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18 d 批次)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及影响
2019-09-16刘卓廉吴国华林奇彬郭九九叶永安卢汉荣
刘卓廉,吴国华,林奇彬,郭九九,叶永安,卢汉荣
(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3011)
0 前言
随着猪场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养猪业已经从过去的农家散养走向规模化养殖,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中国的养猪业母猪生产性能比10 年前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在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下,养猪生产依然还是有一些弊端,如:猪群均匀度差,免疫合格率低,无法实现完全地全进全出,疾病传播速度快,栏舍利用率低,母猪利用率低等[1]。批次化生产技术通过每个批次大量的配种、分娩等生产活动,可以提高母猪利用效率、猪群均匀度等,同时对于实现全进全出及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
自2018 年8 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出现,当前在非洲猪瘟防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推行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无疑是最佳时机。从连续式生产过渡到批次化生产,涉及一系列的工作,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批次化生产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多用历史数据做支撑,及时总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走弯路。
1 批次化生产规模的设计与实施
1.1 猪场的基本情况
试验对象为南平市某一规模化猪场,该场母猪年平均存栏为1 155 头,2018 年8 月之前均采用连续性生产模式。该场定位栏数量1 024 个,大栏数量84 个,分娩舍栏位数量296 个。
1.2 批次化模式的设计
批次化生产模式设计的原则为最大限度利用分娩舍。将母猪群分为8 个批次,哺乳母猪同期断奶,3个单元同时断奶并饲喂激素,与后3 个单元同期发情。每18 d 为一个批次循环,一个批次配种头数165头,分娩头数143 头,一年分娩20个批次,哺乳天数25 d,洗消空栏天数为7 d,提前4 d 进分娩舍。
1.3 批次化生产实施试验的方案
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2 ~6 胎350 头大白母猪未实施批次化生产技术,试验组为2 ~6 胎350头大白母猪实施批次化生产技术。收集对照组及其试验组使用激素处理前后的发情率、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弱仔数、窝均死胎数、窝断奶仔猪数、分娩胎数及PSY 等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 统计断奶发情率,受胎率,母猪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弱仔数、窝均死胎数,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母猪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弱仔数、窝均死胎数,窝均断奶仔猪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 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主要内容
2.1 定时输精技术
批次化生产技术定时输精技术分为发情周期同步、卵泡发育同步、排卵同步和人工输精技术[2]。
2.1.1 发情周期同步化
从连续性生产的管理模式过渡到批次化生产首先需要进行母猪的发情同步化,才能进行同步输精等操作。烯丙孕素类似于天然孕酮的作用,它可以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使母猪在一种假孕的状态[3]。将前一批断奶母猪饲喂烯丙孕素,可以使得其与后一批断奶母猪发情同步化。具体方法:用注射枪头在母猪喂料前,将烯丙孕素直接射入母猪嘴巴,该产品一般为甜味制剂,所以需要在母猪断奶前,先用糖水使用同样的方法射喂给母猪。剂量为20 mg/(头/d),1 次/d。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慎用,因为该场发现使用烯丙孕素激素会加重母猪的子宫内膜炎。
2.1.2 卵泡发育同步化
卵泡发育同步化是在排卵同步的前提,经产母猪在第二批母猪断奶后24 h 与第一批母猪(饲喂烯丙孕素)同时注射PMSG(血促性素),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剂量都是每头1 000 IU,后备母猪在停喂烯丙孕素42 h 后注射PMSG 来促进卵泡发育。
2.1.3 排卵同步化
需求分析还体现在教材建设上。ESP教材首要因素是满足学习者需求,教材要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内容与某些特定学科和职业相关,通过模拟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热情,发展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专业英语学习打下扎实语言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ESP教师对各类大中专院校进行学生ESP学习需求调查和分析,根据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院校的学习者需求对ESP教材进行开发和编写。同时,各个高校从事ESP教学教师,从社会和学生需求出发,借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认真对比国内同类教材,结合国内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再建设。
母猪排卵同步化才能使人工授精在同一时间进行,后备母猪在注射PMSG 后80 h 使用促排药物(GnRH),经产母猪在注射PMSG后72 h 注射促排药物(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能促进腺垂体分泌生殖激素的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其类似物较多,在母猪繁殖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
