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的传媒使命

2019-09-12汪梅

电影评介 2019年9期
关键词:关键时刻

汪梅

随着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逐渐临近,以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人文纪录类栏目纷纷涌现。贵州卫视深扎本土文化,适时推出《关键时刻》这样一档以黔川大地为叙事空间、以今昔对照为叙事主线的访谈节目,将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载入史册。12位主人公的转折时刻、生死时刻、抉择时刻、幸福时刻,借助电视平台戏剧化的演绎,得以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当沉寂无声的记忆之门被大众传媒打开,封存在一个小家庭心底的喜悦辛酸,刹那间竟能释放出令人热泪盈眶的温情力量。国与家的精神上深层共振,凝聚在一个个平凡百姓的脱贫故事里,该栏目以镜头光影为他们人生中的高光瞬间留念,组成重大历史进程背后的全民心史,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人文情怀的关照,使得《关键时刻》有力地担当起了电视传媒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视频短片记录家园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两位主持人交叉进行的现场访谈,将模范人物的自述与演播厅的场景还原融为一体。让主人公再次置身于命运转折的岔路口,他们是否还会毅然决然地作出曾经的壮举?该节目以悬念先行的形式展开追问,引导观众沿着时间步步走向心灵深处,品味琢磨每一次的关键时刻,探寻人物改变自身与他人命运的力量之源。每期的讲述部分均以双线并行的模式展开,一边是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紧张凝重的气氛使人屏息凝神;一边是关键时刻背后的心路历程,由亲历危难关头的人物展开客观叙述,其间流淌的细腻情感又给人以真实的触动。一档主流话语的栏目,却有着新颖的讲述模式与年轻的文化基因,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口,《关键时刻》凭借其独特的社会教育价值脱颖而出,让那些为了乡村振兴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成为民众身边一支引人奋进的力量。

一、回溯年轮的起点:电视传媒的扶贫“初心”之探

不断向前滚动的时间轴,是《关键时刻》每期节目中最常见的元素,象征着百川到海永不归来的时光流逝,从年月的累积,到具体日期,有时甚至精确到时刻,当岁月的年轮在某一瞬间戛然而止,这便意味着人物的命运抉择即将到来。以时间导入重大事件,以时间记录漫漫长路,以时间唤起历史记忆,该节目以时光为线索,串联起主人公身边的点滴改变,更编织了一条跨度长达几十年的叙事主线,在贵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变迁中,分享那些醇美馨香的光阴故事。时间线与关键点的穿插互补,是该节目最亮眼的创新之处,它大胆地启用了一条全新的创作经验,将时间作为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而单独立论。不同于以往访谈类栏目的平铺直叙,《关键时刻》让我们看到了影视剧一般的讲述力量,那些关于生死抉择的记忆,在鲜明的节奏中有条不紊地道来,随着白驹过隙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每位“贵州榜样”也在他们所选择的道路上笃定地奔向远方,在年岁的钟声中洗尽铅华的理想,对于全社会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价值。

时间轴的骤然停止,带领着我们重新走进他們改写命运轨迹的瞬间,重温人物在那一刻的心境,这样的场景再现,“其特点在于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融合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使访谈双方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任何的粉饰或遮掩,无论是英雄人物做出选择的动机,还是他们数十年的坚守,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天成。回到梦想开始的起点,今天的参天大树还只是微风尽头的青萍毫末,深山合抱中的养鸡场、越过十余处深谷的天渠、凿通深山的隧道,这些看似不可能由个人之力完成的壮举背后,是一段段不肯言弃的默然心语。

