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观
2019-09-16
从“文化+旅游”“文化+贸易”到“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与各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赵成国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青岛海峡两岸文创园立足青岛、面向山东的定位,是十分接地气的。发展文创产业,首先应立足本土,将本土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企业聚合起来。校企合作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每个大学生都是内容的提供者和实际的操作者。高校艺术学院的师生,是文创产业的主力军。政府平台的介入,将推动这些资源聚焦于产学研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转机。首先,在资源上更加倾向文创类产业。其次,提高了公众的文创意识。在5G时代,发展文创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在观念上更新换代。我们要搭建好文化资源的平台,如开展文创设计大赛,使学生多多参与其中,增强本土设计的品牌影响力。
李泉涛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文创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它所能传达出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发展文创产业要增强识别度。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性。在这一点上,设计师要多从设计风格、产品特色、产品材质、产品内涵上进行思考,增加文创产品的设计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杨梅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高校的设计类专业与文创产业有很大的关系。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有许多人才资源与设计成果。我们一直努力将人才与设计成果转化成产品。青岛海峡两岸产业园文创实训基地,不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给高校学生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曲国先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如何实现产业园与文创产业更好地结合?设计环节十分重要。这也是整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其中包括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思维、自由灵动的空间与敢于批判的思维。文化是根、创意是花、产业是果实。做好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培养,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根基。产业园搭建的实训基地,为学生们踏入社会、做出更加接地气的好产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里敢想、敢做、敢干。
李慧斌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如何做好文创产业?在我看来,要把握好两个方向、三个结合与三个维度和平台建设。
两个方向,就是把握好政策大方向,把握好产业和人才培养大方向。三个结合,即海峡两岸的结合,青岛文创与本土地域文化的结合,文创与国际时尚城、海洋文化攻势的结合。三个维度,个人维度,即设计师的个性和文创的原创性,人才集中,产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要留住人才,还要将文创产业和旅游产品作为推荐青岛元素的媒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作出相关领域的设计作业;学科维度,即告别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多从学校走出来,与市场结合。将市场考察结果融入到学科建设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历史维度,即做出的文创产品要有深度、有内涵、有产品的内在价值,在文创产品的可识别性上增加地域特色,与市场同类文创产品有所区分。
王晓元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副院长)
目前文创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五个问题,第—是文创人才的短缺;第二是高质量的内容、核心创意的缺乏;第三是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第四是产业集群效有待提升;第五是文化消费水平待提升。
面向市场,产业园如何培养文创人才?第一是增强产业链思维,借助双创政策与平台,帮助好的设计和创意落地,进入市场;第二,产业园在招商引资时要做好把关人。产业园的从业者要增强专业性,与区域经济相结合,搭建好人才培养的平台。
耿志宏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告系主任)
文创产业是多学科、多主体融合的特殊产业,需要各界的支持配合、协同发展。2018年6月,青岛市政府确立了九大重点文创产业发展计划,这些产业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文创产业,创意固然重要,文化才是根本,要把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放在首位。青岛文创资源丰富,但有影响力、有青岛特色的文创产品不多,对青岛文化品牌的传播与研发都是不够的。
在青岛做乡村公益的品牌研发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有很多人缺乏品牌概念和长久的发展意识。如何将乡村振兴和文创产业发展、当地品牌挖掘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王俊涛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书记、副教授)
今天,我们要在大文创概念下看青岛文创:青岛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可以介入文创产业;有包容性,文创产品开发有高中低之分;有特色性,青岛文创要区别于其他地方;有历史的担当,传播城市的美誉、支持企业品牌、造福于民。
发展青岛文创,要激活已有的文创协会平台。一是规划平台,确定我们到底要做什么,由谁牵头去做;二是打造设计、跨界、实战平台;三是打造销售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四是建设反思的平台,通过相关数据回收,修订以后的规划。
孟岗
(中国海洋大学创客实验室海创空间主任)
发展文创产业,不能空谈国家需要,应从实际做起,将高校联合起来打造好的创新生态。如果知行脱离,再好的艺术天赋也做不出好的文创产品。
因为不懂材料、产品制作流程等,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无法转化为产品。設计要转化为产品,需要无限接近产品。为此,我们建设了学院的文创空间,给予学生创意实践的场所。同时,我们开发了创客教学法,更新课程,让学生从市场调研做起,促成设计转化成产品。
修方舟
(北京在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展文创,就要处理好文创作品与商品的关系,文创作品不应该高于产品。目前,国内标杆文创产业主要包括博物馆文创、旅游景点文创、IP文创和基于国货精品的文创。设计师与高校推出的文创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市场。
我用了6年的时间和上千万的资金做文创,虽然有十几款畅销产品,但依旧羞于说出口。一个设计如果仅仅生产500件产品,没有追加的投资和再生产,没有足够的流量消费支撑,就算不上商品,养不了企业,也形成不了产值。
事实上,文创发展的难题不在于我们设计不出好东西。好的设计存在于大学生的头脑中,也存在于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电脑中,但是能投放市场,并获得一定销量的设计并不多。对于文创设计师而言,在做设计时应该以市场的思维运作,使产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做文创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握产业未来趋势。更重要的是,要用文创思维、文创情怀、文创设计能力,赋美于已存在的商品,赋能于已存在的企业和市场。
马应应
(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教研室主任)
结合青岛地区文化特色,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专业设置了文化产品设计、家用电器和影视衍生品三个方向,并建设了独立的工作室和文创工坊,让学生在实际项目和设计大赛上进行综合性尝试,得到实际锻炼。
2018年,学院还获批了国家教育部课题——如何创新和实现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和传播。这个课题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嘱托。结合青岛实际,就是要讲好青岛的品牌故事,提供最优质的创意资源和科研成果,为智慧青岛助力。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