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9-09-16李金海
李金海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中医内科 荥阳450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早期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体征,晚期则可能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丧失,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增加致残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该病常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该药物成分类似于叶酸,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DNA 合成,减少骨破坏,延缓病情进展,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范畴,患者脾肾亏虚、风邪入侵、寒邪凝滞,导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本研究旨在探讨祛风通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48~64 岁,平均年龄(56.20±3.20)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63±0.36)年。观察组男20 例,女23 例;年龄49~65 岁,平均年龄(56.18±3.17)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61±0.3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相关标准[3]:晨僵≥1 h 并持续6 周以上,≥3 个关节肿并持续6 周以上,皮下结节;中医诊断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诊断标准研究》[4]中寒湿痹阻证,主症:关节冷痛而肿,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畸形,次症:恶风寒,肢体沉重,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脉弦紧;血尿酸升高。(2)排除标准: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严重关节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服用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20044282),15 mg/次,1 次/周。连续治疗8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祛风通痹汤,组方:黄芪、牛膝各20 g,苍术、冬凌草、穿山龙、当归各15 g,羌活、桂枝各10 g,加水煎煮,去渣留汁2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连续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 周后疼痛程度和关节肿胀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进行评估,满分10 分,无痛为0 分;轻微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关节肿胀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程度,关节肿胀程度,0 分:无肿胀;1 分:中度肿胀,轮廓微隆起;2分:中度肿胀,关节周围凹陷消失;3 分:重度肿胀,肿胀高出骨突。(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和治疗8 周后的血尿酸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取血清,采用血尿酸测试仪进行测定。(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不适、白细胞下降和皮疹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和关节肿胀指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和关节肿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关节肿胀指数比较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关节肿胀指数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V A S(分)治疗后 治疗关前节 肿胀指治数疗后对照组434.63±1.552.33±0.63*9.22±3.205.96±1.63*观察组434.68±1.571.68±0.52*#9.24±3.024.12±1.35*#t 0.1495.2180.0305.701 P 0.8820.0000.976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和8 周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8 周对照组43589.39±75.98406.39±45.39398.06±47.28观察组43591.52±80.37352.16±46.72315.84±41.53 t 0.1265.4448.568 P 0.9000.000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感染、遗传、性激素异常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常于关节软骨、滑膜、肌腱、韧带等部位发病。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甲氨蝶呤为常用药,该药可阻碍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胸腺嘧啶合成,并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延缓骨破坏进程,促进关节功能改善。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单用甲氨蝶呤疗程较长,且远期疗效不甚理想,因此,目前临床上亟待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骨痹、鹤膝风”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邪实,本以肾脏不足、气血两虚为主,风痰湿邪为诱,致使气血壅滞,阻痹脉络,治疗应以祛风、补肾、通痹为法[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关节肿胀指数、血尿酸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用甲氨蝶呤相比,联合祛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更明显地减轻关节疼痛及肿胀,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祛风通痹汤方剂中黄芪具有升阳通痹、益气固表的功效;穿山龙具有养血活血、祛风除湿等作用;牛膝具有强筋壮骨、通经活络之效;冬凌草可散寒除湿、活血祛瘀;苍术可达健脾渗湿、温补阳气之功;当归可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羌活具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桂枝具有通阳化气、散寒止痛、发汗解表的作用。诸药配伍,标本兼治,共奏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固本升阳等功效[7]。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祛风除痹汤可降低中心粒细胞趋化作用,阻碍炎性因子释放,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加快关节组织修复,缓解临床症状[8]。综上所述,采用祛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及肿胀,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