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让资产全球化配置成为开放催化剂
2019-09-16
围绕财富管理,应该因势利导,让资产的全球化配置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催化剂,催生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
资产全球化配置是双向的,一是国内居民在境外配置资产。按统计,我国境内居民在海外的资产配置是10万亿元,估计今年可能会增加到18万亿元。另一个是境外的居民在我国资本市场通过国内的债市和股市配置的资产。在2018年有12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20年会达到2000亿美元。境外的配置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据统计,今年境外净买入5000亿元人民币,且5月份就发生了1600多亿元人民币。通过1400多家机构持有人民币的资产达到1.77万亿元,仅香港居民就持有人民币资产1.3万亿元。有一个统计,就是境外居民和机构,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资产达到了5万多亿元人民币,而且增长速度达到19%。
这种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住户存款达到70多万亿元,人均达到5万多元人民币。整体可投资资产将近200万亿元。其中高净值达到60多万亿元。境外在境内配置很重要的因素是看好我国的经济增长。人民币境外的贸易结算,2018年是5.11万亿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2018年是2.66万亿元。这样就形成了背后的推动力。这是一个趋势。
这种全球性的配置,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有利于大家分散风险,保值增值,分享全球红利。还有利于“一带一路”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没有全球性双向的资产配置,是很难推进的。目前国内的金融资本项目的开放也是—个促进因素。不利的一面是短期资本炒作。热钱可能会引起炒作,可能会有风险的传染,不能不引起关注。对于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大家一定要因势利导,要有妥善的管理经营。
從微观来说,资产管理要放眼全球,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要跟进,要有机构、队伍做全球性资产配置。另外,国内资本市场要相应开放,要迎接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比如境内A股里境外的占比还是很低的,达到3%左右。而韩国和日本是30%,这个空间很大。大家要迎接全球化的资产配置,一定要进入资本市场,金融要更加开放。当然这个过程要逐步进行,比如通过目前已经拥有的一些管道,KOD、KOF、LKOD、LKOF,还有深港通、沪伦通等这些互联互通的渠道,循序渐进地放开,趋利避害。当然,不只是跟发达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的其它国家,也是有这方面诉求的,这样把全球性的资产配置引导到服务我们的发展大局和一些很重要的倡议中,使得我们的金融更开放,金融体系跟经济体系的开放程度相适应,成为一个多方位的开放,全球化程度更高的金融体系。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如果做得好,可能催生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