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一场
2019-09-13
1
李阿姨最近碰到了一件对她来说很严重的事情,因此想去死。李阿姨碰到了什么事想不开?这得从头说起。
李阿姨67岁,住在太古路甲字21号3楼的一套二室一厅里。李阿姨老伴5年前去世,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李阿姨的儿子曾接她到美国生活,但李阿姨住了不到半年就回来了。李阿姨不习惯美国的生活,语言不通,不敢出门,和美国儿媳也无法交流,饮食也不合口味,更主要的是,没有老姐妹在一起的热闹了。
回国后李阿姨一个人住,但是不寂寞,每天和老姐妹相约跳广场舞,到老年学校听课,隔三岔五还在一起聚餐,因此觉得挺快乐。但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阿姨的近忧是,担心老了以后的生活。儿子远在美国,显然靠不上,社区虽然有居家养老,但李阿姨还是觉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这天李阿姨跳广场舞回来,在小区门口,碰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男子,名片上的头衔是某公司业务经理,名叫李辉。
李辉到小区来推广“以房养老”。
如果是往常,李阿姨不会搭理发广告单的人,但李阿姨对这个和她同姓的年轻男子有好感,因为这个叫李辉的人脸型和她儿子有点像,于是停住步子,问什么叫“以房养老”。
李辉给李阿姨一张广告宣传单,让她回去研究研究。
李阿姨回家,烧好午饭,坐在餐桌前,戴上老花镜,她本来想看看就算了,但看了后被这个以房养老吸引住了。
广告单上用黑体字标出:以房养老是国家推出的新型养老政策。什么叫“以房养老”呢?下面也有解释:“以房养老”就是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生存时间的差异,用活老年人的房产资源。
这句话挺绕,什么周期、差异,李阿姨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第二天,在小区门口,李辉给李阿姨解释,说:“老年人去世以后,住房还在吧,还有价值吧?还能卖出钱吧?”
李阿姨点头:“是啊。”
李辉说:“以房养老的核心就是老年人在世时提前把房子套现,这样老年人在晚年就有一笔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收入,生活质量能提高不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李辉打了个比方:“现在买房可以按揭,以房养老就是倒按揭。”
李阿姨有点明白了,她说那意思就是先把房子卖给你们,但你们不给我全部房款,而是每月给我一笔钱。我呢,也不用搬出去,等我去世以后具体结算,把剩下的钱给我儿子。
李辉说:“阿姨你脑子真好使,很多年轻人都听不懂,你一下子就明白了。”
李阿姨有点飘飘然,她说:“你阿姨以前在单位可是业务骨干。”
李辉说:“这样吧,公司下周有个活动,到时我来接你。”
2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辉开了一辆加长黑色轿车来到李阿姨住的楼下,李阿姨觉得在邻居面前特有面子。
黑色轿车把李阿姨拉到了27层的金融大厦,李辉的公司在20层,先不说会议室里布置得多么气派,也不说长条桌上摆的小点心多么可口,接待的姑娘小伙多么热情,光墙上挂的照片就把李阿姨镇住了。照片上公司领导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央领导合影,在联合国大会上做报告,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和这样的公司打交道,应该没有问题。
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一位据说是国家老龄委的人讲了一个多小时,主要是讲以房养老的几大优势。台下坐了三十多位老人,不少人当场签约。
李阿姨不想当场签,这事她得再仔细思量。昨天儿子打越洋电话,担心她上当。她告诉儿子,这是国家政策,怎么会上当?但以房养老毕竟是个新鲜事,不能轻易做决定。
李辉给李阿姨端来香喷喷的咖啡,又拿来抹着厚厚一层奶油的法式蛋糕,说:“阿姨这可是大事,可不能轻易决定。”
回家以后,李阿姨把这件事告诉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一位姓周的阿姨说:“我儿子在街道办工作,不如去问问他吧。”
周阿姨的儿子叫刘本书,在街道办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办公,李阿姨去的时候,刘本书在办公室里和一对中年夫妇谈话,因此李阿姨等了差不多20分钟。
中年夫妇离开后,刘本书说:“你是李阿姨吧,我妈告诉我了,你是想办以房养老对不对?”
