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要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的培养
2019-09-12龙继东
龙继东
摘 要:学校体育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在校学生的体质发展方向和质量,学校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的培养,决定了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事情。
关键词: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
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比以前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可以说是搞得热火朝天,这也是国家从重点关注竞技体育、金牌战略之后,又开始关注群众体育、学生体质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虽然国家开始关注,主管部门开始抓群众体育、群体活动,但从学校层面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还停留在面子工程上,特色学校一窝蜂、一阵风这一层次上,没有落实,没有更深层次地去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健康意识,没有去主动地开展体育活动。
怎样将学校体育推到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呢?这就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去感染、转变一个人。不管是市长、局长、校长、老师还是学生,只有从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健康意识,是个体生理层面上的问题
健康是人生的核心资本,蕴含着快乐、温馨、财富、潜能、活力和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新的时代、新的理念,對健康的理解也会有新的内涵。
健康意识是指维护自身身体和心理健康而预先必须注意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生活理念。就当前来说,我国公民的健康意识还是比较欠缺的。每时、每刻、每一个地方,都有存在不注重健康的行为习惯,而当前青少年阶段,很大一部分还仅仅停留在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这些很普通的个人卫生层次上。健康意识应该包涵生理、心理很多方面,包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心理卫生等等。
在健康意识这一个层面上,青少年应该主要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入手。学校、教师要加以引导和严格要求。学校要加强和保证每学期的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和引导;不能只抓学习,忽略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场所,良好的健康意识、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人尽其才。
二、健身意识,是个体身体层面上的问题
健身意识是健身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健身意识,是个体产生健身行为的原动力,良好的健身意识,是身体健康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在这一个层面上,就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加强引导。一方面要从健康知识、健身知识、健康常识上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从健身习惯上去要求和管理,习惯成自然,保证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等物质保障,水到而渠成。
三、体育意识,是个体思想层面的问题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或者参与体育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也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动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
体育意识是在健康意识(生理层面)、健身意识(身体层面)之上的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更高层次的认知。它可以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生存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生理、心理、性格的形成。
正确的体育意识一旦形成,人自身就会有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成长就不会偏离方向。所以,体育无处不在,体育的影响无处不在。
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三个不同的认知阶段,健康意识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长;健身意识让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身体各个部分的发展提供了主观能动性;体育意识已经上升到思想认知阶段,一旦形成了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它将从生理、身体、心理、性格等很多方面给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通道,使之更健康、更完美。
学校对健康意识、健身意识、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参加几次比赛,多拿几枚奖牌这个层面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感知到体育意识的存在,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这才是当前学校体育的根本要务。
参考文献:
[1]舒志刚.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4(11):61.
[2]丁永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思辨[J].体育与科学,2008(3).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