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气排球发展可视化分析
2019-09-16吴江萍李云鹏
王 潇,吴江萍,李云鹏
气排球作为纯粹的国产运动项目,自中国火车头老年体协首推,以它独特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气排球参与人群也越来越多。发展至今,国内已经具有“全国气排球公开赛”、“全国气排球联赛”等国家级赛事,也有“浙江省气排球锦标赛”、“福建省气排球公开赛”、“湖南省气排球精英赛”等地方赛事。值得一提的是气排球作为群众项目之一,2017年首次亮相天津全运会的舞台。随之气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也成为新热潮,气排球相关文献也逐渐地增多。本研究以2003-2018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63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V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从发文数量、科研机构、核心作者、高频词汇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整体审视我国气排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当前气排球的研究热点,为我国气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图书馆(CNKI)收录的中文期刊数量远高于其它数据库,因此本研究以CNKI作为期刊数据采集来源,检索时间区间为2003-2018年,以“气排球”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23日,经笔者对检索结果检查,确认所需文献631篇。将最后文献数据导出保存为“Refworks”格式,以供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即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文献数量、时间顺序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本研究利用Excel软件对时间区间中的气排球文献数量进行统计汇总,来描述03-18年间气排球研究文献的特征和变化,并解释统计结果。
2.2 可视化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将时间跨度为(Time Slicing)2003-2018年的631篇文献数据以“Refworks”的格式输入其中,时区分割(Time Slice)设置为一年,绘制文献特征的可视化图谱,来直观展示我国气排球发展趋势。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气排球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文献发表的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可以衡量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受关注程度,还可预测其发展趋势。由图一知,我国气排球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图一 2003-2018年我国气排球研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第二阶段为2006-2012年的稳步增长阶段,这一阶段文献发表数量在2006年出现转折点,发文数量基本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并在2011年实现单年发文数量超过40篇,这一阶段发表文献总数为215篇,占文献总量的34%。经笔者调查发现,由于气排球运动的技术难度较低、娱乐性强、短时间内掌握程度高,故适合不同层次、水平的人参加,尤其适合在高校开展,在2006-2011年这一时间段,气排球开始在高校进行推广,较多学者开始了解气排球,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加上同时段,气排球逐渐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数占总人口数相当一部分,所以直接导致气排球的受众数量激增,气排球开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第三阶段为2012-2018年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无论是文献发表量还是研究热度都处于气排球研究的高峰期,2017年的91篇达到历史单年发文量最高值。2014年开始,中国排球协会开始举办较多的气排球全国赛,并且开始大量培养气排球国家级裁判;2015年举办“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2017年是气排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中,气排球作为群众比赛项目正式加入全运大家庭。
鉴于当下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相关体育产业领域对气排球的推动式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的新需求,笔者认为气排球研究将会继续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热点,相应的发文数量仍将继续增加。
3.2 科研机构的知识图谱分析
探讨发文机构在气排球领域发文的数量以及与其它发文机构的合作情况,可以评估该发文机构的科研实力以及对气排球的关注程度,从而为与气排球领域相关的人才进修、学术合作等提供参考。经笔者对第一机构进行统计,其中有18家机构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如表1。
表1 我国气排球研究文献机构分布
以上18家研究机构共发表文献131篇,约占发文总数的20.7%,其它发文机构共发文数占比为79.3%,说明我国在气排球研究领域研究机构分布整体较均匀。其中广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莆田学院这4所高校是目前我国气排球研究的重要机构。
与此同时,笔者借助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网络节点选择机构(Institute),使用路径算法(Pathfinder)进行分析,得到我国气排球领域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图二),以用来发现如今对气排球进行研究的机构合作状况。图2中,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频次高低,节点连线的距离和粗细代表发文机构的合作关系密度。
图二 我国气排球研究机构共现图
由图二节点之间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少之又少,节点分布稀疏,可以看出我国在气排球领域研究机构的合作几近于无,仅出现密度较少的3个合作网络,最大网络是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核心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构建的共现网络;其次是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为核心与广州体育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构建的第二大共现网络;最后是以莆田学院体育系为核心与漳州师范学院体育系以及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构建的网络。
整体来看,相当一部分的气排球研究机构游离在机构合作群体外,诸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常德市体育运动学校、苏州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虽然发文数量较多,但是并未构建成合作网络,交流甚少。由此可见,我国气排球开展的时间较短,科研机构应加大彼此间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探讨的广度。