李阿姨说:“对呀,来就是想问,这事靠不靠谱。”
刘本书说:“怎么会不靠谱?这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对老年人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正在全国推开,阿姨你接受新生事物挺快呀。”
听到年轻人称赞,李阿姨挺高兴。
刘本书叮咛说:“但是你可要选对办理的机构,就是要选一个正规的公司。”
从街道办出来,李阿姨想,刘本书让她找个正规的公司,那么李辉的这个这个公司正规不正规呢?她想到在会议室墙上挂的照片,和中央首长在一起合影,还请来国家老龄委的人来做报告,而且各种奖状挂满墙,肯定是家正规公司。
如果说这个时候李阿姨对以房养老已经有七分中意,那么,最后清明节发生的事,让李阿姨最终做了决定。
清明节的前一天,李辉就打来电话,问李阿姨要不要去扫墓,如果去,公司可以免费派车。
李阿姨说:“你们公司还有这项服务啊?”
李辉说:“为老年人服务是公司的宗旨啊。”
第二天清早,李辉开车来接李阿姨,还带了鲜花和各种祭品,李阿姨挺感动。
但最让李阿姨感动的是在她的丈夫墓碑前,李辉深深地鞠了个躬,说:“叔叔放心吧,阿姨晚年的生活,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李阿姨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在回城的路上,李辉边开车边跟李阿姨聊,说现在的政策多好啊,他动员父亲也办了以房养老,房本放在家里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但拿出来办理以房养老,每月就多收入了一笔养老金,生活质量提高不少,而且一年以后,随时可以退出。
李阿姨笑着说:“小李呀,你不用说了,我已经决定,在你们公司办理以房养老。”
3
过了两天,李辉领着个男人到李阿姨家,说是公司的专员,给李阿姨家的房产估价。
专员给李阿姨房产的估价是450万元,李阿姨对这个价格挺满意。小区门口的房产中介说,二居室的市场价在380万左右,现在估到450万,可见这个公司挺实在的。
估完价,李辉带着李阿姨到公证处,一位叫马奋起的男人在等着他们。
李辉告诉李阿姨,她在这里要跟马奋起签一个借款450万元的合同,月息百分之三,抵押物品是房产。
李阿姨奇怪,为什么要向这个叫马奋起的人借款?而且还要抵押房本。
李辉说,这是公司办以房养老的程序,这个借款人是以房养老的第三方。
李辉笑着说:“李阿姨,你放心,这些钱和利息都不用你还,每月你还能收入一大笔钱。”
李阿姨半信半疑,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她也只能往前走。
借款合同公证完成后,李辉带着李阿姨到公司,签了一份协议。协议承诺,李阿姨借第三方的钱和利息由公司负责偿还。
李辉说:“阿姨,现在你放心了吧。”
李阿姨签的最后一份合同是“资产养老服务合同”,李阿姨要把从第三方借来的450万投到公司的一款叫“每月清”的产品,这样每个月她可以收到13000元的养老金。
合同签完以后,李阿姨有点不放心,对李辉说:“小李呀,这房子可是阿姨一辈子的心血,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李辉说:“阿姨,你就放心,准备开始幸福生活吧。”
到约定时间,李阿姨果然收到了13000元钱。
签了合同后,李阿姨担心出差错,整晚睡不着。她给李辉打电话,说能不能退出来。李辉说,合同都签了,不好反悔呀。
现在收到了钱,李阿姨彻底放心了。
李辉打来电话,说:“李阿姨,现在你开心了吧?”
李阿姨说:“开心,开心。”
13000块钱,对李阿姨来说可不是笔小数字,她每月的退休金4000多块,现在忽然多了13000块,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第二个月收到钱的时候,李阿姨到市中心的餐馆订了两桌饭,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吃大餐。老姐妹们开李阿姨的玩笑。这个说,李阿姨有钱了,买辆宝马车吧,开着多气派。那个说,李阿姨,买张头等舱的机票,满世界逛去呗。
买车的事李阿姨也想过,她也去交管所问过,理论上,70岁以下都可以开车。一个小年轻交警看着李阿姨,说:“阿姨,你真的想学车吗?”
