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韦原植物、药材品种考证

2019-09-1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部叶柄药典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石韦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1]中就有记载。2015版《中国药典》[2]记载石韦正品三种,即为石韦、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现今记载石韦种类繁多,导致应用中存在着伪品和混淆品。本文回顾分析历史中石韦的应用,并与现今石韦应用进行比较,探讨其存在的差异。

1 石韦原植物考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一名石革庶。生山谷石上”;《名医别录》[3]称“名石皮,生华阴(陕西华阴)山谷”;《新修本草》[4]称“今处处有,以不闻水声者、人声者为佳。出建平(安徽浪溪县)者,叶长大而厚”。根据“叶长大而厚”的简略形态特征,推测有可能是现今的石韦或庐山石韦。

《新修本草》书中又记载“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不蔓延生。生古瓦屋上,名瓦韦,用疗淋亦好也”,经过考证发现此瓦韦为水龙骨科植物瓦韦,附于石韦条下记载。后代本草记载中也提到此瓦韦。

在此之前,记载石韦多居为名字及生长环境,并未对其植物形态做出描述。我们只能系统了解到此为石韦,确无法准确辨别出具体所属何种石韦。

1.1 《图经本草》考证[5]《图经本草》中记载:“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府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故以名之,以不闻水声者良。二月、七月采叶,阴干用。南中医人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甚效。石韦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叶煎浴汤,主风。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用治淋亦佳。”并首次附图海州(江苏东海县)石韦(见图1),据图片发现,书中附图海州石韦,与现代记载石韦形态特征极为相似。《中国药用孢子植物》[6]记载石韦(见图2)、《中草药彩色图谱》石韦(见图3):植株高10~30 cm。根状茎如粗铁丝,长而横走。叶近二型,远生。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或略较短而阔;叶柄基部均有关节,能育叶柄长5~10 cm;叶片披针形至矩圆披针形,长8~20 cm,宽2~5 cm。孢子囊群生侧脉间紧密而整齐地排列。与图片对比,图中有孢子的为能育叶,不具孢子的为不育叶,此图符合“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叶柄最下端绘制的节状,应为“叶柄基部均有关节”。这些特征证明此附图海州石韦为现代记载的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 Farwell。

据文字描述的植物形态特征“叶如柳”,推测有可能是现今的北京石韦。明《本草原始》[7]中记载石韦,“丛生石傍阴处。叶青,背有斑点,黄色”。根据附图(见图4)、现代《中药大辞典》[8]详细描述北京石韦(见图5)的原植物形态:植株高10~25 cm。根茎细瘦。叶柄长2.5~9 cm;叶片线性或线状披针形,长6~15 cm,宽6~15 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有细点。叶稍内卷,但不呈筒状。孢子囊群多散生于叶下面的较上部分。此植物叶型正符合“叶如柳”,叶片稍卷,故此确定此为北京石韦Pyrrosiadavidii(Gies.) Ching。

另外,“石韦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叶煎浴汤,主风。”植物三月有花,考证发现并非石韦属植物,有可能因为同名异物,根据“三月开花”初步推测为被子植物。

1.2 《本草纲目》考证[9]《本草纲目》记载:“多生阴崖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并凌冬不雕。又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据图和文字描述,此记载并非一种植物。

根据“多生阴崖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并观察图片(见图6),发现此植物根短粗;茎与叶都较长;叶片形状大体相同。考证发现,庐山石韦与此形态特征相似。根据《中国植物志》[10]记载庐山石韦(见图7):植株高20~50 cm。根茎粗壮,横卧。叶近生,一型;叶柄粗壮;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近基部处为最宽,向上渐狭,渐尖头,长10~30 cm或更长,宽2.5~6 cm。其中叶片“长10~30 cm或更长,宽2.5~6 cm。叶长和叶宽,符合“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证明此植物为现今《中草药彩色图谱》记载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 Ching.(见图8)。

按 “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并凌冬不雕”考证发现,此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瘤蕨Phymatopsisgriffithiana(Hook.) ,《中华本草》收载金星草(见图9)[11],此草唯单生一叶,色青,长一二尺,至冬大寒。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凌冬不凋,无花实。因叶背生有黄褐色孢子囊群,状如星点,故名金星草。

按“又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植物名实图考》[12]记载石龙(见图10)“石龙一名石茶。横根丛生,一茎一叶,高三、四寸,叶如茶而厚如石韦,如石韦重叠堆砌。李时珍谓石韦有杏叶者,殆即此”。根据附图(见图10)发现此植物较矮小,叶片较圆形。与现今记载矩圆石韦相似,根据具体植物特征记载:《中华本草》植株高10~30 cm。根茎长而横走;叶远生,质地较薄,上面绿色,偶有星状毛,并有小凹点;营养叶和孢子叶同型或略短而阔;叶柄基部均有关节;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8~12 cm,宽2~5 cm,先端圆钝头,基部矩楔形。根据以上特征证明此植物正为矩圆石韦Pyrrosiamarthlii(Christ.) Ching。

