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情况的价值体会
2019-09-16朱洪丹
朱洪丹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治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54例,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分组方法是随机双盲法。27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20:7,年龄60岁至88岁,中位年龄72.5岁,病程1周至3周不等,中位2.4周;2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21:6,年龄61岁至87岁,中位年龄72.2岁,病程2周至3周不等,中位2.5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护士应对患者身体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对患者血压及心率进行及时测量,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该给予患者供氧支持,同时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及用药干预。
实验组护理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入院第1d,护士应告知患者保持24小时卧床休息,不能下床活动,所有日常活动均于床上完成,严格遵医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时,护士应负责指导及协助。患者卧床过程中,护士应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皮肤进行经常清理,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2)入院第3d,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坐位锻炼,每天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0.5h,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对训练强度及频率进行适当增加。护士可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悬吊动作,每天锻炼次数是10次。护士应按摩患者四肢,每天按摩3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5min,可促进患者四肢血液循环进程有效加快。(3)入院第4d,护士应给予患者实施床边站立训练[2],或者协助患者使用辅助性器材进行床边站立训练。协助患者进行缓慢步行练习,每天练习次数是3次以上,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5min。(4)入院第5~10天,护士应告知患者主动进行行走训练,从小距离开始,逐渐过渡至长距离,提醒患者对行走次数进行缓慢增加,告知患者自行洗澡。(5)入院第11~14d,护士应告知患者进行爬楼梯训练,循序渐进,对楼梯步数进行逐渐增加。(6)入院15~20d,患者身体状况基本康复,可生活自理,可正常走路。护士应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定期对患者康复计划落实情况进行随访[3]。康复训练过程中,告知患者若出现心律异常则马上停止锻炼并返院复查。
1.3 效果分析[4]
利用ADL评分量表、SF-36量表对患者ADL评分、生活质量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计算
本组探究中,t检验、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可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护理后心功能、生活质量、ADL评分、不良反应(心绞痛、便秘、心律失常、焦虑)均显著改善,差异明显,P<0.05。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给予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因此,临床上提出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5],效果理想。护理期间护士应关注患者心理波动,给予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锻炼,促进患者机体有效康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在整个护理期间,护士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还需要关注患者家属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从而明显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ADL评分、不良反应对比
本组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心功能、生活质量、ADL评分、不良反应均显著改善。
综上,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存在积极作用,可获得良好近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