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2019-09-12刘颍
刘颍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线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追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创新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不断探究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结合课下作业布置和实践应用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唯有如此,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际中颇受教师青睐。因为它不仅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化特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探究兴趣,还不断拓宽学生的资源获取渠道。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
比如,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周末游玩时的照片,通过谈论自己上周末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一般过去时态,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周末活动,激发学生互动探究兴趣。又如,在教学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时,这是关于未来生活的探究,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在有效的课外链接拓展中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二、开展小组任务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学习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探究为主要模式,是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小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合理分组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比如,在教学“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一课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新课主题内容进行探究,如“你喜欢看电影吗?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为什么喜欢?你认为电影院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让学生参照教材内容讨论列举,并派小组代表针对本组的讨论结果做汇报,在有效的讨论活動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自主学习实现知识提升。
三、多角度布置英语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作业检测也能及时改变既有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实效。由于英语缺乏熏陶环境,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应该从内容和形式入手,让学生在有效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
以作业形式变化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作业本完成形式。比如,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在内容方面,教师可以从自主预习、课堂习得、知识迁移和反思评价等多个方面布置,比如,在课前授课时让学生自主预习单词词组,对要学习的句型结构和疑难语句做出标注以在课堂上解决;又如,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比如补充单词、完成句子、翻译或句型转换等,让学生在解疑释惑中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在多种形式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进步。
四、组织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传统的英语课堂授课模式下,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以汉语授课为主,偏重应试知识点的传授,轻视口语练习,导致学生害怕说英语,羞于说英语,逐渐丧失口语表达交流兴趣,从而普遍存在英语口语交际薄弱的现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创造平台,在实践中增强其表达自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英语对话。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角设定,让学生在交流表达中坚持练习,敢于开口说英语,愿意开口用英语表达。最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针对某一主题让学生锻炼英语思维,对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做相应的任务训练,在有效的锻炼中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积极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石长长.有效教学,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教育现代化,2018,5(42):394-395.
[2]王钰超.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中国教师,2018(S1):102.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