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9-16次仁平措
次仁平措
(拉萨市人民医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生理综合疾病,其主要是指由栓子堵塞人体肺部动脉管道引发的肺部循环障碍。该疾病会引发患者身体各个器官机能下降,致死率极高,且往往前期症状不明显[1]。本文意在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00例,对比组患者100例。研究组(n=100)患者年龄50岁~65岁,平均年龄(57.3±2.3)岁,平均体重(53.6±3.2)kg,男性50例,女性50例。对比组(n=100)患者年龄51岁至64岁,平均年龄(57.1±2.4)岁,平均体重(53.5±3.1)kg,男性50例,女性5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过专业检测诊断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详细过程。(3)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心脏、肝肾等其他内器官疾病者。(2)有严重精神疾病者。(3)有严重认知障碍者。(4)不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测,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CT检测。具体使用本院的16层螺旋CT机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前由医务人员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测前给予患者注入15ml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00mg/ml,注射方式采取静脉推注。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重建,并传入工作站。采取MIP、CRP、VR、MPR等多种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绘图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有效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分为有效和无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图片的图像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和±s检验和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有效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患者检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检测无效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图像质量。研究组患者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图像质量研究组 100 4.01±0.21对比组 100 2.83±0.23 t-37.887 P-0.001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理综合症,其主要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紊乱以及各循环系统紊乱的病症。其病因颇为驳杂,主要包括脂肪栓、空气栓、细菌栓以及血流淤积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虚脱、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咯血等。目前对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死亡率极高,但见效快,药物治疗较保守,但往往不能起到彻底治疗的目的[2]。
16层螺旋CT是指对患者进行X线球管连续扫描的同时,机床匀速进床的医学检测方式,相比常规CT而言,其能够更精确的获取患者病理处的水平连续层信息,并通过传输至工作站对其进行加工,以此能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提高检出率,确保患者接受及时的治疗。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等质量指标高等优点,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检测中最常见的无创检测方法[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检测有效率和检测图像质量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肺动脉栓塞患者16层螺旋CT能有效提高其疾病检出率,其检测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能给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以此确保患者能及时发现疾病并接受及时的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