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性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把握研究
——以人物纪录性电视节目《教师·姚奠中》为例

2019-09-13

戏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纪录电视节目节奏

姚 昶

真实是纪录性电视节目的生命和根本。纪录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事件,是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基本原则。如果在剪辑过程中不尊重真实,天马行空地发挥想像,不仅会破坏节目的完整性,而且节奏把控的不合适更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因此,把握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剪辑节奏至关重要,也是决定纪录性电视节目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纪录性电视节目剪辑方法

1.蒙太奇剪辑

蒙太奇,源自于法语“Montage”,最初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镜头的剪辑是影视作品中独特的节奏形式,通过长镜头和短镜头以及不同景别、不同拍摄手法的相互配合来控制整体节奏,使作品更具完整性,以及具备更加强烈的视觉感观效果。在人物纪录性电视节目《教师·姚奠中》中,通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实景拍摄、历史镜头以及姚奠中先生的真实采访为基础,在以蒙太奇剪辑为基本原理的原则下,运用镜头长短、拍摄景别、将摄制素材与资料相结合,对姚奠中一生所经过的事情、所走过的地方以及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一个真实的重构。运用蒙太奇手法对整个作品的剪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法,很好地控制了其最终视听效果展示的节奏:如在姚奠中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时,通过以往的文献资料、将拍摄但后期做旧的空镜头加本人采访进行视觉上的叠加,以及对节奏较为轻快的实景短镜头的呈现,可以使观众感觉到年轻的姚奠中在那个年代求学的不易和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从战争爆发到中年受挫则更多地使用长镜头和写意性的或者颜色较为沉重的空镜头,穿插主人公对当时的一些回忆采访以及在那个时代所创作的诗句,既有效避免了一些敏感画面的展示,也能体现出主人公当时心理的一些变化;待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60余岁的姚奠中老当益壮,片中用色彩鲜艳的长短镜头与不同景别的运动镜头搭配,辅以大气的诗句和姚奠中先生取得的各种荣誉,精彩地展现了一代国学大家的辉煌成就。

2.声音层次剪辑

一部好的纪录性电视节目是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作品的听觉节奏是由片中人物的声音、环境的声音、音乐或其他声音来构成的,声音的层次和先后出现的顺序也能够影响整部作品的节奏。因此,掌握好声音层次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同期声是纪录性电视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声音,包括采访对象的声音、环境音等因素,让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适当运用影视同期声能够让作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但是在《教师·姚奠中》中,由于拍摄此片时姚奠中已经辞世,所以同期声选择了姚奠中健在时亲自接受采访的声音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同期录音,这样的处理使得纪录性电视节目的真实感更加明确,也更加令人信服,并且让整个片中所体现的年代感更加清晰,这样带来的流畅剪辑节奏是后期解说配音所不能比拟的。

采访姚奠中

其次,解说词的配音。一个好的解说员会为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带来不可思议的、创造性的提升效果。在《教师·姚奠中》中,解说词配音师是解说大型纪录性电视节目《大国崛起》的孙占山老师。他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义愤填膺的声音将我们带到了姚奠中所处的每一个时代,展现每一个事件和每一处细微的心理活动,让观众深深地沉浸其中。一个好的解说员是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和片中的同期声与音乐和谐地融为一体的。

第三,音乐的选择。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也会影响整部作品的剪辑节奏,对音乐的剪辑首先要做到张弛有度。在传统习惯上,一段紧张刺激的音乐和情节过后,要给观众一个缓冲的时间,让观众从紧张的情绪中释放出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但是《教师·姚奠中》并没有采用这一传统观念,而是让音乐在特定年代产生特定的“对位”:战争年代文人流离失所、四处奔波,但是我们采用的音乐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觉,让人感觉振奋;在文革时期,片中的音乐在激昂的同期声中却像一阵低低的沉吟,体现了在那个全民亢奋的年代中的一种沉思;新的时代来临,音乐却换上了柔和的旋律,但是柔和中不失威严与庄重,让观众感觉到了国学大师的风范。音乐的剪辑与选择在整部纪录性电视节目的节奏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细节表现情感节奏

细节决定成败。在纪录性电视节目中,细节的展现在观众眼里是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是否良心制作的体现,假大空的镜头会让人感觉无聊,因为它缺乏细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更爱观察的恰恰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所以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所纪录的对象其细节能否展示清楚,是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要广和细相结合才能体现出细节的节奏之美。近几年大热的美食类大型纪录性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宏观与细节的完美结合,让观众体会到中国辽阔国土上不同民俗,体现出不同地域对于相同食材的不同选择,将细节贯穿融汇到寻常百姓家,打动了几乎所有中国人。《教师·姚奠中》也采用了类似的细节展现手法,但是更多的是通过姚奠中在某一地所做的一件小事、一首小诗、一个决定来体现一位国学大家为教育、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理想。细节的展示往往会让人觉察到细微的变化,在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要合理使用长短镜头转换以及进行不同的景别切换,包括用不同手法的运动镜头来展现整个片子的意蕴,以宏观来调节气氛,以细节来调节节奏,这样会让观众更加贴近创作者的心理感受,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其中。

