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
2019-09-16张小裔张明明刘海伟
张小裔 张明明 刘海伟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焦作454000)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榜首,其中超过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NSCLC 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1]。目前临床治疗晚期NSCLC 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也都存在局限性[2]。过去的研究认为化学毒性药物治疗晚期NSCLC 疗效不明显、安全性低,生存获益也无法确定。近年来,血管生成抑制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Ⅲ期临床研究ECOG4599 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 效果优于单独化疗方案[3]。蒋友国等的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中晚期NSCLC 疗效可靠且安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4]。本研究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 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53 抗体的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存在可测量病灶;(2)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60 分;(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4)患者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4)精神障碍、意识不清;(5)怀孕、哺乳期妇女。选取我院2015 年1月~2018 年2 月收治的晚期NSCLC 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 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1.26±8.37)岁;临床分期Ⅲ期28 例,Ⅳ期16 例;病理类型鳞癌31 例,腺癌1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2.35±8.15)岁;临床分期Ⅲ期29 例,Ⅳ期15 例;病理类型鳞癌30 例,腺癌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止痛及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盐酸厄洛替尼片(国药准字J20120060)口服治疗,150 mg/次,1 次/d。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第1 日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批准文号S2010002)5 mg/kg,每21 天重复1 次。两组均以21 d 为1 个疗程,治疗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难以耐受的毒性反应。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2 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间差异。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指南1.1 版》[5]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且维持时间≥4 周;部分缓解(PR),肿瘤减少50%且维持时间≥4 周;疾病稳定(SD),肿瘤减少<50%或增大<20%;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0%及以上。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个疗程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比较组间差异。(3)无进展生存期:即研究开始时至患者疾病发生进展或末次随访的时间。(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用药安全性。
1.4 随访 采用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的方式,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两组无进展生存期、血常规、胸部增强CT 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到2018 年9 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CR 0 例、PR 22例、SD 18 例、PD 4 例,对照组CR 0 例、PR 17 例、SD 14 例、PD 13 例,观察组DCR 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χ2=5.926,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 个疗程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V E G F(ng/L治)疗后 治疗P5前3 抗体 (I治U/疗ml)后观察组44178.62±42.57119.21±25.644.68±2.132.45±1.17对照组44181.26±40.38139.58±29.594.72±2.253.29±1.36 t 0.2983.4510.0863.106 P 0.766<0.0010.9320.003
2.3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84.59±9.68)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7.21±9.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8,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皮疹2 例、腹泻1 例、骨髓抑制2 例、肝功能损伤2 例、乏力2 例、高血压3 例、蛋白尿1 例;对照组出现皮疹1 例、腹泻2 例、骨髓抑制2 例、肝功能损伤1 例、乏力3 例、高血压2 例、蛋白尿1 例。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采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 效果不佳,难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晚期NSCLC 方法是联合化疗。近年来临床疗效最为显著的治疗晚期NSCLC 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但治疗费用高,大多数患者及家庭无法承受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该化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受到了较大局限。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 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常见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GFR-TKI),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6]。
厄洛替尼是一种可用于晚期或转移的NSCLC治疗的三线药品。本研究对照组接受盐酸厄洛替尼片单药口服治疗,症状、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分析原因是EGFR 为Ⅰ型跨膜络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其表达异常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扩散等存在紧密联系,厄洛替尼属于高选择性的EGFR 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阻断EGFR 信号传递,达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扩散的效果[7]。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可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竞争性地阻断VEGF 与其受体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新生血管生成,还可以诱导现存血管的退化,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8]。观察组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的治疗方案,DCR 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翁克贵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 效果优于盐酸厄洛替尼单药治疗[9]。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 患者疗效优于盐酸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 和P53 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