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参数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的关系分析

2019-09-17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肿瘤内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变化率疗程病灶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肿瘤内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李山岭 赵真真 王 杰 陈素芳 王振兴

乳腺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且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乳腺癌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1]。与其他恶性肿瘤相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有相当比例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或肿瘤负荷过大而丧失手术时机。新辅助化疗(NACT)即术前辅助化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术前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及时作出调整、减轻肿瘤负荷,使局部晚期及降期保乳手术成为可能[2]。目前研究显示,乳腺癌NAC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率仅为10%~20%[3],因此评估NACT后疗效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十分重要。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是利用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在肿瘤细胞内的浓聚程度成像的分子成像技术,有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与肿瘤区/非肿瘤区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呈线性相关[4]。因此可利用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细胞在治疗过程中的凋亡情况,监测其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探究18F-FDG PET-CT参数与NACT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者;均于我院行NACT治疗;初次治疗者;均经18F-FDG PET-CT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原发炎性乳腺癌者;原发性骨髓抑制、白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者;随访过程中失访者。根据NACT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37)和无效组(n=35)。有效组:均为女性,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1.71±15.31)岁,肿瘤分型:浸润性导管癌33例、导管内癌伴浸润4例。无效组:均为女性,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9.47±14.89),肿瘤分型:浸润性导管癌32例、导管内癌伴浸润3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及检查方法 患者均根据肿瘤分期、分型等应用不同的NACT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苷方案12例、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60例;所有患者均行4个疗程化疗后评估临床疗效。18F-FDG PET-CT检查:所有患者均于NACT前、NACT第1疗程及第2疗程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均使用Ingenuity TF型PETCT显像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Mx8000型双螺旋CT机(飞利浦公司生产)进行检查,所有患者检查前测定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经肘静脉注射18F-FDG(5.18MBq/Kg),平静休息60min后取专用泡沫垫俯卧位行胸部PET-CT检查,CT参数:管电流120kV,管电压130mAs,螺距1.0,层厚6.5mm,PET成像采用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3min。

1.3 评估方法及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实体瘤化疗疗效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可测病灶和不可测病灶全部消失,无新病灶不少于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不少于30%,时间不少于4周)、稳定(SD,病灶变化介于PR和PD之间)、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0%,且绝对值至少增加5mm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组为CR+PR,无效组为SD+PD。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均由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进行评估,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沿病灶边缘勾画感兴趣区的SUV,⊿SUVmax1=NACT前SUVmax-NACT第1疗程后SUVmax,⊿SUVmax2=NACT前SUVmax-NACT第2疗程后SUVmax,⊿SUVmax1%=⊿SUVmax1/N A CT 前SUVmax,⊿SUVmax2%=⊿SUVmax2/NACT前SUVmax;T/NT:感兴趣区放射性技术/邻近非病灶区肌肉组织放射性计数,⊿T/NT1=NACT前T/NT-NACT第1疗程后T/NT,⊿T/NT2=NACT前T/NT-NACT第2疗程后T/NT,⊿T/NT1%=⊿T/NT1/NACT前T/NT,⊿T/NT2%=⊿T/NT2/NACT前T/NT。

1.4 观察指标 评估化疗前、化疗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患者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测算化疗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SUV变化值(⊿SUVmax1、⊿SUVmax2)、变化率(⊿SUVmax1%、⊿SUVmax2%),靶组织/非靶组织平均放射性计数(T/NT)、T/NT变化值(⊿T/NT1、⊿T/NT2)及变化率(⊿T/NT1%、⊿T/NT2%),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预测疗效的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行t检验,多时间点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AUC、cut-off和灵敏度、特异度,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SUVmax对比

表1 两组SUVmax对比

注:与无效组对比,aP<0.05

组别 n 化疗前 化疗第1疗程后 化疗第2疗程后 统计值 P有效组 37 8.31±2.51a 4.78±1.38a 2.38±0.68a HF系数:0.770 -无效组 35 8.48±2.66 6.79±1.36 5.09±1.23 F组间=42.351 0.000 t - 0.279 6.221 11.654 F时间=113.088 0.000 P - 0.781 0.000 0.000 F组间*时间=12.710 0.000

表2 两组SUV变化值、变化率对比

表2 两组SUV变化值、变化率对比

注:与无效组对比,aP<0.05

组别 n ⊿SUVmax1 ⊿SUVmax2 ⊿SUVmax1% SUVmax2%有效组 37 4.80±1.25a 6.46±2.03a 0.48±0.15a 0.71±0.19a无效组 35 2.09±0.43 3.19±0.44 0.23±0.08 0.35±0.10 t - 12.159 9.322 8.751 9.97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T/NT对比

