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耳聋临床观察
2019-09-16杨一宇
杨一宇
耳聋是指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感受或综合分析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异常,进而引起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在国际上又称为听力障碍。耳聋的主要发病原因有遗传、孕期和产期病变[1]。耳聋可以根据程度分为轻度耳聋、中度耳聋、重度耳聋和极重度耳聋;同时,又根据耳聋的性质分为传导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因为不同程度的耳聋或者是不同性质的耳聋,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和干预手段都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分类,对耳聋进行有效的干预、康复和治疗[2]。本次研究为探析常规西医治疗结合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120例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23+6.23)岁;观察组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12+6.2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列选择标准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①听力突然下降,大部分为单耳发病,伴随或不伴随耳鸣,眩晕;②日久听力持续性下降;③听力检查结果为患者呈感音神经性耳聋[3]。2)中医诊断标准:气滞血瘀型耳聋:①主症:耳聋伴耳周麻木、胀闷;②次症:舌暗紫或有瘀点,舌苔薄,脉涩或缓[4]。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气滞血瘀型耳聋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精神意识均正常。3)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具体内容包括:1)舒血宁注射液(国药准字 Z13020795)20 ml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甲钴胺片(国药准字 H20041642),1次/5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主要方式为:1)西医治疗方式同对照组。2)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取合适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体针:气滞血瘀型耳聋选择泄针法进行治疗。主穴位:听宫、翳风、听会等,每次1~2穴,交替针刺。活血祛瘀配合患者血海、膈俞穴。20 min/次,1次/d。腹针:主穴:中脘、商曲、气海、下脘。30 min/次,1次/d。2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治疗。
1.4 观察指标将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阈水平、中医临床症状、治疗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1)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和患病前无显著差异或提高>30 dB;好转: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在15~30 dB;无效:无上述症状出现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分为主症、次症按轻重程度进行评分。无症状:主症、次症0分;轻度症状:主症、次症2分;中度症状:主症、次症4分;重度症状:主症、次症6分。显效:主、次症积分降低>80%,症状消失;有效:主、次症积分降低在40%~80%,且主、次症显著好转;无效:无上述情况出现,主、次症积分<40%。3)治疗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病患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听阈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听阈水平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听阈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对比 (例,%)
2.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4 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组别例数主症次症总症候积分对照组601.25±0.591.51±0.982.12±0.52观察组600.59±0.940.37±0.571.01±0.37t值2.6732.7913.003P值0.0290.0210.004
3 讨论
3.1 耳聋患者成因及分期
3.1.1 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引起患者耳聋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病毒感染、耳膜破裂以及血管疾病。病毒感染引起耳聋主要因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导致患者出现耳蜗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耳聋[5]。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耳聋的主要病原菌。耳膜破裂常常为突发性,因患者经历气压巨变导致颅压、中耳气压出现突然改变。进而引发突发性耳聋,并伴随眩晕。据相关文献报道,血管疾病是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患者出现血管痉挛、栓塞,进而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受压,患者出现血压变化或血管障碍,因缺氧导致螺旋器感觉结构出现异常[6]。
3.1.2 耳聋表现及分级大部分耳聋患者主诉为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出现耳聋,压迫感、耳痛等。严重情况下出现复听以及重振,伴随不同程度眩晕,甚至视力障碍[7]。临床上主要将语言频率以及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作为耳聋患者分级的主要标准[8]。轻度:患者听力检查结果听阈值在10~30 dB,无法听见低声谈话;中度:听阈值在30~60 dB,无法听清近距离谈话;重度:听阈值60~90 dB,近可听见大声呼喊;全聋:阈值>90 dB,无法听见声音。
3.2 耳聋患者的治疗就当前阶段而言,进行耳聋患者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对内耳循环进行改善,运用甲钴胺片保护患者神经结构,修复神经组织。但长期运用西药进行临床治疗,虽短期疗效较为良好但会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黄帝内经》曾有记载:引发气滞血瘀型耳聋的主要因素为伤寒、血瘀以及脉络不通。现代医学也证实耳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内耳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黏稠。因此,运用针刺疗法进行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差异,选择合适穴位、针法进行对症治疗,疏通耳窍经络,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达到治疗耳聋目的。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阈水平相关指标、治疗总满意度和中医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气滞血瘀型耳聋患者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