当演播厅的时间轴倒回50年前,草王坝村的两位村民因抢水引发悲剧,这也成了村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修渠的开始。在节目现场,现年82岁的黄大发唱起了一首半个世纪前的歌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饭,三十才有米汤喝”,这便是曾经那个贫穷山坳的真实写照。13年的寒来暑往悄然而过,黄大发与村民终于挖通了这条天渠,却因为水位丈量的失误未能引水成功。眼看着村民纷纷回到原点、重复着饮用山崖滴水的生活,村里的田地灌溉更成为了首要难题。黄大发决心再次修渠,面对许多人的冷眼旁观,甚至“你要是能成功,我用手掌给你煎鱼吃”的无情奚落,这位孤儿出身的老支书选择了出山学艺,只为草王坝人能够碗里的包谷饭变成白米饭。黄大发足足用了15年的时光学习开凿水渠,从定点选址到水位测绘,再到沙子与水泥的配比,15年后,学成归来的他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第二次水渠开凿中。

伴随着老支书平实无华的语言,节目的叙事时空渐渐推进,最终定格在1993年的冬天,改变人物本身以及草王坝全村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将整个演播厅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当水渠工程路过地势最为险峻的擦耳岩,施工队竟无一人敢前往测量等高线时,黄大发将麻绳的一头捆在腰间,一头交给几位跟随自己多年的村民,徒手攀岩下到山谷深处。节目反复强调“麻绳”这一意象,便是为了突出它背后的象征意义,细小而坚韧的麻绳将村支书与村民紧密相连,这不仅代表着信任,更代表着脱贫路上所有人的勠力同心。为了突显这一高光瞬间的伟大之处,节目在此处插入了视频短片,以模拟拍摄的方式再现当时千钧一发的紧张场面,面对脚下几百米的无底深渊,黄大发的手脚颤抖发麻、眼睛始终不敢往下看,然而,身为村支书、共产党员,他必须排除万难才能换来那清澈如许的源头活水,让草王坝村民摘下祖祖辈辈的贫困帽子。电视舞台的实景还原,让20年前的关键时刻立刻闪现在荧屏之上,正是黄大发当年奋不顾身的壮举,才有了草王坝村家家种上稻谷的小康生活。而通过现场访谈,观众从孙女陈燕的讲述中得知,孙女竟一直不知道这条悬崖峭壁上的生命线是爷爷一手修建的,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气魄令人肃然起敬。

穿梭在情境演绎与人物自述之间,随着光阴奔流永不止息,当叙事时间切换为21世纪的当下,观众欣慰地看到,黄大发又在草王坝村主持修建道路、学校,让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强村。50年前、37年前、22年前、今天,《关键时刻》让一个村支书的奋斗历程沿着时间的路线愈行愈远,斗转星移之间,秋风仍在,草王坝却已是稻花飘香、换了人间。关键的时间节点让人物故事叙事有力、节奏分明,对于人文讲述类栏目而言,这样深入情境的演绎方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更好地传递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

二、千淘万漉,岁月为金:访谈类栏目的情境再现手法

《关键时刻》没有最华丽耀眼的舞美灯光,亦没有最恢弘壮阔的舞台,却令观众收获了最为真实的节目观感。在两位主持人的交替叙说中,戏剧演绎与生活话语两相融合,人们既能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关键时刻的分量,也能够与英雄面对面畅谈,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该栏目将两种氛围不同的叙事时空灵活地结合在一起,随着灯光的明暗切换,短小精悍的半小时片长,已然带领观众走过了数十载春秋寒暑。演讲台在前、访谈席在后,两种不同节目类型的融合,进一步扩充了《关键时刻》每期节目的信息量,突显出英雄人物的社会教育意义。