表3 两组T/NT对比

注:与无效组对比,aP<0.05

组别 n T/NT ⊿T/NT1 ⊿T/NT2 ⊿T/NT1% ⊿T/NT2%有效组 37 10.28±3.05a 5.29±1.38a 3.98±1.30a 0.46±0.13a 0.54±0.15a无效组 35 9.70±2.72 7.29±2.11 6.87±2.05 0.22±0.07 0.29±0.09 t - 0.850 4.785 7.184 9.673 8.515 P - 0.398 0.000 0.000 0.000 0.000

图1 两组SUV变化值、变化率敏感度曲线。图2 两组T/NT、变化值及变化率敏感度曲线。

2 结 果

2.2 两组SUV变化值、变化率对比 有效组⊿SUVmax1、⊿SUVmax2、⊿SUVmax1%、⊿SUVmax2%均高于无效组(P<0.05),见表2。

2.3 两组T/NT、变化值及变化率对比 有效组T/NT、⊿T/NT1、⊿T/NT2、⊿T/NT1%、⊿T/NT2%均高于无效组(P<0.05),见表3。

2.4 不同参数评估疗效的效能 各指标中,SUVmax2%的AUC最高,为0.901;⊿T/NT2%的灵敏度最高,为0.914%;⊿T/NT2的特异度最高,为0.919,见表4。

表4 不同指标评估疗效的效能

3 讨 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是将PET成像和CT成像构建在同一机架上,患者一次检查中完成两种不同的扫描,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重建形成PET/CT融合图像[6],因此可结合PET和CT的优势。相关研究显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转移淋巴结的SUVmax与原发灶代谢参数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7]。N.Cho[8]等学者的研究发现,18F-FDG PET-CT的⊿SUVmax1%、⊿SUVmax1、⊿SUVmax2%、⊿SUVmax1等参数可较好地早期预测乳腺癌NACT疗效。但回顾既往文献,相关研究较少关注18F-FDG PET-CT参数在乳腺癌NACT疗效方面的预测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实体瘤化疗疗效标准这一临床常用标准作为依据展开对NACT疗效的分析讨论。

本研究显示,化疗第1、2疗程后,有效组SUVmax均低于无效组,且两组SUVmax均随化疗进程而降低。对比两组患者的SUVmax变化值和变化率也显现出明显差异,有效组⊿SUVmax1、⊿SUVmax2、⊿SUVmax1%、⊿SUVmax2%均高于无效组,有效组各时间点SUVmax均降低更迅速。这说明SUVmax与患者NACT疗效相互关联,NACT疗效更佳者SUVmax相对低,在NACT过程中SUVmax下降相对快。张立清[9]等学者的研究发现,随着乳腺癌病理疗效分级增高,即化疗后肿瘤细胞减少越多,SUVmax1变化率和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大,患者对NACT的敏感性越大。这可能是有效组患者SUVmax1变化率和SUVmax2更大的原因之一,高SUVmax的患者对NACT更敏感,因此化疗疗效更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有效组患者T/NT、⊿T/NT1、⊿T/NT2、⊿T/NT1%、⊿T/NT2%均高于无效组,呈现出于前文趋向一致的结论。T/NT为肿瘤靶区与非靶区的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各数据升高表明NACT后肿瘤靶区相对非靶区的摄取量增高,也表现出患者对NACT更敏感,进而在相同疗程的化疗后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更快、疗效更好。

本研究利用化疗第1、2疗程后18F-FDG PET-CT各参数变化进行NACT的疗效预测,ROC曲线显示,各参数均可作为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NACT疗效的指标,但效度不同。各指标中,SUVmax2%的AUC最高,为0.901;⊿T/NT2%的灵敏度最高,为0.914%;⊿T/NT2的特异度最高,为0.919,因此可结合SUVmax2%、⊿T/NT2、⊿T/NT2%对患者化疗疗效进行综合评估,这有利于临床医师在NACT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上述参考意义较高的指标均为第2化疗疗程后的指标,这或说明乳腺癌患者需进行2疗程化疗后评估其NACT方案的有效性,临床价值更大。横向对比同类型文献,马然[10]等学者的研究显示,⊿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36.9%,⊿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91,⊿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96,⊿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45.9%。该研究结论与本研究化疗第1疗程后各临界值均相似,但第2疗程差异较大,本研究⊿SUVmax2%、⊿SUVmax2cut-off均更高。

本研究虽获得一定结论,但为单中心小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以提高18FFDG PET-CT各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cut-off的准确性,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NACT治疗乳腺癌有效者第1、2疗程后SUVmax更低,SUVmax和T/NT变化率和变化值均更大;各指标中,SUVmax2%、⊿T/NT2、⊿T/NT2%早期预测NACT疗效效能较高。

猜你喜欢

变化率疗程病灶
青海省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治前列腺增生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护岸框架减速效果研究
是巧合还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