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9-16王生锋徐晓燕
王生锋,徐晓燕
(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泌尿系肿瘤在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单一影像学检查方式,例如超声以及腹部平片等,对于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满足其诊断要求[1]。而随着近年来CT重建技术的快速发展,64排CT成像的应用使现代膀胱癌病症的诊断以及术前分期准确性得到了提高[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64层螺旋CT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诊断中的效果,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探究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8月—2019年2月,在该时间段内,对数据库中所有膀胱癌患者个体资料进行随机抽样。录入72例病理检查确认为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开展研究。7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方案进行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数据记录。所有患者年龄区间值为36~66(49.3±4.1)岁;患者个体状况对比良好,其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64层螺旋CT方案:所有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放射诊断,本次研究中的CT诊断仪选择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仪:将扫描数据进行合理调整,螺距1.0,层厚和重建间隔不超过5mm,所有患者在扫描前2~3小时内口服2%,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患者的盆腔内肠道,当患者的膀胱有胀满感时,可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膀胱状况,由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进行扫查,直至膀胱影像完全显示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以及静脉快速团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状况。
本次研究中各项实验操作由同组医务人员开展。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由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0进行实验统计学计算。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χ2、t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在实验后接受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认为膀胱癌,而患者在接受64层螺旋CT膀胱定位诊断后,其诊断准确率为54(90.00%),即数据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准确率较高,同时能够对患者的不同类型膀胱癌进行有效明确,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见图。
表 64层螺旋CT诊断方案诊断分期对比(例)
图 患者,男,80岁,膀胱右侧壁膀胱癌
3 讨论
膀胱癌在发生时,大多数患者均以单发为主较少,少部分患者呈现多发性图像检查,可见癌症病灶呈现乳头状、菜花状或浸润性生长而较小,肿瘤主要以乳头状为主,CT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其轮廓较为光滑,密度均匀,较大,肿瘤可呈现菜花状,肿瘤边缘较为模糊,其中肿瘤致密性较低,可存在均匀和不均匀的回声团肿瘤内,可见硬化或坏死状况,表面规则性较低。
就目前来说应用CT扫描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属于一种较为良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主要价值是能够对患者的病程状况进行明显分期,不仅能够观察患者的肿瘤累及范围和程度,还能够显示肿瘤病变对患者周围器官的影响,观察是否存在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通过这种方式对于膀胱癌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诊断,有助于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设置,并评估患者预后恢复。传统的B超检查对于膀胱壁以及突出至膀胱内的肿瘤诊断阳性率较高,但诊断膀胱外以及周围浸润并证实其表现状况与CT检查相比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B超在诊断过程中穿透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声阻抗限制较大,所以在诊断时精确度较低。虽然膀胱镜检查能够直接对患者膀胱内病变和形态进行测定,但无法判断膀胱壁以外组织器官的状况,同时这种治疗手段在应用时不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尿道狭窄患者,所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CT诊断应用于膀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部分临床研究中表明若患者的肿瘤大小直径在一厘米以下,则应用CT诊断确诊率较低,本次研究中存在遗漏诊现象,而这里患者的肿瘤大小较小,通过多次诊断后才明确其病症状况,故而若患者膀胱充盈不满意时,难以对较小的肿瘤体进行诊断。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使患者的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并且在进行图像分析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病症判断,以保证患者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膀胱癌是一种临床上的难治性癌症,而这种病症在诊断期间应用影像学诊断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价值。64层螺旋CT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