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全切对子宫肌瘤性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影响观察
2019-09-16王俊霞
王俊霞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 淇县456750)
子宫全切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随着子宫肌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子宫全切在临床应用也愈发频繁。既往子宫全切手术多通过开腹进行,虽然手术视野较好,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恢复较慢[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新型医疗器械研究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逐渐被用于对妇科疾病的治疗,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2]。关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影响的报道仍较少。本研究以我中心行子宫全切治疗的84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子宫全切方式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中心行子宫全切治疗的84 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B 两组,各42 例。A 组年龄24~56 岁,平均(42.03±3.45)岁;孕次1~4 次,平均(1.96±0.41)次。B 组年龄26~55 岁,平均(42.15±3.29)岁;孕次1~4 次,平均(1.87±0.46)次。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无生育需求,均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史;子宫体积过大;盆腔粘连严重;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精神障碍。
1.4 手术方法 A 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耻骨联合上部作一横切口,长度8~10 cm。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仔细探查盆腔情况,依次切断子宫圆韧带。于断端打开阔韧带前叶,于阔韧带前叶无血管处打洞,依次切断,缝扎双侧输卵管。钳夹、切断固有韧带,双重缝扎双侧子宫动静脉。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分两次钳夹,切断主骶韧带,环切阴道。术中采用电凝止血,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确认无活动出血后关闭腹腔。B 组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全麻下,消毒,铺巾,取脐下0.5 cm 以下切口,置入1.0 cm Trocar 建立气腹,放入腹腔镜。左右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处作0.5 cm 切口,置入0.5 cm Trocar,镜下探查子宫大小,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钳夹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双极电凝后切断。剪开膀胱前反折,拔棒下推膀胱,分离宫旁疏松结缔组织,PDS 线套扎子宫颈峡部,不扎紧。阴道内置举宫器,18 mm 旋切宫颈内及子宫内组织,腹腔内扎紧套扎线,见子宫变紫,血液循环阻断。自右侧Trocar 旋切子宫组织并取出,套扎宫颈残端,双极电凝残端及血管,无损伤线连续缝合阴道内宫颈残端,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无活动性出血,拔出Trocar 及腹腔镜,腹部小切口缝合。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周时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使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时的性功能,评分越高表明性功能越强;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B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 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 组,但B 组手术时间长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m时in)间 出(m血l)量 肛时门间(排h气)下时床间(活d动)住(院d时)间A 组42104.92±6.96150.41±8.4837.61±3.594.11±0.3810.07±1.08 B 组42115.74±7.61104.95±5.9230.54±3.482.27±0.326.54±0.92 t 6.79928.4879.16424.00316.125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B 组术后1周时E2、P 水平高于A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组别 n术前 术后1 周E 2(pmol/L)t P术前 术后1 周P( nmol/L)t P A 组42648.98±37.65309.87±30.9145.1150.00024.36±2.1511.28±1.3933.1100.000 B 组42645.81±38.97374.91±32.4434.6240.00024.50±2.2215.37±1.5221.9920.000 t 0.3799.4070.29412.869 P 0.7060.0000.7700.000
2.3 两组手术前后性功能评分比较 B 组术后3个月时的性功能评分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性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性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n术前 术后3 个月 t P A 组427.63±1.084.28±0.7420.8440.000 B 组427.70±0.955.52±0.8114.1670.000 t 0.3969.187 P 0.6930.000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A 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子宫肌瘤等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子宫肌瘤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仍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既往手术切除肌瘤或激素疗法改善患者内分泌治疗均有一定局限性,患者远期复发率较高,而长期、反复发作又会给患者身体、心理带来极大创伤。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子宫全切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最为有效的方案,可有效防止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既往手术多通过开腹进行,开腹手术具有视野良好、操作方便等优点,适应证较广,且术中可根据操作需要延长手术切口,可有效处理子宫过大、盆腔粘连严重的妇科患者。但开腹手术亦有极为明显的缺点,其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大量失血会直接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康复,患者术后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妇科应用也愈发广泛[4]。
此次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子宫切除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B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 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 组,且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表明腹腔镜手术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B 组手术时间较长,这可能与腹腔镜操作难度较大有关。本研究着重对比了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 周时的E2、P 均低于术前,但B 组术后1 周时的水平E2、P 高于A 组。这表明无论是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均会给子宫切除患者内分泌带来一定影响,但开腹手术对患者内分泌抑制作用较大,这与李美茹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两组手术后性功能较术前均有一定下降,但B 组仍高于A组,这亦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活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