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玛才旦:绽放在信仰之上的永恒莲花

2019-09-16辛秉文

雪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万玛才藏族信仰

辛秉文

一个人如果坚定了一个不正确的立场,往往都是钻了牛角,走了极端,过于犟板筋了;一个人如果坚持了一个不正确的习惯,往往都会成为影响他一生发展的因素;而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坚实了自己的信仰,那么这个信仰的内容会成为个人或民族的性格、文化、精神品质,也会光鲜出时代文明。

万玛才旦先生是我非常敬佩和自豪的著名作家、导演。

他离我很近,却很遥远,犹如近在咫尺,却天涯难寻!他和我都出生在青海省农民家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升学之路,改变了农耕身份。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新塑造自我的历程,他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学,然后回到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政府做了公务员,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文学作品《诱惑》《岗》等已经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本世纪初,为了理想,他又攻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学位研究生,辞职专攻自己热爱的事业,用电影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他的很多作品荣获多项国际大奖时,我感觉我离他很遥远。我经常思考万玛才旦先生,他是如何成为影响藏族文化发展的成功导演?这里面有什么个性与共性特质呢?

当我看完他的《静静的嘛呢石》《塔洛》和《撞死了一只羊》等作品时,偶有所悟。

一、采用本民族民间社会发展实际,植根在民族文化土壤

藏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坚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如藏语、藏服、藏饰、藏餐、藏式民居、藏传佛教信仰、藏族民俗活动仪轨等。藏族人民好客,豪爽,开朗。生活中离不开歌舞,歌声嘹亮粗犷,舞蹈优美奔放,在大草原上寻找着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藏族人民崇尚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在原生土壤的民族个性行为中,能映射出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如《静静的嘛呢石》中将藏传佛教寺院的生活场景和小阿卡的思想变化翔实呈现出来,《塔洛》中藏族牧羊人心中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撞死了一只羊》中藏族货运司机金巴通过“撞死羊”的救赎和复仇者金巴寻仇家的自我救赎,回归到藏族文明的巅峰之处——因果转化,自我解脫救赎。就像很多民族一样,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点滴片段,可以锻造成具有民族文化戏剧性情节的故事,这也是藏族人民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核心构建。

二、呈示藏族人民生活语境,诠释地域环境下民族的勇敢与强大

在中国,藏族人民历来是以纯牧业或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地方大多数都是高寒地区,高海拔,缺氧,植被稀少,冬期长,夏期短。另外,从事与民族生产生活相关的如茶叶、畜产品交易、金银饰品加工、日用品等一些生产资料及劳动场所,相关场所如茶马互市、客栈、藏餐、杂货店等等。

万玛才旦先生的《静静的嘛呢石》拍摄地选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拍摄点选在可可西里,外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产生活着勇敢而强大的民族。电影作品在运镜、构图、调色、场景、饮食、佩饰、行为等方面无不突出复杂神秘的地域环境,在电影情节片段中,让观众打捞着多重臆想下的主观性、客观性和抒情性的个性特征。这是藏族人民生活语境中,文学性和戏剧性建构的电影本体原力生发,这也是藏族电影诗人万玛才旦先生的内在精神品质。

三、不同的地域环境,相同的民族文化,回归到神圣的心灵殿堂——信仰

在藏族族群中,寺院和家内的佛堂是最常见的心灵归宿地。其表象为起名、佛珠、超度、天葬、玛尼石、诵经调等等,家家供养佛堂,并定期或不定期去寺院拜佛,婚丧嫁娶、乔迁喜庆等都会举行一定规模的民俗活动,如煨桑、风马、转山、转湖、转佛塔、转森林、颂词等,去圣地拉萨朝圣等等,这些都是为心灵为生命追寻高度。

在万玛才旦先生的很多影片中都有一些与信仰有关的画面和言词,如《撞死了一只羊》中货车司机金巴与杀手金巴的名字都是活佛起的,去寺院转经筒、超度、诵经、转嘛呢、天葬等等,无不围绕着民族信仰突显民族精神文化的根脉与归宿。他们会超度一只羊,超度数只羊,超度自己曾经触犯的罪过,用磕长头、诵经等方式祈求救赎自己的罪孽。

藏族康巴人原本信仰“有仇必报,有仇不报就是一种耻辱。”但是复仇后,又将变成人生交替轮回中复仇、施舍、救赎的过程,这又回归到信仰中来,是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碰撞的结晶。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在很多时候越来越感觉到自然与人类的神秘感,用老子的《道德经》来阐释是“厚德载物”“厚德载福”,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用释家学说来论就是“众生为母”“缘起性空”“因果关系”。在万玛才旦先生的电影本体中,将这些哲学思想与藏族宗教信仰得以细化、诗化和升华。

四、让世界了解藏族,以揭开民族文明的神秘,开启热爱藏族的胸襟

在很多人的眼里和心目中,对藏族人的生产生活、婚丧习俗、信仰等都具有非常新奇的神秘感,尤其是少数藏族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惯,如一个人在高寒地区放羊住帐篷、吃生牛羊肉、走婚、一妻多夫家庭、天葬等等藏族生活民俗印记。万玛才旦用电影平台打开世界各族人民对藏族文化的质疑、猎奇和热烈,用理想主义的暖光照亮藏地文化的神秘,用审美探索开启热爱藏族的胸襟,弘扬藏民族文化与信仰。

著名藏族男高音歌唱家多吉次仁演唱《撞死了一只羊》中播放的藏语版《我的太阳》,这是万玛才旦导演告诉世界——藏族人民热爱世界,也诚恳欢迎世界人民做藏族人民的朋友!同时告诉世界: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不是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而是藏族人民心中的“世外桃源”。

五、万玛才旦的才华平台载体与自我信仰回归

很多电影作品养眼养颜,但不一定养心养性,而万玛才旦的影片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万玛才旦从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到拍电影成名成家,是一条艰辛的历练过程,我更懂得万玛才旦成功的背后泪多少,汗多少。他是第一位走向世界电影舞台的藏族导演,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荣获大学生电影节第4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2004年,彩色短片《草原》荣获第3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2011年,剧情片《老狗》荣获布鲁克林电影节最佳影片;2014年,执导剧情片《五彩神箭》成为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2015年,剧情片《塔洛》荣获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2018年,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入围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荣获了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我观看了万玛才旦拍摄的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偶尔在想: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历程,是不是一条漫长的知识与道德的修行之路?

《无常经》道:“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万玛才旦站在民族的高度,站在世界的高度,不怕高海拔的自然条件艰苦恶劣,用一腔热血、一身才气,铸造着热爱民族热爱青海热爱电影艺术的赤子诚心。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万玛才旦先生是“绽放在信仰之上的永恒莲花”的真正原因。

猜你喜欢

万玛才藏族信仰
The Light Inside
万玛才旦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寻思与意蕴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万玛才旦和松太加电影叙事研究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一部“热”社会的“冷”电影——致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