1.3 《植物名实图考》考证 记载“飞刀剑,生南安,即石韦之瘦细者。亦有金星。”根据附图(见图11)发现,此植物形态特征与《中华本草》柔软石韦(见图12)相似。《中国植物志》中记载柔软石韦特征为:植株高7~25 cm。根状茎短而横卧;叶近生,一型;叫片披针形,最宽处在上半部,短钝尖头,下半部突然变狭,并以挟翅沿主脉和叶柄下延几到与根状茎连接处,长10~23 cm,最宽为7~25 mm。孢子囊群近圆形,聚生于叶片上半部,在主脉每侧成多行排列。根据特征描述,证明此为柔软石韦Pyrrosiamollis(Kunze.)Ching。

表1 古代石韦应用记载汇总表

1.4 有柄石韦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植物来源为庐山石韦、石韦和有柄石韦。通过本草考证发现,古代并未记载《中国药典》中的有柄石韦种类。《中国植物志》记载有柄石韦Pyrrosiapetiolosa(Christ) Ching原植物形态为:植株高5~15 cm。根状茎细长横走。叶远生,一型;具长柄,通常等于叶片长度的二分之一至2倍;叶片椭圆形,急尖短钝头,基部楔形,下延干后厚革质,全缘。主脉下面稍隆起,上面凹陷,侧脉和小脉均不显。孢子囊群布满叶片下面,成熟时扩散并汇合。此植物(见图13)与《中草药彩色图谱》(见图14)一致,与石韦(见图2)相似但有区别,主要不同明显在于,有柄石韦叶急尖短钝头,而石韦叶尾尖状。

1.5 地方习用品种 通过考证发现古代记载石韦种类有限,古今比较发现存在一些品种,《中国药典》未收录。

1.5.1 毡毛石韦 《中国植物志》记载毡毛石韦Pyrrosiadrakeana(Franch.) Ching植株高25~60 cm。根状茎短促,横卧;叶近生,一型;叶柄长12~17 cm,粗壮,坚硬,基部密被鳞片,向上密被星状乇,禾秆色或淡棕色;叶片阔披针形,短渐尖头,基部通常扩展成为最宽处,近圆楔形,不对称,稍下延,长12~23 cm,宽4~8 cm。主脉下面隆起,上面平坦,侧脉可见,小脉不显,孢子囊群近圆形,整齐地成多打排列于侧脉之间。本植物(见图15)与庐山石韦(见图7)极为类似,主要不同点在于毡毛石韦叶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细长针状或线状凿形,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

1.5.2 西南石韦 《中国植物志》记载植株西南石韦Pyrrosiagralla(Gies.) Ching高10~20 cm根状茎略粗壮,横卧;叶近生,一型;叶柄长2.5~10 cm,叶片狭披针形,中部最宽,向两端渐狭,短钝尖头,或长尾状渐尖头,基部以狭翅延叶柄长下延,一般长10~15 cm中部宽0.8~1.5 cm。主脉在下面不明显隆起,在上面略凹陷,侧脉与小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均匀密布叶片下面。此植物(见图16)与北京石韦(见图5)极为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叶的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星芒状毛,其芒较长呈针状,略有光泽。

2 石韦药材应用及鉴定

2.1 石韦药材应用 石韦药材有大叶石韦和小叶石韦之分,石韦、庐山石韦和毡毛石韦为大叶石韦;北京石韦、有柄石韦和西南石韦属于小叶石韦。其中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中国药典收录石韦药材正品三种,但其他石韦种类也在应用,有的只限于地区药用。例如:矩圆石韦植物药材在贵州、湖北、四川等地;柔软石韦植物药材在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均有应用。

表2 石韦药材归属

表3 石韦药材特征

续表3

表3 石韦药材特征

3 小结

根据考证,发现古代记载石韦未能具体区分出为何种石韦,故统一均记载为石韦。经过考证发现海州石韦确为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 Farwell,而《本草原始》中记载石韦为北京石韦Pyrrosiadavidii(Gies.) Ching ,《本草纲目》中记载石韦为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 Ching,还记载了金星草,考证发现并非石韦属植物。以及考证为石韦属的植物有,石龙为矩圆石韦Pyrrosiamarthlii(Christ.) Ching,飞刀剑为柔软石韦Pyrrosiamollis(Kunze.)Ching。通过古今记载整理,药典收录石韦、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三种,但未曾在古代书籍中发现有柄石韦的记载。而除药典记载三种外,许多地区还存在着自产自销的石韦种类,但也造成市场混乱,用药时要注意辨别。

猜你喜欢

基部叶柄药典
斗 草
斗草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扭动的小蚕
扭动的小蚕
穿山甲药典除名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