视听结合是电视栏目超越其他传播媒介的一大优势,对于脱贫攻坚战而言,“扶贫信息传播研究既要关注信息的传播、增殖以及流动过程,同时,亦需要对个体或群体背后的社会圈层结构、关系网络与文化系统进行审视和考察”[2],多种感官媒介的交互,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接受量化信息。尤其是运用于大众教育领域,视听效果上的巨大冲击,在第一时间触发着观众思绪的共鸣,现场气氛的渲染更使得人物故事深植于大众心底,该节目便是视听运用的典型范本,为主旋律主题平添了一分青春的创造气息。创作者将演播厅的有限空间划分为了两部分,两位主持人窦爱莉、张建冲各司其职,每期节目开场时,先由张建冲以演讲的方式代入情境,略加文学修饰的语言,以及270°环绕式的大屏,轻松模拟出各类情境,使现场的气氛快速升温,在短暂的时间便将观众引入那方历史的天空,走进数十年前人物初心启程的港湾。九潮村村支书刘善平,在暴雨之夜舍己救人,正是有了演播厅模拟的雷电交加的场面,这一事迹的呈现才更加具有冲击力。随着时间轴的定格,镜头快速切换至舞台后方,主持人窦爱莉与嘉宾将从时刻出发展开访谈,灯光的一明一暗之间,主创团队在同一个舞台上开辟了两个风格迥异的叙事空间。在迈向2020年的倒计时中,主人公可以走入回忆之中畅所欲言,而主持人张建冲担当的演讲部分,又给予了他们恰当的破题机会,节目最后,主人公或是他们的亲人、挚友将来到演讲台前,将自己的心声亲口向大众诉说,或许是一封远道而来的家信,或许是一段寄语未来的展望,两个空间的无缝衔接,是该节目重要创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蜡染绣娘蔡群的故事为例。一个出生在黔西南妥倮村的平凡女子,依靠自己的一身蜡染刺绣绝活,亲身带动当地的民俗产业发展,倡导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让青山苗寨间的孩子就此拥有了父母不再缺位的童年。这期节目共邀请了五位嘉宾——蔡群及她的女儿、三位苗寨绣娘,蜡染这项民族工艺的传承,彻底改写了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曾经用不起油盐、穿不起新衣的女孩们,只能跟随同乡去省城拾荒。通过蔡群与女主持的一问一答,那些漂泊贵阳的艰难岁月重新浮现在观众眼前,今昔之间的震撼对比,瞬间激发了观众追问下去的愿望。随着关键时刻定格在2006年,蔡群参加全省“能工巧匠”比赛,凭借绣品获得大奖,2000元的奖金让她开始了追梦蜡染的旅程。男主持人绘声绘色的演讲,以及不时穿插于耳畔的画外音,好似邀请着人们一起分享蔡群初尝甜美生活的喜悦。舞台的另一边,蔡群邀请女主持现场体验蜡染,面对画布、油灯、石墨等道具,那些比发丝还细的线条让普通人手足无措。一个专业绣娘的培养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蔡群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才使得妥倮村成长为今天的民族特色村。

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则是这期节目中贯穿始终的叙事主线,早早外出打工的她们,普遍与儿女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一位绣娘回忆起女儿见面时说的“我只有奶奶,没有妈妈”时,不禁潸然泪下。通过蔡群分享她与女儿从缺乏沟通到走向和解的历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呈现在大众面前。欣赏着她为女儿一针一线缝制的精美嫁衣,聆听着女儿杨林凤写给母亲的亲笔信,血浓于水的亲情,本就是国人心底共通的永恒命题,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又赋予了这一事例重要的社会意义,让社会热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充分彰显了电视媒体的价值传播功能。

三、由共生、共時到共情:“贵州模范”精神的大众对接

贵州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现已全面进入脱贫摘帽的决战阶段,该节目精心遴选了数十年间涌现出来的12位模范人物,通过每期半小时的访谈与讲述,描绘出一幅姿态各异的时代长卷。在释义“关键时刻”四字时,该节目的总制片人张涵认为:“我们选取人物样本的身份、年龄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性就在于,他们都用青春和生命在基层实践着脱贫攻坚,且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周遭人及自己的命运。”个体与群体命运的交织,让他们的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华彩,或许也曾经卑微地随波逐流,却从未在一次次的冷眼碰壁中终结自己的梦想,正如节目开场的导语所说,“一双手,张开是梦想,握紧是力量”,仰望星空的路途中还需一步步奋力前行。该节目所大力倡导的实干精神,既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所必须的口号,也是每个平凡个体在追梦路上的四字箴言。

