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2019-09-16吴淑霞
吴淑霞
(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 河北 沧州 061100)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且该病进展快,当患者的颈部血管出现病变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文通过对我院的12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并与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颈部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2~82岁,平均(62.3±4.2)岁;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42~76岁,平均(61.3±4.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规则:患者伴有精神方面相关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不同意参与此次调查。
1.2 方法
对两组检查者均采取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仪器型号选择西门子14L5-SP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6~10MHz,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暴露,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检查者进行超声检查后,比较其斑块的发生率与内膜增厚例数,同时比较斑块的股则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文中数据,斑块发生率、内膜增厚例数、斑块规则度等采取(%)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者的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结果比较
根据诊断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斑块发生率与内膜增厚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检查者的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两组检查者斑块表面形态比较
根据诊断结果,发现观察组斑块表面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2 两组检查者斑块表面形态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我院的人口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内膜损伤与粥样斑块是颈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会快速进展,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官腔闭塞或狭窄情况,从而引起脑部组织供血不足,造成缺血性坏死。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多数研究表明[5],患者出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形成血栓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上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方式主要有核磁共振、CT、彩超等,其中颈部血管彩超具有灵敏度高、可重复性等,逐渐的广泛使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观察组的斑块的发生率与内膜增厚例数明显较多,且斑块的规则程度明显不如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与健康体检者的斑块有明显的区别,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能有效的进行区分,可明显提高检出率。颈部血管彩超能确定患者的颈部是否存在有斑块以及斑块的位置与形态,此外还能确定血管内径以及内膜的厚度,从而根据诊断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综上所述,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颈部血管彩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检测出斑块等方面的信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