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戰旗別樣紅
2019-09-12華山英懷
華山 英懷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以及駐澳部隊進駐澳門20周年,解放軍駐澳門部隊8月1日舉行建軍節招待酒會。駐澳門部隊司令員徐良才、政治委員孫文舉、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别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等300餘名各界人士應邀出席招待會。
上午11時,主禮嘉賓在迎賓號聲中步入招待會大廳,與各界來賓一同觀看了聲像紀錄片《濠江戰旗別樣紅》,全面瞭解駐軍進澳門20年來履行防務情況。隨後全體人員肅立,軍樂隊奏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致辭中表示,駐澳部隊是維護“一國兩制”的重要力量,是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為澳門特區各項事業的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貢獻。
駐澳門部隊司令員徐良才在講話中回顧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程,他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20周年,駐軍自進駐之日起,就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偉大方針,堅定不移地遵守《基本法》和《駐軍法》,堅定不移地維護澳門緊榮穩定,始终視國家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始终遵守澳門現行社會制度,尊重和支援特區政府,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
20年前,飽經滄桑的澳門終於回歸祖國懷抱,自此開啟澳門嶄新的歷史篇章。在那個舉國歡騰的日子裡,中國人民解放軍莊嚴進駐澳門,擔負起履行澳門特別行政區防務和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歷史重任。20年來,駐澳門部隊在“一國兩制”條件下,始終政治堅定、愛國愛澳、嚴守法紀、艱苦奮鬥,譜寫了駐軍治軍新篇章,贏得了澳門各界的信賴和讚譽。
澳門回歸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根據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的命令,在澳門人民信疑交織的目光中進駐澳門,當最後一輛兵車駛入臨時營地的時刻,官兵們就開始為澳門站第一班崗,上第一班哨,正式擔負起保衛澳門的神聖使命。這是自1623年葡萄牙對澳門400多年的殖民以來,中國軍隊首次駐軍澳門。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是一支高度合成的部隊,集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通信兵、偵察兵、工兵、防化兵等多兵種於一體。這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不論是武器、設備,還是車輛,都是最新裝備。從為澳門站第一班崗、上第一班哨開始,在7300餘個日日夜夜裡,駐澳官兵每時每刻都在全心全力盡一個共和國軍人的天職。
駐澳部隊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是黨、國家、軍隊形象的視窗,是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嚴格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偉大方針,始終堅持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統一思想,確保駐軍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政治本色。把提高履行防務能力作為中心任務,把戰備訓練作為提高防務能力的基本途徑,制定各種完善的行動方案和預案,加快加強基地化、類比化、網路化訓練步伐。同時,把重大軍事活動作為提高防務能力的重要平臺,從而彰顯了國家主權,展示了國威軍威,又鍛煉了部隊,提高了履行防務的能力。他們嚴格自律,與澳門特區政府,在互不隸屬、互不干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特殊軍地關係的情況下,完成肩負的神聖任務和重大的責任。
駐澳部隊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實行交流輪換制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繼駐港部隊之後第二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的駐軍。面對澳門這個實行資本主義的特殊社會環境,中西合璧的東西文化交融,特殊的使命任務、特殊的編成部署、特殊的政策制度和特殊的軍地關係,因為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對駐澳部隊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挑戰和考驗。但20年來,駐澳部隊不間斷的強化政治紀律,牢固思想防線、加強使命意識、提升軍魂意識、武裝理論知識和堅持理想信念,嚴格依法治軍、遵章守法、秋毫無犯,整個部隊無一人違反政治紀律;部隊官兵嚴格遵守《基本法》和《駐軍法》,並且嚴格遵守澳門法律法規,尊重本澳風俗習慣,從機關到連隊,從軍官到士兵,人人文明有禮、可信可親,一舉一動都有張有弛。為了不擾民,部隊出車,嚴守交通法規,放號全部採用低分貝喇叭,訓練趁天黑市民還未起床……他們的種種行為,在澳門市民中樹立了良好形象。據澳門特區的民調顯示:近年來,澳門市民對駐澳部隊的認同率、滿意率在逐年上升,他們覺得安全感增強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駐澳部隊有能力、有辦法、有信心,擔負起長期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的神聖使命。
