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氏清痹汤加减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观察
2019-09-16邓斌康书鹏许镇文
邓斌 康书鹏 许镇文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中医医院 普宁515300)
为了探讨全国名中医娄多峰老专家的娄氏清痹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1],我们设计临床对照实验,分析两组用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及其它临床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8 年1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8例;年龄38~57 岁,平均(46.2±6.3)岁;本次痛风发作至就诊2~48 h,平均(16.0±2.5)h。治疗组男21例,女9 例;年龄31~59 岁,平均(47.8±5.8)岁;本次痛风发作至就诊1~72 h,平均(15.0±3.1)h。两组性别、年龄、痛风发作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平(均岁年)龄男性别(例)女发时作间至(就h)诊单受个累 关节数多(例个)跖趾 踝受累关节(例膝) 指关节治疗组3047.8±5.821915.0±3.12558994对照组3046.2±6.322816.0±2.523710983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常见风湿病诊断标准指南》[2],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纳入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且呈急性疼痛发作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符合湿热型病证:关节剧烈疼痛、明显红肿、拒按,发热,遇热加重,得凉则舒,屈伸不利,舌红,苔薄黄、黄燥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1.3 排除标准 年龄<18 岁或>65 岁;非急性期痛风病;其他关节病变;合并严重心、肝、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内脏手术、青光眼或精神病等患者;中医证型不属于湿热型;其他不适合本次研究治疗方案的。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性治疗 节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感受风寒及情绪过度变化,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局部破溃者换药处理,有合并症者同时治疗。
1.4.2 治疗组 在一般性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片和娄氏清痹汤加减口服。地塞米松片0.75 mg,每次1 片,2 次/d,服用3 d。娄氏清痹汤: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各30 g,败酱草20 g,土茯苓30 g,丹参15 g,香附12 g,山慈菇15 g,薏苡仁20 g,生黄柏15 g,北苍术15 g。医院代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7 d为1 个疗程。
1.4.3 对照组 在一般性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片、塞来昔布胶囊和秋水仙碱口服治疗。地塞米松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塞来昔布胶囊100 mg/次,1~2 次/d,餐后服用;秋水仙碱首剂量为1 mg,随后1 mg/2 h,最大剂量4~6 mg/d,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胃肠反应,以后维持0.5 mg/次,2 次/d。7 d为1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疼痛等症状缓解所需时间;(2)治疗前后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及血尿酸(UA)水平;(3)临床疗效。
1.6 关节疼痛评定标准 关节疼痛采用11 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评分评定[4]。见表2。
表2 NRS-11 标准评分表
1.7 关节肿胀评定标准 关节肿胀评定采用关节肿胀评分表。见表3。
表3 关节肿胀评分表(分)
1.8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见表4。
表4 临床疗效评定表
1.9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脱落情况 治疗组随访无脱落患者,对照组随访脱落1 例,不影响结果分析。
2.2 两组NRS-11 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NRS-11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RS-11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NRS-11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NRS-11 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表5 两组NRS-11 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组别 n 治疗N前R S -1 1 评分(治分疗)后 疼痛缓解时间(h)治疗组308.63±1.023.12±0.9842.52±14.81对照组298.52±1.093.37±1.0154.34±15.29
2.3 两组关节肿胀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02.64±1.100.92±0.32对照组292.69±0.961.69±0.47
2.4 两组ESR、CRP 及UA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ESR、CRP、U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U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ESR、CRP 及UA 水平比较
表7 两组ESR、CRP 及UA 水平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E SR(mm/h)治疗后 治疗前 CR P(mg/L)治疗后 治疗前U A( μmol/L)治疗后治疗组3055.21±7.4412.93±5.3726.76±9.4214.98±3.47531.32±57.43410.36±45.81对照组2951.87±7.7518.81±5.3127.91±11.5917.15±2.67527.15±43.48489.12±47.37
2.5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的8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患者多有家族病史,该病好发于30~50 岁的男性。痛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湿、热、瘀、痰、虚致病是该病的重要特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辨证以湿热蕴结型为主,湿邪结聚,蕴热生毒,多兼有痰、瘀[4~5]。AGA 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炎症介质、信号通路、补体系统及免疫球蛋白等都扮演了重要角色[6]。
本研究设计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来对比观察娄氏清痹汤加减配合地塞米松片口服治疗湿热型痛风病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NRS-11 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症状缓解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 及UA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的8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认为:娄氏清痹汤加减配合地塞米松片口服治疗湿热型痛风病效果确切,总有效率达到93.33%,在缓解疼痛、肿胀及降低ESR、CRP、UA 水平方面有优势,可以代替西药秋水仙碱、塞来昔布胶囊及地塞米松片的联合治疗。
娄氏清痹汤方中忍冬藤、败酱草、土茯苓清热解毒、化痰、镇痛;生黄柏、北苍术、山慈菇、薏苡仁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利尿消肿和散结;丹参、青风藤、络石藤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香附为理气药,行气止痛,通利三焦。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消肿散结、活血镇痛及祛风通络之功效,体现了娄老祛邪、活血、通络治疗痹病的观点,这是娄氏治痹理论的精髓[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环烯醚萜苷和香豆素等能通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抗痛风作用,而三萜类、木脂素、叶黄素则通过抗炎作用发挥治疗痛风的疗效[7]。方中忍冬藤、败酱草中均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及环烯醚萜类等成分,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8~9]。其他药物如络石藤、香附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10~11],山慈姑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木脂素及秋水仙碱等成分[12~13],北苍术含有黄酮类成分[14],这些成分具有强大的抗炎、镇痛作用。另外,生黄柏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具有抗炎、降低血尿酸作用[15~16]。土茯苓有效成分为落新妇苷,能降低血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镇痛,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卓效[17~18]。综上所述,娄氏清痹汤通过强大的抗炎、镇痛、降低血尿酸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等作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本研究中患者治疗时间不长,不良反应相应较少,未纳入研究。但有文献认为久服塞来昔布胶囊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秋水仙碱容易引起患者剧烈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有明显的心、肝、肾脏损害,超剂量摄入秋水仙碱即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死亡率较高[19~20]。总之,娄氏清痹汤加减配合地塞米松片口服能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剧痛,减轻炎症和组织水肿,达到迅速消炎的效果,是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