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9-09-13杜蕊
杜 蕊
小儿支气管炎是一种肺部毛细支气管炎性反应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由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诱发,其中80%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也可造成该病发生[1]。临床常见于1岁以下患儿,以冬春季高发,起病突然、进展急剧,初起以咳嗽、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为主,1~2 d后症状加重并伴随呼吸困难、憋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或三凹征等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转危可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缺氧性脑病等危重症状,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西医常规治疗以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为主,抗菌谱广、渗透性强的抗生素能够可逆性地与细菌细胞内核糖体的50S亚基相结合,阻断细胞RNA及多肽链的转录和转移,有效抑制病原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毒素的分泌,虽可控制致病菌感染及咳痰、气喘等症状,但患儿体质娇弱,大量用药会加重肝肾等脏器代谢负荷,造成肝肾功及其他毒性损害,患儿抵抗力较差,疾病易反复发作,临床疗效往往不理想。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咳嗽”“风温”“肺热”等范畴,《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及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六淫之邪外感犯肺,肺失宣肃而痰浊瘀阻,其中以感受风温之邪为甚,临床通过内服止嗽散汤药以辛温解表、宣肺疏风、化痰止咳、益气扶正,温润和平而不燥。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止嗽散加减内服治疗支气管炎患儿颇有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此次临床研究的病人60例,均来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接受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拟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通过信封法随机分组完成。基线资料: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分布1~7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4±1.3) 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分布1~8岁,平均年龄为(3.6±1.3)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5.5±1.2) d。2组患儿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病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痰热壅肺咳嗽的诊断标准:外感而咳嗽,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发病与气候变化相关。痰黄白而黏稠,咳吐不爽,面赤唇红或发绀,可伴发热口渴,咽干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4]中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初发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突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精神不振等。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中等水泡音为主,影像学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1.3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2)恶性肿瘤或败血病患儿;3)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者;4)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或重度感染及休克的患儿;5)既往接受过抗感染、化痰止咳等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儿均完善相关理化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颗粒(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70,0.1 g),1~3岁患儿0.1 g/d,4~8岁0.2 g/d,将药物溶于温水中,早饭后2 h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哈尔滨仁皇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08,5 ml∶15 mg)1~2岁患儿2.5 ml/次,2次/d,3~6岁患儿2.5 ml/次,3次/d,6~9岁患儿5 ml/次,2~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止嗽散加减口服治疗,组方:桔梗5 g,荆芥5 g,紫菀10 g,荆芥5 g,百部5 g,白前5 g,甘草10 g,陈皮5 g。咽痒者加款冬花10 g,僵蚕5 g。里热重者加鱼腥草10 g,天花粉5 g;痰多者加制半夏5 g,茯苓10 g。药物水煎200 ml,日2次早晚100 ml分服。7 d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1)咳嗽及气喘消除时间: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用药治疗后咳嗽及气短喘促症状缓解、消失时间。2)中医证候积分: 0分:无发热、咳嗽、咳痰、咽痛,肺部听诊音清晰,无干湿啰音,无恶寒、汗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食欲正常;1~3分:轻度发热、咳嗽、咳痰,轻微咽痛,疼痛可耐受,肺部听诊音略粗糙,无干湿啰音,轻微恶寒、汗出,面色略潮红、时而烦躁、神疲乏力、食欲略减退;4~6分: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略明显、可耐受,肺部听诊音粗糙,散在干湿啰音,偶有恶寒、汗出,面色略潮红、少华,明显烦躁、神疲乏力,食欲较差;7~9分:持续发热,明显咳嗽、咳痰,咽痛无法耐受,肺部听诊音粗糙,明显干湿啰音,恶寒、汗出,面色灰白、红赤,烦躁不宁、神疲乏力或萎靡,拒食。
2 结果
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3.73±1.21) d,气喘消失时间(4.01±1.57) d,中医证候积分(2.21±1.26) d;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5.37±2.31) d,气喘消失时间(6.22±2.14) d,中医证候积分(5.33±2.0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为细菌、病毒或混合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空气及环境污染或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均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诱发小儿支气管炎疾病发生[5]。患儿可伴低热等症状,病情进展后患儿憋喘症状显著,可出现明显的鼻煽和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吸气时凹陷症状,最终合并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安全。西医常规治疗以广谱抗生素药物为主,病症初起应用阿奇霉素抗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细胞可迅速吸收血液内药物,并转运、浓缩于局部炎症病灶,维持感染病灶药物浓度,联合沐舒坦等化痰药物促痰咳出,缓解患儿憋喘程度。但多数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及盐酸氨溴索后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且患儿抵抗力依然低下,愈后随气候变化疾病易反复发作,临床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小儿咳痰、憋喘以邪气犯肺、肺失宣肃所致,进而邪气入里而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咳痰憋喘,感邪入里后易从热化痰,痰热焦结,损耗正气、阴液,则致痰热困肺。正如“留得一份阴液,便有一分生机”,小儿支气管炎与阳热壅盛、津液耗损、正气亏虚、内责脏腑息息相关,痰热蕴伏,内外相感而发病。因此,重视宣肺益气、扶正驱邪、救阴护液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善恶。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而生机蓬勃、发育旺盛,感邪之后热变迅速,极易出现阳热壅盛、津液耗损之象。故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内服止嗽散加减汤剂,可发挥辛凉清热、甘寒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功效。方中桔梗宣肺行气、化痰,荆芥清散风湿、清利头目,舒咽缓痛、利咽止咳。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治咳逆上气。百部润肺清热。白前祛痰止嗽。陈皮理气调中散膈,导食导滞化痰。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充分发挥药物消炎、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退热等功效,可从多靶点改善疾病症状,促进疾病痊愈。
本文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60例,应用西药抗感染、化痰止咳联合止嗽散加减内服治疗,结果证实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