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形态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2019-09-16周玉贵

西部论丛 2019年15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规划管理城市

周玉贵

摘 要: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不同的规划管理形式实际使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合理的空间体系,就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所在,这还涉及到对空间形态理念的充分应用。由于实际的空间形态有很多,在具体应用这个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时,还需要明确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这就是本文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空间形态 城市 规划管理 可行方法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就是结合城市的用地总面积,分析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分布情况,保证新时期建设工程的合理性,发挥城市用地面积的实际使用价值。

一、空间形态与城市规划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在实际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意识到城市建设工作与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有效优化管理工作内容和形式的方法,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空间形态。常见的空间形态有很多,其主要指的是建筑物内部呈现出的整体形状与结构,比如,下沉式空间指的是就是地下室、地下车库等等在地面以下的建筑物空间。现阶段,城市外部整体空间结构的设计也属于空间形态的一种,人们应用空间布局开展社会经济活动,也就是说空间形态的组织构成这两个方面并不独立,它们相互联系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过程中。这就表示空间形态需要与城市建筑物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基本形态的重要作用,满足人们对于空间设计方式的个性化需求。

2、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通常来说,人们都将城市规划工作放在平面图上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然而实际上规划管理还包括三维空间的研究,比如,楼高问题与输电线路、供暖管道设计之间的规划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三维空间的模型来进行细节化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因此,这就表示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空间形态理念的重要作用,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当中,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以便设计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

二、空间形态下的静态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静态城市规划管理指的是城市的一些规划设计图,比如,建筑物分布情况的平面图、交通规划路线等等。对这些内容的规划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质量,推动管理工作順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而在新时期,管理人员要想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将规划管理工作与空间形态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1、静态平面设计图。基于空间形态的理念下,在实际设计平面图纸时管理人员应当在建筑物分布情况的图纸上绘制整体的交通路线图,将这两种元素结合起来才能观察出城市内部的空间形态平面图。在这个环节上,如何绘制图纸,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是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规划管理方法就是先对城市内部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利用先进的GPS系统进行定位,然后绘制网状方格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来代表不同的长度距离,将城市内部所有的信息绘制在一个平面图当中。从交通路线的角度来看,应当对一些路线的重合处进行重点管理,避免出现交通拥堵而引发交通事故,保证城市交通出行的安全性。从建筑方面来看,可以明确市中心所在,为人们选购符合自己需求的居住地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新时期较为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各个城市当中推广使用。

2、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时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当下,人们可以发现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管理人员还需要明确城市的实际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去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比如,以苏州市域为例空间句法的模型表明,虽然苏州是长江三角洲中仅次于上海的空间节点,沪宁通道是其命脉,然而它位于南北两大板块之间,当南北两大板块发展成熟并与上海形成空间联动时,苏州在长三角空间结构上有被弱化的风险。因此,城市的发展就需要另辟蹊径,研究出新的空间发展方向。

三、空间形态下的动态城市规划管理方法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建设新的建筑物,修建新的交通道路,对这些内容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就是城市动态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1、具体工作流程。在空间形态下,管理人员要想提高动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就需要分析出新的施工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城市建设工作的可行性,同时应当从平面图的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出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建立相应的立体模型。以居民楼的建设工作为例,具体的工作流程就是:结合空间形态进行选址,实地测量确定施工总面积,分析施工材料运输的便利性以及噪音对周围的影响,选定施工操作方法,完成施工建设工作。

2、创新管理方法。在空间形态下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关城市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条例已经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与保障。在创新管理内容时,应当结合国家相关管理机制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同时还应当重点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具备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创新管理工作还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 论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不同的规划管理形式实际使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具体的规划管理过程中,城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工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出空间形态理念与城市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性,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规划管理经验,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研究,这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杨滔.空间句法:基于空间形态的城市规划管理[J].城市规划,2017,41(2):27-32.

[2] 解扬,陈骁,张杰.基于交通节能视角的巨型区空间形态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9(2).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规划管理城市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