李阿姨想想还是算了。驾照不好考,再说,她也担心掌握不了那个钢机器,有钱打的,想到哪就到哪,多方便。
至于旅游,已经在李阿姨的计划内了。
李阿姨报了个团,到俄罗斯的豪华团,每人一万多块钱。李阿姨不心痛,这不过是她每月收到的额外养老金。
李阿姨到莫斯科,大大出了一次风头。她和同团年纪相仿的阿姨,在红场上舞着纱巾跳广场舞,不少记者围着照相,还上了俄罗斯的报纸,让李阿姨大大风光了一次。
这都是以房养老带给李阿姨的幸福生活。她在老姐妹中宣传以房养老的好处,还给儿子打越洋电话,说儿子出国时间长,已经不了解国内的种种变化了。
可惜的是,李阿姨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半年。就在李阿姨筹划进行一次环球之旅时,公司每月给她银行户头里打的养老金忽然没有了。
4
李阿姨收不到钱,给李辉打电话。李辉说,公司可是按时打款的,收不到钱的原因可能是银行压款了。李辉让李阿姨再耐心等等,不会出问题的。
李阿姨耐心等了一个月,给李辉打了4次电话,每次答复都是让她耐心再耐心。
后来李辉有些不耐烦了:“阿姨,我们这么大的公司会赖你那么点钱吗?”
李阿姨也想不会,但是后面的情况越来越糟,第二个月她仍没收到钱,而且李辉也联系不上了。打李辉手机,听筒里冒出一个冰冷冷的女人声音:“你所拨打的号码已经停机。”
这个看上去和儿子有点像,和蔼可亲的年轻人怎么会停机?李阿姨头上冒出冷汗,她不知道李辉住在哪,只晓的他是外省人,找不到她的客户经理,公司总在吧。
李阿姨搭出租车,到公司所在的金融大厦,进电梯,到20楼。从电梯出来,李阿姨发现门厅里一群和她年纪相仿的人在吵吵嚷嚷,墙上挂的公司金色招牌也不见了,玻璃大门上贴着封条,一位保安满头大汗地在解释。
李阿姨头有些昏,听不清保安在说什么。
旁边一位老伯告诉她,说大妹子,你还不知道吧,这家公司的老板一个星期前就跑路了。
李阿姨瞪大眼睛,她不明白“跑路”是什么意思。
老伯说:“就是把所有的钱卷走,失踪了。”
李阿姨脑袋“嗡”的一声,腿一软,扶住墙才能坐到地板上。她结结巴巴说:“我是签了合同的。”
老伯说:“这里的人,谁没签合同呢?”他叹了口气,“赶快去报案吧。”
李阿姨到派出所,接待她的是位女民警。女民警说:“已经有不少老人来报案了,损失都不小,现在已经立案,有什么消息,会及时通知你的。”
雪上加霜的是,那个叫马奋起的人,拿着李阿姨签的借款合同要钱来了。马奋起威胁说,已经有两个月没收到利息了,按合同规定,李阿姨要么还钱,要么把房子卖掉抵款。马奋起给了李阿姨一周时间。
马奋起说:“你的钱是不是被人骗走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合同可是公证过的。”
李阿姨觉得冤,她是受害人,凭什么要拍卖她的房产?
李阿姨找律师,她想不通的是,受害者为什么要替害人者承担债务呢?!
律师解释,你跟马奋起签的是抵押房产借款合同,你和那家公司签的实际上是委托理财合同,这两个合同并无关联性,所以虽然你的委托理财合同出了问题,但借款合同还是要履行的。
李阿姨说:“怎么是委托理财呢?是以房养老啊。”
律师说:“你签的那个‘每月清’按内容来说是理财啊。”
李阿姨说:“可以到法院告他们吗?”
律师说当然可以,但现在公安机关立案了,你只能等到破案后才能起诉打民事官司要求赔偿。不过马奋起现在就可以起诉要求你还款,如果不还,马奋起可以变卖你的房产,除非你能找到证据,证明马奋起和那家公司合谋欺诈。
李阿姨绝望了,她哪里能找到什么合谋欺诈的证据?她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律师事务所,站在过街天桥上,望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想一头栽下去一了百了。李阿姨还不了钱,马奋起已经带人上门看房了。马奋起说,给你一周时间,不能还钱,房子就要过户到我的名下然后卖掉。马奋起离开的时候竖起了一根手指,强调:“一周。”
现在距离马奋起规定的“一周”只有3天了。
李阿姨陷入绝境,她想象不出没房子以后怎么生活。
李阿姨正要往栏杆上爬想跳下去结束生命的时候,被人拉下来了。
救她的人是路过这里的警察。警察责备她,说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想自杀?!
李阿姨回到家里,茶饭不思,就在她准备第二次去死的时候,派出所来电话,说已经查明,马奋起和那家公司的李辉等人是一个团伙的,马奋起是欺诈团伙的幕后黑手,现在涉案人员已全部抓获。
李阿姨直到这时,才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