一个曾经拥有最多贫困人口的省份,在沙海化为河流、峻岭化为坦途的改革之路上,无需刻意去寻找,那些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自会涌上人们心头。节目中的12位“贵州榜样”以农民居多,不仅仅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更多的还是那些原生乡土中走出的自强模范。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将踏实肯干的质朴之风传递给了大众,在处处流光溢彩的现代浮华中,回归起点、脚踏实地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时刻》所承载的教育意义也正在于此,该节目并非借助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而片面托大,而是俯首躬身,深扎脱贫第一线的山区,在湿润的泥土中寻找答案。为办乡村小学而全家上阵的王朝会,在老鹰山开荒养殖的张玉会夫妇,他们的初心往往很简单,希望全家和全村人走上富裕小康的道路,便是他们不断进取、致富后依然不忘反哺乡邻的理由。尤其是黔西山区的养牛专业户王华银,身患先天性侏儒症的他,从未放缓过向贫穷与病魔抗争的脚步,种过土豆、当过小贩、进过工厂,甚至睡过无数个公园的躺椅,身高只有1.2米的他,比别人更难融入现代社会的飞速步调。然而,他敏锐地注意到家乡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从三头牛的小规模做起,逐渐发展到数百头牛的规模化养殖场,同时带动周边乡亲投身养殖产业。让自己有尊严地生活,是王华银在节目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当身边的人将称呼从“矮子”换成了“华银哥”,当他与活泼健康的儿子一同走进学校,命运往日的不公已在悄然间改变。王华银将儿子起名为王富裕,节目以这个独特的名字为切口,展开了对于初心的回溯,对富裕生活的祈愿,便是王华银每一次隐忍痛苦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他一人承担起繁重的牛场饲养工作,对体重远远低于常人的他而言,养牛意味着更大的人身风险,节目中他曾回忆起被牛踢中时钻心的疼痛。该节目通过讲述黎明到来之前的风雨前夕,引领观众品味人生的别样滋味,其中,每位讲述者都“没有被拔高和概念化,而是融入现实,贴近生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中国普通农民的淳朴人性,让人感觉到可亲、可近、可感”。[3]

强调纪实性的人物塑造,为该节目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既然选择了扶贫攻坚这一极具现实色彩的全民主题,必然要刻画出一系列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的时代肖像。“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在一段段回归乡村的致富故事中,平凡英雄对自身理想的孜孜以求固然动人,而那分心灵层面的返璞归真却更加可贵,他们在熟悉的土地上过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将崇山峻岭变为乐土田园。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的重任,《关键时刻》深植乡土、扎根乡村,在田间地头的劳动中寻找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才是我国大众传媒平台当前的一项必修课。

结语

每一位“贵州模范”台前的一小步,背后都是他们无惧冷眼、无悔前行的数万步。《关键时刻》通过定格高光瞬间的方式,以重大事件为引导、以光阴奔走为线索,重现每个生命翩然绽放的刹那芳华,在人物一次次的生死抉择中,道出了“贫困并不如山”的当代奋斗精神。平凡英雄身上的榜样力量,是人文访谈类节目呈献给全社会最直观的价值倡导。该栏目用丝丝入扣的全息视角塑造时代群像,在确保故事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节目中充满戏剧张力的演讲环节更展示出每一次抉择的伟大。那些熠熠生辉的肖像,及其背后彰显的人格魅力,在大众媒体不断的探寻与弘扬过程中,才真正找到了它们的现实落脚点,承担起社会教育的重要责任,共同助力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时代唱响。

参考文献:

[1]左力.广电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实践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J ].2017(3):93.

[2]张学波等.嵌入与行动者网络:精准扶贫语境下扶贫信息传播再思考[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9):31.

[3]张不凡.主旋律影片《十八洞村》:书“精准扶贫”,写“农民心史”[ J ].电影评介,2018(24):81.

猜你喜欢

关键时刻
安全标志要牢记,关键时刻能救命
看中国
关键时刻,人大代表送来救命药
一鼓作气,不胜不休!——写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
一鼓作气,不胜不休!——写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
内向
数字营销20年
电视机起火了
关键时刻
美国历史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