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一起创造了破纪录的生命奇迹

2019-09-12叶云

健康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吴明丁先生呼吸机

叶云

在可怕的病魔面前,跟死神赛跑,除了医生精湛的医术,你知道还需要什么吗?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还需要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一旦有了这些,就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重症甲流,命悬一线

2018年初,一篇网文《流感下的北京》刷屏。一时之间,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流感的可怕,而46岁的丁先生则亲身经历了。2018年的大年初一,得了重症甲流的他与病魔开始生死时速的赛跑。

那天下午,病情危急的丁先生被家人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急诊。当时,病情的严重程度把急诊医生吓了一跳:高烧41度、气急、面色紫绀,已经连续发热一周左右。急诊科当机立断,马上给病人做了紧急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纯氧吸入情况下只能维持氧饱和度在70%-80%。情況危急!

丁夫人是位瘦弱、聪慧的女子,她看到丈夫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和医生严峻的表情,马上明白自己的爱人生命危在旦夕,瞬间急火攻心,一度哭晕。但是,这时的眼泪没用,她本能地用了十二分力气,紧紧抓住医生的手臂——这是自己唯一可以求助的力量:“医生,请一定要救救他!”

急诊医生当下判断,丁先生不能在急诊逗留,要马上转综合ICU(重症监护室)。接到急诊科的会诊电话,匆匆赶来的综合ICU值班医生胡妍婷看到丁先生危重的病情吃了一惊。转运中,大家都非常紧张,呼吸机、抢救箱全都随身携带,因为病人的呼吸和心随时跳有可能停止。下午16:30,命悬一线的丁先生被送达综合ICU病房。

一进综合ICU,值班的综合ICU黄曼主任当机立断:只有通过ECMO支持才有可能维持丁先生生命体征。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俗称人工肺,可以暂时替代肺的功能,让受损的肺得到休息和功能恢复,对呼吸衰竭的病人来说就是救命。但是,当时危重甲流病人多,医院里的ECMO全部都在用。黄曼主任到处协调,终于匀出一台,从浙大二院市区的解放路院区运送到滨江院区。丁先生入院后16小时,跟死神抢时间的利器——ECMO到位。

但是,要给丁先生用ECMO困难重重:他的血小板太低,在插入仪器管道时极易引起出血,而且春节期间医生护士相对较少。医生把情况如实告诉了丁夫人,这个看似瘦弱的女子,这时已经擦干眼泪,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对黄曼主任说:“我们完全信任和支持你们,怎么做都由你们决定!请一定尽全力救救他!”

一直在综合ICU一线奋斗的黄曼主任,整天都和濒临死亡的病患打交道,她习惯也能理解家属面对亲人生死一线时的情绪激动,但像丁夫人这样克制着自己,并完全信任医生的家属并不多见。同为女性的黄曼主任,内心某个角落被拨动了。她点了点头,带上团队全力以赴,当晚19:00,丁先生用上了ECMO。

唯一活路:双肺移植

经过检查,丁先生诊断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阳性,病毒很凶猛,侵袭肺脏,非常迅速地形成1型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ECMO和呼吸机联用,以及俯卧位治疗,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体征。ECMO使用近15天,丁先生的双肺并没有明显好转,并且不断纤维化也就是说肺的正常组织几乎都坏了,没法用了,而且其他器官功能也开始出现衰竭。

“患者唯一的出路,只有肺移植。”黄曼主任请胸外科吴明教授会诊并达成共识。关键是,这样的设想只是理论上的出路,丁先生当时的体质是动一下都可能大出血,更何况是双肺移植,而且肺纤维化引起的坏死、濒死做双肺移植,几乎没有先例。

黄曼主任和吴明教授把会诊结果告诉了丁夫人,她看着两位医生的眼睛,坚定地说了一句让他们印象极其深刻的话:“做吧!拼一把,就算最后努力了还是不行,我还是会感谢你们!”

吴明教授事后回忆:“我并不怕做这个手术,但是这么长时间做ECMO之后做肺移植的,没有成功先例,忍不住担心。病人家属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让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像朋友一样,我不努力拼一把就对不起他们。”

漫长而艰辛的等待

确定要做双肺移植手术,吴明教授马上开始寻找匹配的肺源。这又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这是对黄曼主任团队、丁先生和家属的终极考验。

ECMO用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就越大。一是本身甲流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在院外耽搁的时间实在太长(一周),身体状况极其衰弱,且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导致自身免疫力的降低,容易造成感染大爆发。

二是各种管道,容易引起管道性相关感染。ECMO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血流感染,凝血系统问题比如凝血、出血: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容易引起呼吸机吸相关性肺炎;肺部渗出、气胸从而使用胸腔引流管:导尿管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致死。

糟糕的情况还是发生了,EC-MO使用过程中,丁先生出现了合并感染,并且出现肺损伤之后的气压伤,突发右侧自发性气胸。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病毒性肺炎导致他的肺严重纤维化,就像失去弹性的气球,一鼓就破,一破就漏气,一漏气人就得憋死。ICU紧急联系胸外科进行床边穿刺闭式引流,引流少量血性液体伴大量气泡,氧合好转。但是,气胸的出现,表示他两侧肺部的纤维化已经非常严重。

