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优化思考
2019-09-12魏娟宁
魏娟宁
摘 要: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仍在沿用旧时的讲授制教学,不重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加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优化概念教学,坚持做到情境的创设,以此获得感知;发散性思维,加工并思考形成物理定义;用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物理问题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能力。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探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优化思考逐一深入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优化思考
一、情境的创设,以此获得感知
在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所采用的。而大多数是运用实验进行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在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过渡到课堂之中,或者从旧知识之中抓住与新知识相关联的逻辑进行情境的创设,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感受物理的概念,以此形成一个直观的系统图和知识网。
例如,教师在进行物理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实验,在学校沙坑中,教师让体重一样,而鞋码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留下的脚印深度会有所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压强大则压缩形状变大。通过实验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加明确物理概念,通过直观的实验方法表现压强的大小对于压缩形变的影响,学生会更为清晰。
二、发散性思维,加工并思考形成物理定义
教师在向学生创设情境时,也可以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思维方式对实验进行思维加工,利用物理事物的共同点来进行本质属性的总结,并用语言概括出本质内涵。这个环节对于物理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环节,例如在进行物理压强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压力越大压强也会越大这一知识,教师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放弃直接传授学生物理定义概念的方式,通过实验来明确概念的意义,利用压力等来强化压强的定义。不同的时候怎么比较压强的大小,教师布置问题后让学生自行思考,不断地进行实验来确定压强的定义,学生自行加工并思考后发现压强的定义,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从而巩固正确的概念。
例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围绕属性以及本质特征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综合后形成準确的概念,比如进行电阻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相同电压下,R的量越大电流值越小,并用R的大小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以此引出电阻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得到R=U/I,以此得到完整版的电阻概念和公式。初中的物理知识大多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对知识的总结,对于逻辑性的东西需要较少,对于其他课程则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理论引出事物本质,以此来促进思维逻辑,将实验和理论合理地结合到一起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思维和实验中进行加工和思考。
三、用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物理问题
学生在进行概念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概念代入实际生活中,利用物理的概念联系实际生活来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概念的运用,结合实际生活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和生活经验,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也可结合生活实际,但在进行教学时要避免学生片面地理解物理的知识和概念,在巩固知识概念后再进行实际生活的引入,不然学生在没有理解概念的情况下不能加深与实际的理解,将问题合理地开放化,但也要做一定的问题限制,从而达到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际的解决和概念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概念的印象时,加深对于概念的认知练习,紧贴概念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练习来巩固和强化概念,将难度逐步增加,进行适当的扩展,让学生在练习的难易度增加的同时,逐渐加深对于物理概念的印象。
例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经过很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情境创设和问题的提出教师都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后再决定,围绕物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来进行合理化的、符合初中生思维理念的问题,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于概念的逐步掌握,培养学生既能熟练地运用概念,明白概念的含义,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信手拈来。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初中的物理概念教学,也有利于为高中的物理教学做好铺垫。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物理素养,以此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云山.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育,2015(2).
[2]韩宇,黄媛媛.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5.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