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9-09-1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10001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和平区保健知识龋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10001) 吴 阳

【提 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和平区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 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对312名5岁儿童进行了龋病相关检查,龋病患病率51.60%。其中296位家长配合了问卷调查。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其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情况,以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相关。结论 沈阳市和平区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仍较高,针对其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

龋病是由致龋菌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尤其以儿童多发。龋病可以导致疼痛,使患儿不能正常进食,进而导致食欲不振,严重的龋病可引起牙槽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1]。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于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其父亲或者母亲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由医师对儿童龋病进行现场检查与诊断,护理人员对相应儿童的家长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及龋病的诊断参考相关标准制定[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个人情况和家长口腔保健相关情况两方面。儿童个人情况: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饮食习惯(食甜食、喝碳酸饮料、糖果和巧克力食用频次)、刷牙及频次。家长口腔保健相关情况: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督促孩子刷牙、是否带孩子做过口腔专科检查、孩子是否为自己带管、学历(父亲或母亲的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等。

3.部分调查项目判定标准和分级 刷牙判定标准:将每天至少刷1次牙确定为刷牙,从不或偶尔刷牙确定为不刷牙。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将本研究中的饮食习惯(食甜食、喝碳酸饮料、糖果和巧克力)频次分为如下3级:≥1次/天(频繁),1~6次/周(一般),1~3次/月(较少)。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不清楚(没有口腔保健知识概念或知之甚少)、一般(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较好(掌握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识)。家长的学历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家庭年收入分为5万元、5~10万元、>10万元。是否督促孩子刷牙,将偶尔或没有督促过归入否、每天或经常督促定义为是。

4.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经两人核对并分别录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真实。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调查总体结果 本研究共对312名5岁儿童进行了龋病相关检查,其中男166人、女146人,共发现有龋病161人,龋病患病率51.60%。其中296位家长配合了问卷调查,因此,本研究仅对这296份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160人、女136人,共发现龋病145人,龋病患病率48.99%。

2.儿童不同个体因素龋病发生情况 儿童不同性别间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的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不刷牙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频次≥2次/天的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2次/天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饮食习惯中,儿童对于甜食、碳酸饮料、糖果或巧克力的食用频次越高,其龋病患病率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龋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不同,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越好,儿童龋病患病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督促孩子刷牙,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家长不督促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带孩子去做过口腔科检查者,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没做过口腔科检查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自己带管孩子,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不是自己带管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不同学历层次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不同,家长学历越高,其儿童龋病患病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年收入不同儿童龋病患病率也不同,家庭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儿童龋病患病率最低,随着家庭年收入的下降,儿童龋病患病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儿童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刷牙及其频次龋病发生情况

表2 儿童不同饮食习惯龋病发生情况

表3 家长及家庭不同条件下儿童龋病发生情况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随之不断发生变化,龋病的患病率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均呈现出增高趋势。儿童随着乳牙的逐渐萌出,从以母乳或奶粉为主的饮食逐渐过度到与成人相同的正常饮食,饮食结构复杂化和多样化大大增加了儿童罹患龋病的机会。儿童乳牙大约在5~6岁开始逐渐脱落,长出恒牙,如在5岁以前患有龋病,将对恒牙的萌出及口腔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部分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龋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和平区5岁儿童乳牙的龋病患病率为51.60%,明显低于前期同类研究[4],可能与近年来家长及社会提高了对龋病的认识程度,加强了相关干预措施有关。而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与其刷牙及其频次、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学历和家庭收入等有关。刷牙是有效清除口腔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的简便易行措施,有利于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能力[5]。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甜食、好饮碳酸饮料等,增加了口腔内的酸度,破坏了口腔自身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6]。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历等,均对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学历越高,其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高,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相应的口腔保健,对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具有明显作用[7]。而家庭条件越好,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对儿童龋病的发生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和治疗,可以降低龋病的患病率。

针对本研究结果,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增加大众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意识,预防龋病的发生。②家长应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使其饮食结构更加合理,避免大量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和碳酸饮料,保持儿童口腔卫生。③家长、幼儿园教师等儿童监护人应监督儿童的口腔卫生,教会其正确的刷牙方式和口腔保健措施,并督促其饭后漱口和刷牙等。④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龋病。⑤做好龋病的预防,如对儿童牙齿进行涂氟或窝沟封闭等。⑥加大儿童口腔卫生的普查工作,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使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和平区保健知识龋病
地球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我想给弟弟穿裙子
沈阳和平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天津市学前教育“精品教研”现场会和平区专场举行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