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1+X”课型探究

2019-09-12陈筱琴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陈筱琴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不同课型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词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深刻地渗透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重要内容。教学古诗词,可以根据每首古诗词的特点以及作者、内容等方面,运用多种不同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笔者对小学古诗词教学“1+X”课型(其中“1”是精读感悟一首,“X”为变量,可以少到为零,也可以多到几组)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1”型古诗词的教学

(一)内涵丰富

很多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有些甚至是作者思想的外在表达,起托物言志的作用。这类古诗词的教学就需要我们透过诗句的表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古诗有必要集中整节课的时间好好品味、诵读,由古诗内容到写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解诗意,悟诗情。如古诗《江雪》的教学,我就设计了以下环节:

1.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古诗的意思。

(3)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2.感悟诗情

(1)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我们能感受到雪大?

(2)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个什么样的老翁?

(3)出示柳宗元材料一,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孤独、寂寞)

(4)出示柳宗元材料二,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不屈不挠、不同流合污)

(5)过渡:是呀,老翁其实就是柳宗元。

(6)此时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诗中的江雪仅仅只是雪么?渔翁独钓又在钓什么呢?

(7)总结

(二)读写结合

一首首古诗隽永短小,虽寥寥数字,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古诗的这种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更是为“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读写结合,利用古诗词资源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如《寻隐者不遇》可以根据童子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回答,写一写作者是如何问的,童子是如何答的,并改写成一则故事。《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一墙之内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等等。这样的古诗教学也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保障。

二、“1+1”型古诗词的教学

(一)作者相同

一位诗人的作品常常从几百首到上千首不等,有些优秀诗人的名篇也不计其数,甚至同名古诗就有若干。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等。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根据同一作者的同一类作品,采用精读感悟一首,掌握学习方法,迁移学习另一首的“1+1”型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在理解完诗意以后,就可以进行学法迁移,补充杜甫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内容相似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古诗的课文都是以《古诗两首》的形式出现的,这是编者有意地将两首有共同特点的古诗放在了一起。这样的编排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品读比较式学习。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采取“三读”法:

1.读诗句,读出节奏

(1)首先要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学生齐读。

2.读诗句,感受画面

(1)再读读这两首古诗,让我们去感受詩歌的画面美。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从哪一句诗中欣赏到的画卷。

3.读诗句,比较品评

(1)教材的编者为什么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同座位之间讨论。

(2)汇报交流

诗的形式:都是七言绝句,题目中都点出了时间、地点、事件乃至写作状态。

诗的内容:都写了景,且都是六月盛夏的西湖,都兼具色彩美、画面美。

情感:诗歌中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意,诗中有景,情在景中。

(三)诗意相左

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环境不同,作诗时的背景、心境不同,所以会出现很多古诗所表达出的诗意不一样,甚至相反的思想感情。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虽然都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但是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正好相反,一是“无故人”的凄凉,一是“都识君”的豁达。即便是同一作者的作品,也不会都是同一类型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前者表达了作者年轻时的无忧无虑的小姐生活,而后者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夫死的情况下所作,早已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境况。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这样诗意相左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强烈的反差来感受、升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我就补充了他的另一首诗作《春望》,通过一 “喜”一“悲”的品读感悟,去感受作者那一腔爱国之心。

三、“1+多”型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比如按内容可以分成送别诗、边塞诗、爱国诗、春景诗等;也可以按照相同的作者来分类,比如特级教师孙双金就开发了“李白”系列古诗词教学;还可以根据涉及到共同的事物来分类,比如描写“月”的古诗、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柳树”的古诗,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举一反三,由一篇古诗的教学,带动一组同一主题的古诗的学习。这样主题串珠式的教学,课堂的信息量更大,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一篇,还了解到一类。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就可以补充送别组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诗作。

在我设计的一节古诗词欣赏课中,我就抓住描写“桃花”这一主题的古诗词来进行教学: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出主题——桃花。然后进行主题串珠,拓展延伸。

(一)眼中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说从这些描写桃花的古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二)胸中情

1.其实桃花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是胸中那一份真挚的情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讨论诗中两处“桃花”分别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一处和人面相互辉映,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二处反衬出诗人的失望之情。)

3.出示: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4.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5.从“桃花落”中,你感受到什么?(詩人的那份怨恨、无奈、凄楚)

(三)心中梦

1.桃花不仅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桃花还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梦境。

2.出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谁来说说“世外桃源”的意思?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传承,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古诗词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开发好古诗词的教学资源。古诗词的课堂上,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永阳新区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