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探讨

2019-09-12李世安

新课程·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系识字阅读

李世安

摘 要:语文是一门研究文字和语言的学科,识字与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应逐步培养的重要基本能力,备受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内容得到扩展,识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意义重大。当然,教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当教师面临识字与阅读存在的问题时,该如何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是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关系

阅读与识字是小学生的必备技能,其中阅读能开阔视野,领会更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识字能促使学生思维的转化,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传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理顺,并进行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识字与阅读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为:

1.过度追求识字量,不能与阅读有机结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字教学重视程度高,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做到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使用。教学过程中,文字的笔画和发音受到重视,但是放在句子中的意思没有解释透彻。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教师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单一化问题,缺乏感情,注重背诵而疏于理解,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领会文章中蕴含的精神,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学生的阅读量很少,阅读来源受限

教师和家长存在限制学生活动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面狭小,只能从书本中获得知识,难以借助报纸、电视、网络去扩充知识面,了解更多文字的用法和语法。而且这种限制还使学生缺乏生活阅历,想象力受到限制,与社会脱节。

识字与阅读分离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精诚合作,才能将问题进行解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结合方式

1.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行为,不仅是为了识字,还能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中学会语义和语法。教师可以使用标音节的方法,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出现的阅读障碍标识出来,并对多音字进行音节处理。之后学生朗读文章,教师聆听,在学生朗读完毕之后对朗读中的错误进行指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另外,学生的阅读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认识的字只能占据文章总内容的少数,这样学生能融会贯通,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理解新的知识。

例如:在《完璧归赵》中,学生在阅读中不仅知道了蔺相如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维护了国家尊严的行为,还使用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士大夫的精神,猛烈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赵国的国家利益。在紧张的氛围烘托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能充分领略主人公的人物风采。学生在阅读中,偶尔读到如“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等生字时,会出现磕绊情况,教师要予以指出,并逐字逐句进行解析。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也知道了文字的含义,那么阅读与识字的行为就是成功的。

2.在识字中阅读

识字是一种好习惯,它能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积累,并在使用中进行整合。在平时阅读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作,了解新的文字和成语,也可以搜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优美的语句。这种文字的积累可以在阅读和写作时得以释放。在日常阅读中,要注意摘抄和整理,学会将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并要学会总结和反思,能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识字需要多阅读,这样识字的量才会积累,阅读的兴趣才能养成。

例如,《观潮》一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文中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听觉,为人们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描绘出白浪的宽度和高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江面很平静”与“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进行对比,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声势浩大。学生可以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清楚识别其中的文字,在阅读时投入更多感情,对文字水平进行积累和沉淀,并对阅读产生正面影响。

3.增加识字与阅读的锻炼

识字与阅读的锻炼,不是反复地做题和背诵,而是结合文章,对文章的内容和文字的深度挖掘与解读。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单纯地做题和背诵并不可取,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进行识字与阅读活动。课堂上可以使用游戏、演讲、辩论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搜集文章并进行音标标注,在讲台上自由阅读。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子,而且也能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将阅读和识字进行有机结合。教师也能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情况,辩论赛中时常出现表达能力弱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文字积累不够。

如在辩论赛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讲明要辩论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进行辩论。赛中,由学生组织论点,并对对方论点进行驳斥和反击,组织语言进行最终结果阐述。其他学生可以对辩论赛进行记录和阅读,并上交观后感。教师可以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对获胜队伍进行表扬,对失败队伍进行鼓励。观后感也可以使用阅读的方式,增加参赛选手的成功感与荣誉感。阅读与识字,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阅读需要词汇量的积累,文字需要阅读进行意思阐明,二者缺一不可。

4.增强识字与阅读的转化

识字与阅读间可以相互转化,一定量的文字可以组成句子和文章,而文章也能拆解成基本的文字。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对文字进行深入理解,也能通过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解读。一个简单的动词,就能领会出深深的爱。一次阅读,也能浓缩成短短的一句话。这种相互轉化的行为,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让学生有一双热爱观察的眼睛。

例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将这种眷恋之情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结合美国的现状,对印第安人的处境进行讲解。然后逐字逐句地将文章中表达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如“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无限的眷恋隐藏在句子之间,学生不仅能领会到印第安人对于土地的眷恋,也能明确这不舍情感的具体表现。

三、教师在识字与阅读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的作业里,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朗读课本并让家长监督。教师的教育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课后复习和预习。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知道搜集感兴趣的文章和信息,能看懂最新消息,了解文字的艺术,让阅读变成理解世界的窗口。

2.监督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学生容易开小差,自制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甚至对于学习没兴趣,不愿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造升级,让学生有兴趣学,同时要使用奖惩措施,让学生从阅读和识字中获得奖励。教师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交流,从行动上对学生的行动进行纠正。比如家长买一些学生爱看的书籍,奖励某些物品,让他们自己阅读说明书,了解物品的使用方式。学生能在阅读中增强文字的积累,并学会灵活运用。

3.示范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阅读方式和文字的准确发音。教师的阅读需要富有感情,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思想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的发音要标准且清晰,不要使用不规范的发音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倾听教师的声音,理解文章中文字的含义。

4.教学作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比如阅读,结合学生喜爱动画的特性,教师可以播放动画视频短片,让学生跟着学习。比如识字,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工具,如识字卡片,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卡片上的文字,理解其在短语中的意思。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变,而且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吸引力大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科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识字与阅读的能力,发挥引导、监督、示范、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识字与阅读间的关系,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菲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教改教研,2018,12(18):55-56.

[2]甘惠珍.小学语文的识字和阅读教学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8(19):32-33.

[3]向以琼.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课程与数学,2018,6(9):24-25.

[4]白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26):114-115.

[5]王玉元.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J].创新教育,2018,1(8):32-33.

編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关系识字阅读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