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人际功能理论对中英文诗歌分析方法的影响
2019-09-12李洋洋原苏荣
李洋洋 原苏荣
摘 要: 當前,国内很多学者运用人际功能理论对中文诗歌或英文诗歌进行分析,从人际功能角度对中英文诗歌进行分析并得出具体的分析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和《回乡偶书》两首诗作为语料,结合并运用人际功能理论,从语气、情态、评价三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分析。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人际功能 中英文诗歌
1.引言
韩礼德(1994)在《功能语法导论》中指出:“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功能语法给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纯理功能理论提出后,其观点和分析方法在语篇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笔者拟从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对Robert Frost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以下简称Stopping和《回》)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虽然Robert Frost和贺知章生活的时代不同,但二人的创作风格却极为相似,在写诗时都会使用传统的韵律形式,让诗歌更押韵,且都会通过景物或者生活上的小事抒发情感或表达深刻的哲理。这两首诗歌脍炙人口,均为名人名篇,国内学者以往做过很多研究。根据文献考察,我们发现Stopping一诗多是从文体学、主题、文学批评和翻译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回》一诗则从教育学、韵律、英译本的翻译问题和系统功能语法下的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因此,从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对Stopping和《回》进行对比分析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角度,而且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中英文诗歌分析方法的异同,这更是一个新的思路。
2.人际功能概述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互动,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Halliday & Matthiessen, 2014)。人际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交际角色定位,主要指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人们不断变换交际角色,尽管角色多样,但主要的交际角色只有两个,即给予和索取。给予或索取的既可以是信息,又可以是物品或服务。如果把交际角色和交流物(即信息、物品或服务)组合起来,便构成了四个言语功能(Speech roles)(见表1)(Halliday, 1994)。陈述通常由陈述句来体现,提问由疑问句来体现,祈使句通常表示命令,而提供则可由各种句式来体现(黄国文, 2001)。其次是个人态度的传达。说话人可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真实性、可能性等进行判断(Halliday & Matthiessen, 2014)。另外,评价理论也属于人际功能理论的一部分。随着人际功能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探索韩礼德的语气和情态人际意义的基础上,Martin拓宽了人际意义的研究领域,创建了评价理论。Martin(2003:23)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
表1 言语功能
3. Stopping和《回》两首诗的人际功能分析
下面从人际功能的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Stopping和《回》两首诗进行分析。
3.1语气
韩礼德(1994)认为“语气包括两部分:1)主语(subject),由名词词组来充当;2)限定成分(finite)”,属于动词词组的一部分。在分析英文诗歌时,我们可以采用这个理论分析,然而在分析中文诗歌时,要把握分析方法上的区别。
我们先看看《回》的全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一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在86岁高龄时所作,当时他辞官返乡,距离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心中无限感慨,全化作诗篇。通过分析,让我们抽丝剥茧,感受作者当时所思所想。全文一共四句,诗中第一二句均为陈述语气(Declarative Mood),写出了作者置身于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中,“少小”与“老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作者当时深知自己韶华已逝,容颜已老,双鬓稀疏的境况。第三句仍用陈述语气,第四句虽然用了句号结尾,看似为陈述语气,但是从意义上看,实为疑问语气(Interrogative Mood)。第三四句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淡一幕,但对于一直客居他乡的作者来说却是重重一击,年迈体衰和反主为宾引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四句“儿童”询问作者“客从何处来”,问答之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诗歌中的语气功能通过这些词体现了出来。
我们再看看弗罗斯特的Stopping:
①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②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③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④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⑤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⑥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⑦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⑧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⑨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这首诗虽然比较长,但实际上只有九个完整的句子,通过表2,可以看到九个句子的语气分析: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在整首诗中,主人公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在夜色中赶路的旅人、林子的主人和旅人的小马。九个句子中出现了不同的主语,主要为“his house”/“he”/“my little horse”等第三人称,表现出旅人目睹了神秘而广袤的树林,不由得沉迷这自然之美,直到最后两句,才以“I”第一人称作为主语。可见作者由物写到人,借对“林子”“小马”等物和景的细致描写,突出了全诗的最后一句,即以“I”为主语的最后一句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此诗的创作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如此美丽的景色,尽管旅人想一直驻足,但他却说“I have promise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这开放性的结尾引人遐思,也表现出了旅人肩负重诺、不得不抛弃安逸的生活奋力前进的精神。
