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回花下坐吹箫(下)

2019-09-16曹雅欣

醒狮国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半空箫声格调

曹雅欣

不吵不闹、沉静幽深的洞箫声,如一束澄澈的白月光,如一双女性的温柔手,如一道静夜的花间风,它奏响的不是耳畔的热闹,它是在与人的内心深处对话,牵起人心中角落里的柔情。

所以箫的阴柔化,也符合女性化的特征。

自古女子奏箫,本身就是极美的一幅画,在古人画作里也时有体现,比如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明代唐寅的《吹箫图》等。而描写女子情思的箫曲《妆台秋思》,通过王昭君的思乡寥落,充分展现了一份闺怨深深的女性形象。

在诗词中也常见女子与箫为伴,最著名的要论唐代杜牧的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晚秋,明月桥头,玉人吟箫,山水清秋,多么典型的一幅江南诗情画卷!比秋景更美的是山水、比山水更美的是月色、比月色更美的是佳人、比佳人更美的是洞箫。这箫声从唐代一直吹奏到今朝,每当人们提起扬州,就会想起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玉人清箫夜。

还有南宋诗人姜夔的《过垂虹》所写: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红袖添香,浅吟低唱,吹箫应答,曲乐相和,箫最解人,人最称心。

这是箫声与人声的配合,而箫与笙也自古相合。有一个典故“吹箫引凤”,是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最擅吹笙,一日忽闻宫外有人奏箫,箫声与自己的笙极为和谐精妙,于是遍寻吹箫之人。此人在华山,名叫萧史,奏箫技艺能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秦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了他。

二人婚后笙箫合奏,恩爱幸福。一夜,夫妻俩正在月下鸣奏,忽见一对金龙彩凤从天上飞来,接引二人成仙。于是,萧史乘龙、弄玉骑凤,飞升仙外。这个故事,也是成语“乘龙快婿”的由来。

其实,与箫最相合的乐器是古琴。琴箫合奏时:

琴声清丽,箫声悠扬;琴声如珠玉,箫声如引线;琴如阳刚之男儿,箫如婉转之女子。琴箫和鸣,天衣无缝。金庸著名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就以大篇幅笔墨描写了知己之间、情侣之间琴箫合奏、天地作合的逍遥场景。

古琴是一件格调高古的乐器,意境深远,也正如箫,追求的不是花哨的技巧而是广阔的意境。而且,琴,居于文人四艺“琴棋书画”的首位,是君子必修的功课,它是乐教的工具、是君子的象征。所以箫与琴和谐,正说明箫也具有君子的格调,是品位不俗的乐器。

格调高远,因此箫声有时候像是起自半空、犹如天外来音,不染尘俗,空灵旷古。这也跟箫的形制有关。——竹箫竖吹,音韵随竹管节节高升,箫声因而显得飘逸、出尘、高妙、灵动。这样的乐声,正适合禅修、适合清心、适合澄澈自身。比如宋代诗人薛蜗的《越僧一书记索赋二绝·松风阁》写:

何处笙箫起半空,

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

过尽白云千万重。

白云流过,日暮西山,箫声寻无处,似从半空来。这旷古悠远的箫声令老僧感悟良久,良久沉吟。

所以概括起来,箫是一件非常典雅的乐器,很难把它与喧闹、俗气联系在—起,它的音色柔和,气韵悠扬,格调高远,感情深沉,它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让枯寂的夜柔美起来。箫的阴柔化特征,使它与笛、琴协奏时都能形成阴阳相谐、衬托互补的和鸣。

总体来说,箫声入耳,音量不大、音色不吵人,它能越过耳目等表层感官,对人心进行一种深层次的浸润。

最后用元代贡性之的诗《梅》来为洞箫的氣质构画做收梢:

眼前谁识岁寒交,

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

酒醒听彻玉人箫。

天水极远处,伊人独自闲。酒醒梦散,幽香为伴。有箫,画面就不沉寂;有箫,岁寒也不苦凄。

箫声旷古,遗世独立,风姿洒然,静夜花香。

一管竹箫奏青天,流云纤,鸟心闲。长吹千载,风花又春天。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半空箫声格调
春日田畈
HSN半空心自冲铆接的降本增效
吹箫引凤
一种嵌入式半空心铝型材分流模结构
晨钓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法式新格调
运动,是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