开展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平台整合对接工作的思考(黄炎等) .............................................................11-38
3.3 核心作者发文情况
众所周知,作者的发文数量直接反映其知识的储备,更是作者写作效率的客观标准,其高质量的论文与作者的科研成果成正比。经笔者统计,频次达到4次及以上的有12人,其中师范类院校的学者共有6人,占比50%;体育类院校的学者共有2人,占比16.7%;综合类院校的学者共有4人,占比33.3%。说明气排球受到关注程度较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相对集中。整理如下表(表2)
表2 我国气排球研究作者分布(发文量≥4)
通过对上表学者和学者所属机构的官网介绍,整体上看作者之间沟通较少,尤其是跨省份的交流更是寥寥无几。这与作者所在机构对外机构的合作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当下我国气排球开展的时间较短的背景下,科研机构彼此间的合作力度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合作探讨模式。建议我国排球领域的其他专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气排球领域的各项研究。
3.4 高频关键词的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学者从文章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对读者、学者来说,是共同的语言桥梁。关键词还反映在该研究领域的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笔者统计出我国气排球领域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如下表(表3):
表3 我国气排球研究排名前10位关键词
由此看出,气排球作为本研究的主题词出现次数最多,为340次;其次是气排球运动,出现的频次为75次;排名第3的是可行性研究,出现频次为53。其余关键词频次较少,说明我国气排球研究还处在不充分发展时期。
笔者借助CiteSpaceV软件,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关键词) ,算法选择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三所示。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外环颜色代表年份,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频次高低,节点连线的距离和粗细代表关键词的合作关系密度。
由图三可知,我国气排球研究领域的共现网络可分为4个知识群,这4个知识群涵盖了我国气排球领域目前的热点和学术前沿。
图三 我国气排球研究关键词图谱
知识群1“气排球”在网络中的节点最大,与它直接相连的关键词“开展现状”、“气排球教学”、“全民健身”形成了共现关系较强的共现子网络。气排球开展现状是气排球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气排球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气排球运动的命运;气排球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体育思想;关于全民健身,在十九大报告中涉及体育的内容首先提到的就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与更新体育发展理念密切相关,也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健身需求应该得到充分满足密切相关。气排球运动作为比较热门的运动之一,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的政策,如今在老年群体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群2以“气排球教学”为核心,与“湖南省高校”、“气排球课”、“可行性”之间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直观展现了高校气排球课在湖南省开展的情况较好,气排球课程在入选高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气排球教学不仅可以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思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群3以“开展现状”为核心,与“影响因素”、“对策”等紧密联系为子网络。说明在研究气排球开展现状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能够察觉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原因提出对策,才能以此来促进气排球的发展。
知识群4中“全民健身”“老年人”“公园排球”等联系紧密的高频关键词形成子网络。表明在当下老年群体中,气排球担负着提高老年人体质,贯彻全民健身政策的重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气排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生萌芽阶段、稳步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应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发布系列文件规范其赛事流程等诸多方面;加大气排球教育力度,从基层抓起,培养“终身体育”理念;对深层次的机制和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2.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我国目前仅形成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莆田学院体育系为核心的3个典型科研团队。由此可见,科研机构应加大彼此间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探讨的广度,为气排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在气排球领域,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学者有刘利鸿、周政权、尹华荣、姚鲆、郑华、孙平、凌齐、孙玉军、张红昌、陆碧琼、李荣娟、蔡志源等,大力推动我国气排球的发展。建议我国排球领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气排球领域的具体化。
4.研究发现我国气排球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气排球课程教学、气排球开展现状、全民健身、老年人气排球等方面。建议相关学者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在气排球体能训练、气排球推广以及气排球的价值方面有所建树。
5.新时代健康纲要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却在气排球运动中罕见青少年的身影。建议将气排球融入学校体育的推广,以传授气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培养兴趣为主,开设气排球体育课程;组织各区市举办中小学气排球赛,以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提升气排球运动知名度及促进当地青少年体育运动氛围目的。从而推动当地气排球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