特別讓澳門社會大為感動的是駐澳部隊在災害面前,給澳門市民提供無私無畏的援助。2017年8月23日,澳門遭遇53年來最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擊,偏逢天文大潮疊加,導致暴雨傾盆、海水倒灌、樹木傾倒,不少民宅商舖被淹,特別是半島北區的沿海老街受災嚴重。風災共造成10人死亡、244人受傷。
“天鴿”過後,救災形勢嚴峻,加上新一輪颱風“帕卡”即將殺到,應澳門特區政府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駐澳部隊於8月25日出動官兵約千人,協助特區政府及市民一起參加災後重建和恢復秩序工作。這是解放軍首次在港澳地區展開災後救援行動。當天,駐澳門部隊千名官兵在時任司令員王文少將率領下,乘坐數十輛軍車駛出軍營,奔赴受災最嚴重的澳門半島十月初五街以及氹仔廣東大馬路區域。官兵們頂著炎炎烈日,與澳門保安部隊成員、義工及居民攜手,清理街道垃圾和障礙物。即將退伍的戰士周天清請纓加入:“作為駐澳門部隊的一名老兵,我願意以實際行動為守護澳門貢獻一份力量。”
地處澳門繁華地段的十月初五街一帶被颱風蹂躪得滿目瘡痍,堆積著數以噸計的垃圾和廢棄物,高溫潮濕加上停電停水,傳出刺鼻惡臭,如不快速清理將有發生疫情的風險。解放軍到來的那一刻,當地居民紛紛鼓掌歡迎。在高強度的連續奮戰中,戰士李國峰身體不適,稍作休息後又投入到清理工作。“沒問題,挺得住”——面對指導員的詢問,李國峰回答乾脆堅定。然而,不久後奮勇投入救災的李國峰還是暈倒了,被救護車送走。現場市民看到這一幕,既感動又關切,當晚還有許多市民詢問駐軍,“暈倒戰士好些沒有”。
當其時,澳門本地社交媒體刷爆了解放軍協助救災的照片,網友們紛紛對解放軍表示感謝。有網友說,“好感動好激動……愛國情懷油然而生”。一名12歲的學生在網上曬出自己的書法:“解放軍來了,澳門特區居民請記住你身後有強大的祖國!向解放軍致敬!”引發一片讚歎。本地媒體評論指出,“平時特區居民只能在媒體報導中得知的‘軍民魚水情,今日就活生生地展現生活在‘一國兩制之下的澳門特區居民面前。‘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有了在‘一國兩制語境下的新實踐。”
澳門回歸那刻,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背負著歷史賦予的特殊而神聖的使命、祖國和人民的重托,感受著共和國軍人肩上的責任,他們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越過濠江,進駐澳門。在這片神聖的國土上,駐澳部隊實踐著在“八一”軍旗下的莊嚴誓言。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升起的那一刻起,駐澳門部隊就把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澳門的穩定發展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他們時刻堅定“祖國在我心”、“澳門在我心”的信念,忠實履行著防務責任。在澳駐軍八年,他們在治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數年裡不管形勢任務如何變化,駐軍成員怎樣變動,都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軍委總部的決策指示,保持政治敏感性,不斷強化軍魂意識,聽党指揮,確保政令軍令暢通。
根據防務需要,駐澳部隊有效履行澳門的防務職責,鍛造過硬的軍事素質,探索並演練了防空、防暴、救災等一系列新訓法、新戰法。駐澳部隊自覺遵守基本法和駐軍法,嚴格做到履行防務,法律先行,部隊進行機動演習,向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通報;部隊過境訓練,也事先通知海關。按照駐軍法規定,駐軍人員在執行公務出入海關時,實行免檢,但駐澳部隊官兵們嚴格自律,對執行公務或休假進出海關的人員、車輛一律嚴格檢查。進駐以來,從未發生違紀問題。廣大官兵始終保持了思想道德上的純潔和人民解放軍的政治本色。
部隊著眼未來戰爭,積極開展科技練兵,用一流的訓練標準,練就官兵們一流的軍事素質。部隊針對營房緊張、人員居住集中、訓練場地狹小的客觀條件,開展了小型分散的練兵活動,樓道、走廊、宿舍,甚至會議室、地下室都成為官兵們開展體能訓練和軍事訓練的場地。他們充分利用資訊技術開展以電腦網路為支撐的網上練兵活動,圍繞部隊如何完成大任務,組織開展“一專多能”訓練,官兵們人人都能使用多種武器裝備。駐澳部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還對澳門的重要高地、道路交通、橋樑隧道進行反復詳實勘察,擬制出各種戰備方案和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方案。回歸後,澳門社會仍是“馬照跑、彩照博、舞照跳”,在這個東方的蒙特卡羅,博彩業十分發達的地方,部隊官兵卻不為窗外酒綠燈紅所迷惑,窗內照舊是書聲朗朗,英語班、電腦班、美術書法班、家電維修班等吸引著官兵們的興趣。從駐軍以來,先後有多名戰士拿到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各類畢業證書。
