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膏结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9-09-13刘兰花
刘兰花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气喘、气急为主,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1],其发病原因是气管与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支气管黏液增生,严重时患者易发生肺源性心脏病、慢阻肺、肺气肿等[2]。因此,需要为患者尽早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促进气管功能恢复[3]。为此,本文对我院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应用润肺膏联合西药治疗并探究其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单双号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病程(6.37±2.58)年。观察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病程(6.47±0.97)年。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二)》[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无其他心、肺疾病,临床伴有反复咳嗽、咳喘等症状;3)无其他严重机体重大疾病。
1.3 排除标准1)对食物或药物过敏;2)严重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者;3)纳入研究后未按时服药者;4)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如聋哑、自闭症等;5)恶性肿瘤。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66,2 ml∶0.25 g)治疗,静脉注射0.125~0.25 g/次,0.5~1 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润肺膏(山东中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74066)治疗,15 g/次,每天2次。2组患者治疗均持续5~7 d。
1.5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专家诊治慢性支气管炎》中的相关标准制定本次研究治疗总有效率:显效:肺湿啰音消失,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肺湿啰音和临床症状显著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为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肺湿啰音未见减少。总有效率=1-无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试验数据输入SPSS 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例)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发生面色潮红2例、心悸1例,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发生心悸7例、面色潮红3例,发生率为29.41%(1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因炎症长期刺激气管和支气管,导致气管黏膜纤毛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此以往加重患者病情[5]。西医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情况,研究表明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6]。本次研究通过中药润肺膏联合西药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0.5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8.82%,低于对照组29.41%,说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肺胀”“咳嗽”“喘证”范畴,发病机制是肺气不足、肾不纳气,因外邪导致肺、脾、肾三脏受损[7]。润肺膏以莱阳梨清膏加黄芪、紫菀、百部、川贝母、党参提取后精制而成;莱阳梨可止咳化痰、生津润燥;党参联合黄芪补肺生津、益气润肺;紫菀开肺化郁、止咳作用显著,川贝母化痰清肺、润肺止咳;百部善治久咳[8]。多种中药共同发挥作用,可实现补肺润肺、清肺止咳、养肺益气之功效[9]。除此之外,润肺膏中的莱阳梨富含钙、钾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可显著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和身体素质[10]。黄芪富含黄芪多糖,可诱导机体相关因子生成,增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直接影响细胞代谢,发挥多层次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党参多糖小剂量给药可有效促进细胞免疫,同时可增强体液免疫[11];以上药理学研究说明润肺膏可有效治疗慢性治疗支气管炎,在增强免疫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减少炎症因子对气管的长时间刺激,因此能减少发病程度和减少感染,改善肺功能[12]。
氨茶碱注射液是临床常见的解痉平喘的药物,口服后生成茶碱与乙二胺复盐,茶碱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同时减少呼吸道收缩,防止支气管痉挛出现,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为显著,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较好。但因其长期使用后耐药性增加,使用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较多[14]。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中西结合即润肺膏联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中药发挥补肺益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西药发挥解痉平喘等作用,两者联合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且安全性较高,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用药后不适症状,加快痊愈速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1]。
综合上述,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采用润肺膏联合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炎症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力,不良发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