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09-16宋丽杰

西部论丛 2019年15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

宋丽杰

摘 要: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但是土地整理很容易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实现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土地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土地整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对土地进行整治,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机械设备进行土地整治,整个过程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深入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使土地整理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一般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普遍都是采用机械平地方法进行土地整治,通过对各种平整设备进行使用,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后出现的负面影响。

(1)改变土壤结构。在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进行土地整理,很容易造成土层结构的变化;在公路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容易对土壤结构造成影响,以致土壤结构出现变化;爱进行坡地的种植开垦工作时,土壤结构会受到较明显的破坏,甚至出现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不良状况;在借助机械设备进行土地整理时,地面上的杂草数量快速减少,以致当地的植物多元化受到影响,且土壤无法得到杂草的保护,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1]。

(2)改变土壤质地。在土层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对土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致土壤更加稀松。若是植物过于稀少,暴露在空气中的土壤会受到水流冲刷的影响,进而出现较明显的水土流失问题。

(3)影响土壤肥力。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会以扩大种植面积的方式提高土地产量。但是土壤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若无法根据土地的特性进行农作物种植,将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以致农作物的产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问题,最终出现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

(二)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在坡地开垦、农田灌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自然环境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微型水系网络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进行大面积的开垦工作,所需的水资源较多,既会造成地下水储备粮快速减少的情况,也会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比如在河流上游进行堤坝建设,能够对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改善,但是河流下游容易出现干涸等问题,对生物栖息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其次,在村镇及新镇建设过程,普遍都会出现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以致水环境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三)对大气的影响。通过土地整理对土层结构、土地的质地及植物覆盖情况进行改变,会影响到一定区域的大气质量。在荒地开垦、林地砍伐及草地过度放牧的时候,地表出现外露情况,以致空气中的粉尘及杂物显著增多[2]。

二、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科学性。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土地整理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土地整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在进行工程设计及规划时,需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改变河道的原本形态,使当地的自然风貌得到保护。此外,需要对土地整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科学评价,在方案实施之前,对土地整理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优化处理,使土地整理规划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

(二)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促进耕地总量的均衡发展,需要对耕地面积进行合理增加,以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在保证耕地面积达到需求的同时,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观念,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动植物能够处于更好的生存空间,保证动植物的健康生長[3]。同时,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需要严格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确保土地生态的安全,也要重视对耕地质量的提升,使其能够满足我国农业发展需求,促进农业生态及综合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三)农田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将土地整理措施落实到底,实现农田防护与生态防护的有效结合,以此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使耕地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具体来讲,可以将一些花草树木种植到河沟及道路两侧,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及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将灌木或草皮种植到田坎附近,以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整个过程要保证生物的栖息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若是土壤质量较差,既要重视对耕作层的保护,也要进一步改良土壤,以此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在土壤改良过程,需要利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增的土进行处理,以此提高耕地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4]。

(四)做好后期的保护及管理。做好土地整理后的保护及管理工作,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土地整理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准确把握好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而对施肥量进行合理设定,保证所采用的农药具有毒性小、效率高等特点,并控制好药物使用量,加强生物防治法的推广,将节水灌溉措施落实到底。为充分发挥节水措施的作用,需要对渠道修筑的质量进行控制,并打通外渠与内渠,使正常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使洪水排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落实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可以选择间隙灌溉方法,并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为实现土地整理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充分了解土地整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尽可能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科学性,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农田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并做好后期的保护及管理工作,使土地整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秋生.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24):57.

[2] 马增辉.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5.

[3] 陈振娜.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2):212.

[4] 张绚.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174.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