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肝脏病变不必恐慌
2019-09-12
有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的体检结果中出现了一些与肝病有关的医学名词,比如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内钙化灶。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闫杰表示,肝囊肿、肝血管瘤、肝内钙化灶都属于肝脏的良性病变,患者不必恐慌。
肝囊肿不到5厘米可定期复查
肝囊肿这个名字有些吓人,实际上它就是肝里的“水泡”,既不会恶变成癌症,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因生长缓慢,且多无明显症状,肝囊肿仅在肝脏超声或CT检查时被发现。
对于单个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如果位于肝脏实质内且没有对肝脏内的主要大血管及胆管造成压迫,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则建议患者每年复查超声,了解其生长情况即可。对于位于肝脏表面的大于5厘米的肝囊肿,需要去外科做进一步检查,看有无必要采取手术等其他干预手段,比如,用针吸出囊肿中的液体。
若肝内多发囊肿,应考虑是否为“多囊肝”,这是一种遗传病,常常合并有“多囊肾”。
肝血管瘤跟肿瘤没关系
肝上检查出有疑似血管瘤,虽然医生认为没大事,但自己心里总不踏实。其实在临床上,肝血管瘤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同样是通过超声或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
目前,关于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初步推断为先天发育异常,也可理解为是肝脏内部的血管畸形。虽然这种病变的名字叫血管瘤,其实跟肿瘤一点关系都没有。
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血管瘤,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任何治疗。较大的肝血管瘤经诊断有出血风险时,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
钙化灶类似“疤痕”不用治
一位患者连续3年体检,B超都提示肝脏有多个钙化灶,最大的直径8毫米,她因此很担忧。
从临床情况看,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损伤后的一种良好结局,也就是说鈣化灶相当于肝脏中的一种特殊“疤痕”。最常见的原因是肝内胆管结石所致,其余因素还有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寄生虫感染;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
这些疾病一旦好转后,就有可能形成瘢痕组织,在做彩超或其他影像检查时看上去就像石灰墙皮一样,所以被称为“钙化灶”。但其实它跟钙这种元素没有关系,只是肝上的“疤痕”而已,也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