二、纪录性电视节目剪辑节奏把握的重要性

纪录性电视节目质量的优劣离不开节奏的把控,好的纪录性电视节目一定是有完美剪辑节奏的,就好比音乐因为有了节奏,才可以称为音乐,而没有节奏就只是噪音而已。某著名影视理论家说过:“影视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种刺激的根源来源于作品的剪辑,剪辑是影视作品中除了拍摄最为重要的因素!”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是如此,拍摄素材是剪辑的基础,但没有适当的剪辑经验和对作品整体节奏的把握,盲目堆砌拍摄素材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姚奠中》的编导、撰稿与摄影之间的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使得整个创作意图能够充分体现,不会出现所谓的拍摄与制作“两层皮”。在纪录性电视节目制作中,绝对要避免拍摄与制作和创作单位的隔离,只有通过各单位紧密协调、认真协商、通力合作才能拍摄出符合作品要求的素材,采集到符合作品要求的资料,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后期剪辑之后,让作品产生理想的节奏,让画面和声音、特效融合,同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营造出优质的视听效果。

三、如何把握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剪辑节奏

1.严格把控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才能称之为纪录,保持真实是纪录性电视节目的根本,因此,无论在节奏上如何把控,首先要保持作品的真实。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纪录性电视节目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都变得更加多元化。但在真实性这一前提下,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整体节奏的把控直接影响作品的优劣。用真实的事情通过节奏的把控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心灵契合,整体节奏就需要缓慢一些,给观众留出心理体悟和感受的时间。

此外,即使在同一部作品中,不同的情节和段落在节奏把控上也要具有层次感。例如在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中,有气势恢宏的场面,也有温馨感人的画面,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画面显然在节奏把控上是不尽相同的,在剪辑中就要加以区分,只有准确把握节奏,才能让作品流畅,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2.做好镜头组接处理

一部纪录性电视节目的拍摄包含成百上千个镜头,制作完整的作品需要对拍摄的镜头进行剪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剪辑是对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再创造。因此,剪辑的镜头要符合逻辑,剪辑要考虑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故事性,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常理。

通常来讲,景别类似的镜头或者长镜头的使用,会让观众觉得时间流逝较慢,节奏迟缓。相反,如果是景别差别较大则会让人感觉节奏较快,展现一种活力和力量。因此,纪录性电视节目在剪辑时,要掌握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既要符合客观规律,又要适配好相关镜头情境,这样才不会给人突兀和不协调的感觉。

此外,观众在观看时其实心理状态很大程度是由电视节奏把控的。剪辑中,如果加快镜头转速,就会增加观众的紧张感,使观众兴奋,心跳加速;反之则会让观众心理兴奋下降,给人拖沓沉闷之感,削弱观众观影情绪。因此,在进行镜头组接时,既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更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违背纪录性电视节目的整体节奏把控。

3.做好声音处理

纪录性电视节目除了画面就是声音,声音的剪辑也是一部完美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物成为纪录性电视节目剪辑的关键。剪辑过程中,要用心感受每一个画面,重视音乐与画面的融合,在纪录性电视节目中插入音乐,必须要与画面相辅相成。音乐的合理插入和使用能起到对场景进行烘托的作用,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深化作品内涵。例如在大型纪录性电视节目《故宫》中,音乐的插入和使用增加了气势磅礴之感,音乐与画面达到高度默契,同时给观众留出了大量的想像空间,让观众尽情回味以故宫为载体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此外,除了音乐,对于纪录性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如脚步声、叹息声,合理的运用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心境。再如《舌尖上的中国》中,老人弹奏出的紧张的琵琶声与厨师手起刀落的刀声相配合,既寓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又展现了紧张感十足的场景,实现了声音与画面的互补,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4.做好画面色彩的处理与搭配

色彩是视觉体验的最重要部分,是观众对于纪录性电视节目最直观的感受,不同镜头的色彩搭配可以让观众有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一部完整的纪录性电视节目大致上会有一个总体的基调,与纪录性电视节目主题相对应,镜头的色彩搭配可以赋予画面情感和内涵,达到强化基调、衬托主体的作用。在明确了色彩对于纪录性电视节目的作用之后,就要在剪辑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的拼接,例如画面比较欢快喜悦,就要使用鲜艳明丽的色彩以烘托热烈、兴奋的情绪,而反之则可以使用冷色调或者色彩透明度低的画面,强调沉静和忧郁的气氛。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剪辑,实际上就是色彩、画面与声音的搭配和协调,而其中的节奏完全由这三方面把控。因此,在纪录性电视节目剪辑中节奏的把控事实上就是对这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不断地调解三者使其协调来把控节奏,丰富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内涵。

5.做好时空变化的处理

无论何种纪录性电视节目,在剪辑过程当中都会涉及到时空的变化。大到星球间的转化,小至房间内外的转换,不同的场景和空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视觉体验。因此,在剪辑过程中对于镜头的拼接和时空转换要求是非常高的,时空转换要自然,不能给人生拉硬拽之感。每一帧画面都要自然清晰,节奏既表现于影视的时间流程之中,又要表现于影视的空间状态之中。大的时空转换一般会引起整部影片节奏的大变动,有效利用时空转换能够较好地把握影片节奏,反之则会影响影片质量。在时空关系上,镜头的衔接与场景的转换,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有效利用,都直接关乎影片整体质量,都会影响影片节奏感。因此,在剪辑过程当中,要注意镜头的拼接和使用,在处理时空转换的问题上要着重考虑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观众的体验。

青年姚奠中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纪录性电视节目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好的纪录性电视节目是拍出来的,更是剪出来的,前期与后期同样的重要,没有前期的素材,后期无物可剪,没有后期的剪辑,前期基础素材基本没有价值。因此,要想制作一部优质的纪录性电视节目,要前后期通力合作,共同研讨素材和把控影片节奏,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虽然目前纪录性电视节目的发展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每一位电视节目制作者都应该为促进电视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努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一定会克服困难,获得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纪录电视节目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轻快漫舞
出版纪录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科教·纪录》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