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块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19-09-12陈文炜
陈文炜
组块(chunk)一词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和塞尔弗里奇(Selfridge)于1950年提出,又称作“词块”。
词块经过实验或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认可,笔者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把词块教学很好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的策略。
1. 就地取材,培养学生词块意识
教师要开展词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单词和词组意识转换到词块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眼中有词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最好的英语材料便是教材和平时的练习和测试试题,而且,学生往往对这些材料有较好的了解,因此,教师若能善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和练习题中的英语材料,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和习题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从地道的英语材料中提取词块。
1.1 练习讲评课中提取词块
在我们平时的完型和阅读练习中,有大量原汁原味英文好文章,里面存在很多地道和实用的地方。若让学生只是看一遍,做出几道选择题有点浪费了。笔者平时从试卷尤其是高考真题卷中选取一些文章,进行词块提取活动,既能充分利用真题文章的教学资源,又能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遇到比较好的原汁原味的完形填空或者阅读理解就可以开展提取词块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短文的理解,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眼中开始有词块。
1.2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提取词块
笔者平时教学中,多次重复提倡学生建立词块积累笔记本,要求将平时课文阅读中非常好的词块摘录到笔记本里,利于学习和运用,定期抽查,不可求数量,只要自己觉得适合就记录即可。
许多学生反馈过来的体会是:“自己提取的词块特别珍惜,记得特别牢固,不容易忘记,而且写作时能够蹦出来。教师平时叫我们背诵的作文例文,我写作时往往想不起来啊。”
2. 网状拓展,提升词汇教学效率
2.1 依托词汇表拓展
当前人教版每本书每个单元的词汇表所列的数量平均是50个左右,每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班级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词块(这个词块是由词汇表的单词引申或拓展出来的)。即一个单元下来,学生即可获得接近50个词块。这样一本书下来,但从词汇表就获得250个左右的词块。保守估计,一个词块3个单词计算,250个词块学习的单词有750个之多。而且这些词块是大多和他们学习的课文息息相关,记忆起来轻车熟路。这种做法至少三个明显优势:(1)比单纯没有语境的背诵单词效果要好。(2)提升学生词汇运用能力。(3)学习的单词数量远远超过单纯背诵词汇表的单词。
2.2 采用分类词块的方式进行复习
高三复习时,词汇复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高三词汇复习如果仍旧采用一个个单元地对词汇表单词的拓展显然效果不佳,学生也觉得厌倦。但教师如果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打破各本教材体系,以字母顺序或者话题为分类标准,重新构建词汇复习体系,网状拓展,效果会更加理想。有一位教师按照高考词汇表的字母顺序,来复习词汇,效果非常理想。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高考词汇表,从以字母A开头的单词开始,将他们拓展成常见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词块);第二步,将拓展的这些词块串联成一个故事。这一做法既解决了高三词汇复习的枯燥感,又很好地将词汇保留在语境中复习。
另一种方式是我们可以通过话题分类来复习词块。可以将必修一到必修五分成25个单元的话题按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等分类,也可以将25单元按照涉及话题属于历史、地理、文学、医学等进行分类。将同一话题的词块集中到一起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对此话题熟悉,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 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而流畅的沟通就要求学习者不断地去運用语言。因此,设计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积累的词块,是教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布置用词块来写作的任务、用词块填空和用词块造句或翻译等多形式针对词块的练习,学生反馈良好。
词块填空和词块翻译的练习给了学生很好地运用语言的平台。这些练习往往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境。学生在做练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这些词块在哪些情景下用,往往与什么词汇搭配,相信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输入效果会比较理想。
要通过词块教学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和词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词块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对高中英语教学很有裨益。按照从学生眼中有词块,手中有词块到心中有词块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块的习惯,并学以致用,是值得教师们探索的词块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五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