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温郁金上的应用效果

2019-09-13陈义重吴树业卢明和郑建鹏

园艺与种苗 2019年8期
关键词:郁金主茎块根

陈义重,吴树业,卢明和,郑建鹏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瑞安 325200)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肥料。百泰微生物菌剂是广西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台湾尖端生物技术研制生产的一种植物益生菌肥[1]。温郁金系姜科姜黄属植物,是“浙八味”之一,其地下块茎和块根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加工成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3种药材,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抗肿瘤的功效[2-3]。浙江瑞安是温郁金的主产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辖区,有1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00 hm2[4]。由于温郁金生长期长达8个多月,需肥性强,科学施肥非常重要,而近几年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土壤结构和肥力急需改善和提升。为此,笔者选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在温郁金上开展应用肥效试验,以探讨其对温郁金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验证其施用效果,为示范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设在浙江省瑞安市沙洲温莪术专业合作社沙洲村温郁金生产基地,沙壤土,全氮含量0.164%,速效钾含量264 mg/kg,有效磷含量196.6mg/kg,有机质含量23.1 g/kg,水溶性盐含量1.1 g/kg,pH为6.48。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广西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泰微生物菌剂”。供试作物及品种:温郁金1号(本地留用种)。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处理。采取小区试验,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20 m2(一长垄),定植382株(穴),设4个处理,处理①: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2 L;处理②: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1 L;处理③: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0.5 L;处理④:清水对照。

1.3.2 使用方法。先灌根1次,浇灌于根系周围,淋湿即可,用量为总量的1/2,稀释400倍。灌根使用完后,开始再叶面喷施2次,每次用量为总量的1/4,稀释200倍。施用时间:从苗高20 cm左右开始灌根,以后每隔20 d叶面喷施1次,具体时间分别为:2018年的5月30日、6月19日、7月9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018年8月15日,每个小区随机抽取10丛(株),分别调查叶色、株高、有效分蘖茎数、主茎基部宽度、每丛块根数等温郁金农艺性状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对温郁金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微生物菌剂后,相比清水对照,处理①变化最明显,温郁金叶色加深,光泽变亮;株高最大增高10.89%;主茎基部宽度明显变宽,最大增粗17.58%;有效分蘖茎数和主茎根系数增多明显,最高分别增加11.76%和18.12%;茎枯萎病死率变少,每丛平均块根数最多增加13.42%。

2.2 发病率

温郁金最主要的一种病害是温郁金茎枯萎病,为细菌性病害,由种姜和土壤带病菌引起,发病死株率高。从表2可看出,温郁金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后,该病害明显减轻,死株率降低。

表2 不同处理对温郁金发病率的影响

2.3 产量

2018年12月28日,温郁金成熟收获,挖取每个小区全部块根和块茎,整理称量,获得小区产量,结果见表3。从表3可看出,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确有提高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达10.05%~20.30%,处理①温郁金产量为23 347.5 kg/hm2,比对照施用清水增加3 937.5 kg/hm2,增产幅度20.3%,增产效果明显。

表3 不同处理对温郁金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养分的吸收,增强对病原菌侵染的拮抗作用[5]。温郁金相关农艺学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叶色变深而有光泽,植株增高,主茎变粗,有效分蘖茎数增多,根系变发达,茎枯萎病减轻,地下药用根茎部分增重。同时,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温郁金产量显著提高,最高增加3 937.5 kg/hm2,比对照(清水)增产20.3%,增产效果明显。

温郁金整个生育期近9个月,需肥量较大,综合考虑施用效果、产量、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建议每公顷温郁金分灌根和叶面喷施共施用60~80 L百泰微生物菌剂,同个田块连续使用百泰微生物菌剂2年以上,效果将累计体现。温郁金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具有进一步示范、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郁金主茎块根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花毛茛块根储存技术及盆花生产技术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