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九大误区
2019-09-12
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公众对它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对高血脂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误区一:
患高血脂的人都有症状
通常,高血脂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血脂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少数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可见皮肤黄色素瘤。
误区二:
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这4种指标中,LDL-C最重要,因为它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多种血管疾病,所以LDL-C才会被叫做“坏胆固醇”。
误区三:
血脂高一点没关系
胆固醇升高,尤其坏胆固醇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最密切。全球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危险就能降低2%。
误区四:
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血脂是否会偏高,主要取决于膳食中摄入的脂质。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即便不胖,血胆固醇水平也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
误区五:
胆固醇可以放开吃
两年前,美国的营养新指南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不得超过300毫克的上限。一时间,诸如“胆固醇升高无害有益;放开吃肉活得长;吃主食的寿命短”等说法开始传播。美国指南取消300毫克上限不无道理,因为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约就是300毫克,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开吃了。
误区六:
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药物
有些人,比如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的患者,即使血化验单显示血脂不高,也需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因为这些患者的坏胆固醇安全水平,要比化验单上标识的参考范围低很多。
误区七:
血脂正常了,就不用服药了
一般说来,如果胆固醇水平只是靠药物改善的(饮食、运动和吸烟习惯等没有改变),停药后不久,患者的血脂数值就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如果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各项指标达到了医生认为的目标值,则可根据整体情况,由医生确定是否调整药物。处于一级预防阶段的患者,如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实效,有可能不再需要持续服药,但二级预防(已患有冠心病、卒中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大多应坚持服用中小剂量他汀,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误区八:
鱼油可以降血脂
鱼油可适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但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证据。
误区九:
他汀类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损伤
他汀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它的副作用与剂量相关。鼓吹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或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支架术后突击用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的方案不适用中国患者。正常情况下,中小剂量他汀很少导致肝脏疾病,但在部分患者中可导致转氨酶水平一过性轻度增高,这并非肝毒性表现,一般停药后就可恢复。应注意的是,罕见情况下,他汀可致肌肉组织损伤,其特征为肌肉疼痛、无力和肌酸肌酶升高。(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