駐澳部隊軍營門前的哨兵和駐軍儀仗隊進行的營區升國旗儀式已經成為澳門的一道美麗風景。每天,許多澳門居民和遊客都把哨兵作為拍照的背景,綠軍帽、作戰靴、新式軍裝,讓澳門市民深深感受駐澳軍隊的神聖和莊嚴。駐澳部隊每次升旗儀式,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澳門同胞駐足觀看,國歌、國旗、儀仗隊,那激越的場面,讓澳門同胞心情激蕩,熱血沸騰,深感成為國家主人的尊嚴與自豪,也增加了對人民解放軍的瞭解和敬仰。
“軍愛民,民擁軍”,回歸以來,澳門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對駐澳門部隊給予了熱情關懷和悉心愛護,一些社會團體、學校、公司和許多群眾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官兵們的愛戴之情。他們有的寄來感謝信,有的到營區慰問官兵,有的給部隊提供物質生活上的幫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部隊剛進駐時,由於歷史原因,沒有自己的軍營,只好租借位於羅基理博士大馬路的龍城大廈,作為駐軍領導機關和基層部隊臨時辦公、居住和訓練的場地。澳門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但2000年3月,當中央政府根據《澳門基本法》和《駐軍法》規定,決定在澳門建設人民解放軍第一座軍營的情況通報到澳門特區政府後,特區政府以祖國和駐軍的需要為需要,堅持“特事特辦”。特首何厚鏵先生親自召集有關部門研究,通過法律程式解決了無償劃撥軍事用地問題。民族凝聚力激起的愛國熱潮,駐澳門部隊營房建設工程“一路綠燈”。開工準備階段,施工單位的勞工不足的情況下,澳門特區有關部門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就一次性批復給工程指揮部勞工指標。
誠然,駐澳部隊亦愛澳親民,近20年來,駐軍官兵愛護澳門的一草一木,尊重澳門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部隊官兵在得到特區政府和本澳市民的大力支持下也多次組織並積極參加地方公益事業——植樹、獻血、慰問地方護理養老中心、組織軍事夏令營、大學生聯誼等活動,並先後接待了澳門各界幾千多人次到珠海基地營區參觀,為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捐款共十萬港元,部隊還在兒童節邀請澳門小朋友參觀升國旗儀式和軍事表演,幫助他們瞭解駐軍、瞭解祖國。特別是部隊在建設軍營的施工過程中,官兵們視法律高於一切,視形象重於一切。澳門法律規定,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8時到晚上8時。雖然新軍營的建設要趕進度,但部隊嚴格要求工程指揮部按澳門作習時間組織施工,力求做到不勞民,不擾民。在主體工程的混凝土澆灌時,施工技術要求必須幾天幾夜連續施工灌注。為此,他們除按法律程式專門申報澳門政府外,還反復向周圍群眾說明情況,求得民眾的理解支持。開挖地基時,工地有大量泥土需要運走。指揮部在運泥車裝滿泥土後,實行全封閉後才啟運,做到不漏一點土。當一座既突出軍隊特色、方便官兵生活、有利於部隊戰備訓練和管理,又體現了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並與澳門整體環境有機融合的現代化軍營挺立在濠江之畔時,有人把它譽為“既是一座凝聚民族精神、洗雪百年恥辱的豐碑,也是一座展示駐軍文明守法形象的豐碑”。在這裡,他們與澳門市民一起渡過了亞州金融風暴、非典等困難時期,也深深體會了澳門人民的軍民魚水情。
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駐澳部隊一直以來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用先進的文化武裝人、引導人、薰陶人,部隊的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軍人道德規範教育等工作,均走在駐澳部隊前列,不管颳風下雨,不管遇到什麼干擾,官兵上崗執勤都對自身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官兵牢記祖國和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忠實地履行防務,受到澳門同胞的高度讚揚。有一位市民深有感觸的說:解放軍駐守在這裡,不放一槍一炮,都能起到維護和平安寧的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的全體官兵時刻牢記習近平主席“堅定不移維護‘一國兩制,堅定不移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要求,堅定信念、對党忠誠,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認真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嚴格遵守基本法、駐軍法和澳門法律,愛國愛澳、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為澳門民眾造福興利,展示人民子弟兵良好形象,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祖國和人民再立新功。相信在駐澳部隊的忠誠護衛下,澳門這朵盛開的蓮花更加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