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2019-09-12王璐

新课程·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教学

王璐

摘 要: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需要教师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对此,各地在课改的洪流下进行了各类尝试,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等。但笔者认为,真正的“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要以学生的视角观察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的“发展热点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其搭好脚手架,让学生产生研究课程内容的动力,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关键词: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

“以学定教”是要从学生的视野观察教学内容,从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相异构想出发,确定教学的起点,促使学生自己产生研究课程内容的动力,教师只是从旁辅助,给学生提供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攻克难点搭建脚手架。这样让学生自主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更容易投入其中,而解决之后的学习效果也更加牢固,并且能从中产生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学习成为良性循环。

为了践行“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我进行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的尝试。

首先,我发布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在教育局提倡的bb平台上发布学案,对自主预习的效果进行反馈。通过效果反馈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找出“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相关史实。但是对于混合区分哪些是“民国前”“民国以来”的社会习俗这样稍有难度的问题,部分同学回答有误。而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需要思索的探究问题,学生回答得并不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社会生活的改变?”这样需要理解历史背景并探究的问题,很少有同学能够回答出来。所以基于这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史实看似掌握清楚,其实并没有理清这些史实变化的由来,没有进行知识的迁移,无法通过时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改变的历史背景,并在背景中加深对变化内容的理解。我尝试通过进行情境设置还原历史情境,通过编辑对胡适采访,将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的背景带入,并将采访的问答呈现在PPT上,让学生自主找寻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出现了哪些变化。

对于学生不太重视时序,形成不了知识体系的问题,我呈现出时间轴的模板,在其中特别强调放大民国建国的时间,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明社会生活的各项变化,让小组在组长(一般是小组中较有组织能力,且知识水平比较突出的同学担任)的带领下合作完成时间轴。在小组合作中,我来回巡视并参与其中,发现各小组一般能够做到组长发布任务,指导操作,其他人在书本上寻找进行补充。而在众人的智慧下,每个小组也基本能够找全答案。于是我拍照展示,让各小组核对答案并邀请学生分享哪些是特别难处理的,最终又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但是这只是对于史实基本的归类、加工,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为此,我再次发布任务:“根据对胡适的采访,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社会生活的变化。”经过情境的提示和时间轴的操作,学生基本能够联想到“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意识到是在西方的辐射和学习西方的各项运动影响下,社会生活产生了变化。但是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只能局限于课件中所提示的“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而且讨论的内容较为琐碎,无法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概括、讨论。于是我在组间巡查时,让有困难的小组将讨论的内容分点记录下来。最后我发动全班大讨论,由他组学生进行点评,并加以引导,从琐碎的各运动的影响进行分类提炼、概括。

接著,我继续引导学生去对比时间轴中民国前后的各项社会变化,并根据时间轴中的三类不同颜色将全班分为了六组,让各小组对比其中一种颜色的社会变化,并讨论这些变化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对比,学生往往能够从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获取信息更加快速、社会更加平等、民主等方面作答,让原本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然后,我出示一张警察逼人民断发易服的照片,提问学生该如何思考,并由此引向当今我们学生和父辈、祖辈对于社会变化的接受程度是有所差异的,让学生进行举例。这时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带着点骄傲地诉说着他们所熟悉的新鲜事物。而在热闹的气氛中,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是身处父辈、祖辈的年代,现在的你接受新鲜事物的情况会怎样?”在这样的发问下,同学们切身体会到社会变化某些程度上是有限的,传统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完全改变。

课堂总要留下些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自己用关键词表达听了这节课后的感受,并说明选用这个词的理由。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对教学内容进行内省建构。教师则应该分析学生的问题,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并通过研究教学中学生的动态生成调整教学的方向,而不是仅仅研究死板的教材教法。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能层层深入,不断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这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的讨论也能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而学习知识的能力往往比学习到的知识更加重要。为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和练习,让课堂变为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参考文献:

张灿永.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科学课堂生成策略探讨[J].教育参考,2015(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