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

2019-09-12范红斌

新课程·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

范红斌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广,小学语文当中出现了参与性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方法在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还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教学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对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小学语文;模式;构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使得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始终采用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无法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令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下。而新课改的到来却让语文课堂融入了新的学习活力,参与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的优点优化结合,重新为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该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传统应试教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内容更加庞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便可以获得高分的学科,导致学生对语文越来越不加重视。其实语文学科是一门将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该学科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背诵,而实质则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专业能力。由于教师与学生不重视语文使得许多家长对语文依旧停留在字词句的浅显印象当中,忽略了课文内涵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洗礼。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重视词句的掌握,布置大量无用书写作业,并利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与机器式做题中提高语文成绩。如此填鸭式教学方法,令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学无法有效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参与教学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当前语文学科现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模式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拥有主体意识,使其能够踊跃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授课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融入课堂氛围之中,可以采用计分制教学活动,对每一个积极参与语文课堂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计分,当学生所得的分数积累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可给予奖励。面对通常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某次上课时踊跃参与讨论,并积极回答问题,无论该学生回答对错,教師都应对这名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表情,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小学生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应时刻保持微笑,持有愉悦的心情传授语文知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为参与式教学创设良好的实施条件,令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效[1]。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改变原来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将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多元化,增添趣味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视频、文字、图片、声频等形式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教师通过运用该教学方法将晦涩难懂的课文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的学生,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投入语文学习中。教师利用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抛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激励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在备课时应先找好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并在导课时抛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视频画面感受到钱塘江波涛汹涌的阵势。教师还要寻找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钱塘江涨潮前、涨潮时以及涨潮后都有哪些特点,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可看、可听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对课文内容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挖掘,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之中[2]。

3.角色扮演还原课文场景,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由于小学生生性天真烂漫且又活泼好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其心理特点相结合,把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编成小短剧,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之中,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深刻挖掘领悟语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小学生在表演时能够将自己带入到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当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知与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短剧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文中通过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以及各种对话内容所组成,适合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进行表演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做出相应的评价,以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快速区分各自扮演的角色,有的同学扮演小蝌蚪,有的同学扮演鲤鱼妈妈,有的同学扮演乌龟,还有的同学负责旁白,并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加入想象元素,对课文内容进行后续编写等。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短剧表演,不但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还能令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3]。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