2.句子的限定成分表明了时态,语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全诗都用一般现在时,而且九个句子均为陈述语气。从人际功能看,作者一直在“给予”“信息”,没有发出“命令”,也没有进行“提问”。通过叙述的方式,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能沉迷眼前的美好和安逸。
通過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从语气角度对中英文诗歌进行分析时,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中英文的语气体现方式不同,由于汉语没有英语中的动词限定成分,因此在对中文诗歌进行分析时,“不存在通过主语与限定成分的配列或主语是否出现来表达语气的情况”(胡壮麟, 2005: 157),在分析时只能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语气,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等分析判断作者的情感。在对英文诗歌进行分析时,既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分析,又可以从“主语+限定成分”的配列方面分析,多角度、多方面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想法。
3.2情态
上文提到,限定成分的功能之一是表明时态。此外,限定成分还可以表情态意义。交换信息时,情态是指从可能性或经常性中获取信息的可靠性;交换货物或服务时,情态指的则是说话人最终交换时对成功的信心程度(Thompson, 2000)。
在《回》一诗中,前两句是作者作为交际的一方在叙述信息,表达回乡时的矛盾心理。作者自述信息,没有提问,所以情态化程度比较高。在第四句中,作者虽以句号结尾,但是表达的是儿童在询问作者从哪里来,“笑”一字的情态意义是“礼貌与心情愉悦”。虽然儿童并不认识作者,但是在询问时却面带微笑,一方面表达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和礼貌待人,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虽然自知韶华已逝,但还是抑制不住返乡时内心的喜悦和亲切之情。
1.在分析Stopping一诗前,我们先看看情态谓语动词的情态化程度,见表2(彭宣维,2000:122)。
表2 情态谓语动词的情态化程度
在Stopping中涉及情态的有两个动词,即will和must。在表达情态化意义时,will属于中间值,“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一句表明旅人知道林子主人的家离这里很远,所以客观地认为林子的主人不会看到他停留在这里,他的驻足不会受到林子主人的干扰。另外一个词是must,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must的情态化程度比较高,旅人也认为雪夜在林边驻足是不合时宜的,但他没有直观地通过话语表达出来,而是通过马儿的想法在诗中展现出来。“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表明了诗人自知任重而道远,虽然不舍这迷人美景,却不得不奋力前进的事实。
2.在本诗中,全诗都用一般现在时,所有小句均为陈述语气,作者一直在叙述自己的所观所感,情态化程度可见一斑。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从情态角度对中英文诗歌进行分析时,分析方法同样存在共性和差异。判断情态化程度时,中英文诗歌都可以从是否为“陈述信息”还是“询问信息”方面进行判断,此为共性;因为汉语里面并没有情态动词,所以在进行分析时,可以选用一些评价性词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判断情态意义,而英语诗歌则从情态谓语动词方面分析即可,此为差异。
3.3评价
评价理论是人际功能理论的一部分。Martin(2003: 23) 认为,评价理论能通过语篇中作者对词汇的选择对事物做出评价,从而看出作者的态度及观点。
在《回》一文中,“衰”和“笑”两字属于评价性词语。这两个字看似相互矛盾,却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情。“衰”字原来的意思是“苍白,疏落”,但王模(2010)在研究了多首唐后指出,唐诗主要通过白发苍苍而鲜少用头发疏落表现衰老。由此可见,作者用“衰”一字写出了作者年事已大,容颜衰老,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而“笑”一字则是“开心、愉悦”之意,一方面表现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待人礼貌,另一方面表现出了作者返回家乡的愉悦情绪。
在Stopping一诗中,“queer”和“lovely”属于评价性词语。“queer”的意思是“奇怪的、古怪的”,作者借自己的小马指出雪夜在林边小驻这件事是奇怪的,马儿的观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作者虽没明说,但是知道这一事实,最后重复了两次“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表明了作者深知前方还有漫漫长路,不该贪恋美景,而要继续前进。“lovely”这个单词一般用来指可爱的女孩或动物,如小狗、小猫等。在这首诗中,作者却用来修饰林子,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了作者对这片树林的喜爱和迷恋,也表现出作者必须离开时的不舍。
我们发现,从评价角度对中英文诗歌进行分析时,分析方法无甚差别。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评价性词语,所以从评价角度分析中英文诗歌时,只要找出评价性词语,然后进行意思上的辨别,再根据全诗的语境和写作时的大背景,就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4.结语
通过对两首中英文诗歌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进行分析时,中英文诗歌的分析方法存在共性和差别,从评价角度进行分析时,无论是中文诗歌还是英文诗歌,分析方法和步骤都是一致的,没有太大差别。第二,(1)从语气角度进行分析时,中文诗歌可以从作者的语气方面进行分析,英文诗歌则从作者的语气和“主语+限定成分”的配列来分析;(2)从情态角度进行分析时,中文诗歌可以从语气和评价性词语来判断情态意义,英文诗歌则从语气和情态谓语动词来判断;(3)从评价角度进行分析时,中英文詩歌都可以通过分析评价性词语感受作者的态度和想法。
可见从人际功能角度下的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中英文诗歌进行分析是可行的,在进行中文诗歌和英文诗歌的分析时,我们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 London: Arnold,1994.
[2]Halliday, M. A. K. & M. Matthiessen.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3]Martin, J. R. & R. Davi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3: 23.
[4]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2000.
[5]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7.
[6]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23(3):34-38.
[8]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22.
[9]王模.论《回乡偶书》的押韵及“鬓毛衰”的“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