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2019-09-13李文红
李文红
在临床上,胃脘痛十分常见,包含多种现代医学疾病,主要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及球部溃疡等[1],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胃脘部位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反酸等,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2,3]。为了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案对胃脘痛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78例胃脘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详细研究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78例胃脘痛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78号,其中奇数号定为对照组,39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和18例;年龄25~79岁,平均(49.35±5.34)岁;其中急性胃炎 11例、慢性胃炎 9例、反流性胃炎8例、胃溃疡11例。偶数号定为观察组,39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和17例;年龄26~74岁,平均(49.34±5.23)岁;其中急性胃炎 10例、慢性胃炎11例、反流性胃炎7例、胃溃疡11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发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脘痛的诊断标准,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资料齐全,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没有服用其他的治疗药物[4]。2)排除标准:合并存在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病史患者以及资料不齐全患者[5]。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硫糖铝片口服,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3片;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每天服用1次,每次40 mg;吗丁啉口服,每天3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28 d,即1 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案,具体如下:方剂组成:炙甘草 6 g,姜半夏12 g,大枣 9 g,黄芩12 g,黄连 10 g,干姜12 g,党参30 g。加减方案:如果患者存在反酸症状,则增加浙贝母、海螵蛸和煅瓦楞子;如果患者存在嗳气,则增加赭石和旋覆花;如果患者存在大便带血症状,则增加白及和地榆炭;如果患者大便干燥,则增加大黄和枳实;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则增加川楝子和延胡索;如果患者存在胃灼痛症状,则增加败酱草和金银花;如果患者存在胁痛,则增加木香和柴胡;如果患者存在胃阴不足情况,则增加麦冬、沙参和石斛;如果患者存在便溏症状,则增加五倍子和白术;如果患者存在纳差症状,则增加神曲、焦山楂和麦芽。用水煎服,每天1剂,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28d,即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黏膜炎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黏膜慢性炎症情况改善2个等级;有效: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一个级别,腺体萎缩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病情改善没有达到以上标准[6]。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中医症状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7]。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胃脘痛、胃胀以及纳差方面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3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例,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中出现8例不良反应患者,恶心呕吐5例,食欲不振2例,皮肤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20.51%(8/39);观察组中出现3例食欲不振患者,发生率为7.69%(3/3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导致生活饮食不规律,从而致使胃部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8]。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脘痛,该疾病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治疗的难度也比较大,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手段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9]。
在中医学领域,胃脘痛主要是由气血不调和脾胃受损等引发,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和六淫侵袭等均与胃脘痛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10],该疾病在治疗之后容易反复发作,临床上患者多以寒热症状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关键就是要分清楚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因肝气失调导致胃脘痛,则进行疏肝理气治疗;如果患者因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诱发的腹胀和胃脘痛,则治疗重点为温通补中,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脘痛的常用方剂,其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干姜和半夏具有辛温散寒的作用,大枣可以益气补虚,多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恢复患者脾胃功能的目的[11,1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胃脘痛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胃脘痛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比较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