金流转和市场销售,企业开拓市场意识较强,市场变化反应灵敏.

2.5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山东海带生产成本约占总收益的80%~90%,利润约为10%~20%,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苗种成本和人工成本.山东海带企业施行公司制,近年来,人工费上涨较快,雇工工资挤占企业较多生产利润.福建海带生产材料成本约为山东60%左右,成本降幅较大,福建海带收割采用船载轮滑(卷扬机)电动收割、吊装方式,收割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福建家庭户为养殖主体,人工工资不在核算范围内,生产成本较低.

2.6市场群体山东海带苗种主要满足本省和大连需要,苗种约占大连市场的50%.山东海带主要为食用和化工用,海带生长期长,品质好,营养高,出口韩国、日本,福建苗种在满足本省需要的基础上,还销往山东和大连.福建苗种约占大连市场的30%~40%.福建海带消费对象为食用和海参、鲍鱼投喂,其中海参、鲍鱼海带消费量占产量的30%.

2.7创新意识山东海带价格较好,企业生产稳定,在转型升级和种质创新,特别是在产业共性问题方面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福建企业对科研创新包容性较好,企业主动找专家,注重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3 福建海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3.1产业创新层面一是注重种质创新,福建省财政每年设立5 000万元种业专项资金,现已对海带和紫菜两大品种实施了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二是注重市场创新,福建海带销售实现从产品到商品再到精品的转变,从卖原料、卖饲料,到进商场、进超市、进酒店、进网站和进旅游区.三是注重文化创新,海带养殖已融入休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等各类旅游产业,有效拓宽产业链条.

3.2产业组织层面一是注重多元合作,部分还带养殖区建立了“村党委+公司+农户+科研+基地”的海带专业合作社模式.二是注重环境认证,福建霞浦县433.3 hm2养殖海区通过有机产品产地认证,霞浦海带产区已被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三是注重挖掘文化,依托福建渔博会举办海带节,进行海带育苗、养殖到加工全产业链展示,并设置海带结等产品自制环节,引导市民认识海带、消费海带.

3.3生产销售层面福建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选育出多个海带养殖新品种,耐高温特点显著,有效延长生长周期,再加上养殖面积较大,海带产量较高.福建采用船载卷扬机电动收割和悬空晾晒的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提高了淡干菜的品质.福建海带养殖、加工企业开拓市场的意识很强,仅霞浦县就有5 000多海带产品营销人员在浙江、江苏等20多个省市设立销售网点.

4 山东海带产业发展建议

4.1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在2005年启动良种工程项目支持藻类种质创新,2010年良种工程项目改革,重点支持产值在100亿元大宗品种,藻类当年产值30亿元,不在持续稳定支持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海藻产业的发展,其在食用、化工领域,尤其是在生态领域的价值日益显现.但迄今为止,海带良种数量少,不能满足多元化养殖和拓展养殖空间的需要,传统养殖水域空间萎缩及生产力不断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海带产业发展[11].因此,建议以实施《山东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纲要》为契机,实施海藻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在工业化、食用化和生态化三个领域开展良种选育.

4.2提升海带产业机械化水平海带企业雇工工资上涨较快,2000年人工费20元/天,近年达到100元/天.以俚岛海带育苗场为例,企业一年总费用约310万,人工费就达到140~150万,而且雇工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昂的人工费用已严重挤占企业生产利润.因此,建议建立跨学科联合攻关模式,重点突破海带夹苗、收割和晾晒机械化操作技术,配套研发出海带采收、晾晒和漂汤加工设施装备.

4.3强化我省海藻产业协会服务江苏紫菜协会成立之后,对外寻求积极合作,对内争取政策、开拓市场、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争取有利条件.因此,建议山东海藻产业协会借鉴江苏紫菜协会建设经验,搭建海带等海藻经济品种育、繁、养、加、销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生产环境,强化品质检测,完善销售网络、有序市场竞争.

4.4完善海带产业公共服务建设山东海带“大数据”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信息支撑.探索建立专卖直营、企超对接、电子商务等多种营销模式,引进乌江榨菜等国内著名生产企业,以原料直供、合作研发等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合作建立海带分会,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紧密衔接生产、流通、加工、出口、内销等环节.结合区域旅游推介,做好行业品牌宣传,叫响山东海带品牌.试点运作海带养殖保险,开发出适宜金融服务产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4.5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政府和主管部门针对海带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海带市场流通,延长产业链,重视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交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9].在海带新品种、养殖模式革新、新型海带食品和新型加工设备研发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鼓励相关科研机构系统研究海带活性物质提取、分离,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海带养殖技术及模式革新、新型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研发.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积极与海带产业发达地区、国家的养殖和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吸纳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

猜你喜欢

海带苗种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那个梦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梦的解析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我的祈祷
秩序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