2.1.4 人工输精
母猪经激素处理后使得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和排卵同步化,母猪基本可以在同一时间发情,在这基础上就可以实现同一时间输精,也就是定时输精技术[5]。一般来说,在注射GnRH 后的24 h 后进行第一次输精,在间隔半天至一天第二次输精。但是,由于激素对母猪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定时输精也可根据发情质量(静立、黏液和阴户颜色)来调整输精时间,但建议第一次输精不要超过注射GnRH 后24 h,可以提前尽量不要延后。后备母猪使用常规输精技术,经产母猪使用深部输精技术,常规输精时精液量为60 mL/瓶(含60 亿精子),深部输精时,精液量为45 mL/瓶(含45亿精子),深部输精技术能够在保证受胎率的情况下,减少精液的需求量。输精时在后备母猪每份精液中加入10 IU 缩宫素(确保缩宫素和精液同一温度)。缩宫素可以加强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促进精液的吸收使精子更早地达到输卵管的壶腹部,可以显著提高母猪在高温季节的受胎率。
2.2 同期分娩技术
规模化猪场都建有本场的数据库,根据本场母猪的平均妊娠期可制定母猪分娩同步方案。经产母猪一般在113 d 时注射前列腺素PGF2α,后备母猪则是在114 d 注射前列腺素PGF2α,95%的母猪在注射前列腺素PGF2α 药物的36 h内开始分娩,为了使母猪尽量在白天分娩,应于上午8 点前注射[6]。
3 结果
3.1 批次化生产技术对母猪发情率、受胎率的影响
饲喂烯丙孕素与正常断奶母猪发情率比较见表1。从表1 可知,正常断奶母猪发情率均高于饲喂烯丙孕素母猪。由于饲喂激素的猪群为正常母猪断奶后饲喂烯丙孕素,饲喂烯丙孕素可以使母猪发情,但也有部分母猪出现不发情或者发情表现不明显的现象(与异常母猪参与配种相关)。试验中,第5 批次饲喂激素断配率较低是由于技术员在饲喂激素时操作不当导致的。
1 ~8 批次母猪受胎率如表2。从表2 得知,该场正常断奶受胎率高于饲喂激素受胎率(第5 批次饲喂激素技术人员出现失误,导致发情质量很差强配母猪较多),但是在调节发情周期时是不可避免的。8个批次调节过后,之后母猪可正常断奶配种,无需使用烯丙孕素调节发情周期。
表1 正常断奶与饲喂激素母猪发情率对比
表2 1 ~8 批次母猪受胎率
3.2 批次化生产技术对母猪产仔情况影响
应用批次化生产技术前后对母猪产仔情况的影响见表3。试验组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窝均活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窝均死胎数差异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应用批次化生产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仔数。人员效率提升及配种管理工作集中化、精细化是提升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仔数的关键因素。
3.3 批次化生产技术对PSY 的影响
批次化生产技术对PSY 的影响见表4。由表4 可知2019 年第一季度窝均断奶数、年产胎数和PSY 均高于2018 年第一季度,尤其是窝均断奶数提高了将近1 头,PSY 提高了约3 头,由此可知批次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PSY。
4 讨论
4.1 批次化生产在生产管理的优势
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使现有的设施设备实现最大的利用率,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母猪的更新率),实现均衡满负荷生产,将实现生产产能最大化;同时批次化生产更能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同一时间销售肥猪等工作,可以更好地布置防控疾病措施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1.2 提高仔猪均匀度
批次化生产管理使母猪分娩时间相隔一般不超过1 d,使仔猪出生时间相同,也可以解决个别母猪因奶水差而无法哺乳过多的仔猪现象,从而提高仔猪均匀度,更有利于仔猪的免疫管理和寄养管理,可以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率。
4.2 批次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获得较好的繁殖成绩,在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细节操作:第一,饲喂:每头母猪在断奶后至配种前进行优饲,配种后(当天开始)进行限饲;第二,光照时间:在母猪停喂烯丙孕素后在母猪上方圈舍内进行16 h 的光照;第三,提供理想的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对母猪发情的影响很大;第四,停喂烯丙孕素后母猪每天两次和公猪进行接触;第五,常规输精时母猪应与公猪充分接触,深部输精则是在输精结束后,赶公猪与母猪接触并用输精背夹刺激母猪;第六,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减少母猪炎症等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输精卫生,这一点很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7-8]。
表3 批次化技术前后母猪产仔情况
表4 2018 年第一季度和2019 年第一季度PSY 情况
5 结论
猪场批次化生产在欧洲国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它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PSY,所以在国内也有诸多猪场在逐步实施批次化管理。批次化生产技术虽然要求比较严格,但相对于连续生产模式,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真正做到全进全出,更好地控制场内疾病,阻断疾病在猪只间的传播,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减少饲料及兽药、疫苗等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母猪利用率和周转率,提升生产成绩,从而极大地提升猪场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