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2张亚琴

新课程·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拓展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张亚琴

摘 要: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还要能够从书本中挖掘课本的内涵与外延,要善于利用书本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拓展性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其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而言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小学语文;生成资源;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语文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内涵挖掘和适度拓展。本文将以之为中心,针对利用教材生成资源提高语文课堂上的核心素养这一教学话题作详细阐述。

一、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如何借助书本知识的生成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呢?例如,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在小时候与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时候,总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身边的這块巨石的来源就产生了很大的疑问——这块石头究竟是谁把它放在那里的呢?如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那么地面上为什么不会有砸出来的深坑呢?于是李四光先生就去请教老师和父亲,但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直到李四光先生后来研究了地质学的规律,才明白原来这块巨石是从遥远的秦岭通过冰川运动带到自己的家乡。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领会到李四光先生这种善于观察、独立思考、一丝不苟的学问精神。这就是课文的生成资源,也是拓展性阅读的应有之意。

二、学思结合,勤学好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存疑的问题都要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直至自己把问题弄清楚。在日常的执教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书本载体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学思结合的重要性,借助于学思结合的学习理念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不懂就要问》这节课的时候,文中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读私塾时,老师要求他把书中的内容背下来,但是孙中山先生对于要背诵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意思一无所知,于是他便大胆地向老师提出疑问,打破了以前死读书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以这篇课文作为出发点,向学生逐步渗透“学思结合、勤学好问”这种学习理念。要让学生像孙中山先生那样,具备不畏惧权威、敢于发问的求学精神,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才算是真正地“好读书、会读书”。

三、自主探索,大胆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关乎学生个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就要提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天赋和兴趣,不然就会失了先机,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潜力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借助拓展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其从小形成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呢?例如《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的是发明家通过同时把长矛和盾牌的优势加以整合最终发明出了坦克的故事。这篇课文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授课,借助这种方式来拓展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文章的精髓。在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两段话:

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借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对原文进行分析,使原文的条理与脉络更加清晰。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拓展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既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与活力,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也是新时代下从小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的重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小学语文课堂主题型教学模式探析[J].新校园(中旬),2015(12).

[2]林春菊.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8(36).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拓展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