一天又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合适的肺源才会出现。当时收治的几个甲流病人,有些甚至比丁先生严重的也陆陆续续好转出院了,而丁先生的状况只能勉强维持,极度考验每个人的信心。丁先生一直保持着神志清醒,ICU病房家属每天只能探视十几分钟,大部分时候,都是医生、护士陪着他,不断给他鼓励,让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有一天早上,黄曼主任看到丁夫人睡在ICU病房外的走廊上。丁夫人马上不好意思地起来卷起铺盖,表示自己不会妨碍大家。黄曼主任问她:“你怎么睡在这里,可以去住医院附近的宾馆啊。”丁夫人眼眶红了,轻轻说:“我想离他近一点。”黄曼主任把这份精神的力量转达给病房里的丁先生,也深深被这种来自家人的爱、对医生的完全信任感动。全体人员拼尽全力,延续他的生命,保护其他脏器,一起等待合适的肺源。

综合ICU有专门的肺移植小组,一旦有肺移植的患者,这个小组就紧紧围绕着患者,单间、专医、专护全程管理。他们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每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等结果,根据结果实时调整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的剂量和种类。二是每天全身洗必泰(一种光谱杀菌剂)擦洗,消除患者身上的定植菌。乍一听这些工作好像没什么,可是对于一个全身插满管子、生命垂危的病人,要做到全身每个角落擦洗,并保证每个管道好好固定且运转良好却非常不容易。特别是ECMO的置管在大腿根部,这是一根很粗的管子,有一根签字笔那么粗,稍微动一动,ECMO机器就会报警,如果持续报警,可能会影响血流的运转,就有可能引起凝血、滤器损坏等不良问题。凝血会直接危及生命,而滤器损坏则加大病人家庭的经负担(一个滤器10万人民币左右)。所以,在擦洗的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与病人紧密配合,一个是患者不能乱动,二是医生护士要非常谨慎。而这样的工作,只要是肺移植的患者,每天必做。

还有,每个置管口每天必须彻底消毒,特别是ECMO置管口,一有渗血需要立刻清理。因为ECMO管子粗且直接与病人生命挂钩,固定也非常讲究,不是用常规的贴膜(贴膜根本贴不住),而是用纱布将管道缠在整个大腿上,防止其移位。对于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护理,严格预防相关肺炎发生,比如抬高床头,使用可以测量抬高角度的病床,精确抬高的角度为30度。另外,绝对不能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菌,对病人的预后更为不利。

史无前例的双肺移植

距离刚开始上ECMO已经过去了45天,距离吴明主任开始寻找肺源已经30天。这30天,是对丁先生和黄曼主任团队的终极考验。他们要在漫漫的等待中维持着生命。30天的等待,丁先生已经处在绝望的边缘。医生护士和他说话,他无动于衷,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这样的等待,似乎能听见死神的脚步声,生命可能在下个瞬间就会终结。每个人都在等待,像一根被拉得很长很长的橡皮筋,随时会崩断。

幸运的是,4月2日,合適的肺源出现了!

相对于其他脏器移植,肺移植要难很多,更容易出现排异和感染。吴明教授紧急安排双肺移植手术,但给黄曼主任提了一个很难的要求:要给丁先生换一个新的EC-MO,保证他手术中起到完全肺的作用。丁先生身体极其脆弱,更换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但是黄曼主任团队依旧顶着巨大压力,凭着精湛的技术换好了手术需要的新ECMO。

离生命奇迹又近了一步,轮到吴明教授登场了。给丁先生做双肺移植手术的难度极高:要克服的手术风险包括胸腔广泛粘连,造成手术视野不清楚。手术创面广泛的渗血。手术过程中心功能不稳定使得随时面临心跳的骤停的风险。“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支撑着我在刀尖上舞蹈。”吴明教授事后回忆道。历经6个多小时,双肺移植手术终于结束。丁先生重新入住综合ICU,在曾经濒临死亡一度绝望的地方,开始了新生。

艰难的术后恢复

但是,新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经历了46天这个相当长的ECMO支持治疗之后,术后的恢复难度非常大,如此虚弱的身体,要万分小心并发症,而最难过的关卡是感染。这时候的丁先生,犹如易碎的水晶杯,需要小心呵护。移植后需要用抗排异药、激素等,这就等于打断了人体自身免疫,容易引发合并感染。同时也是各种管道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另外,还有其他脏器功能的恢复关、康复及营养关。

又是46天的日日夜夜的坚守,其中的艰辛难以用文字全部描写,只有身处其中的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才能深切感受。

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启动快速康复。术后第二天,撤除ECMO;术后第三天,撤除呼吸机;术后第三天,实现床上坐起;术后第五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并在康复师协助下可以床边走动。同时,采取术前抗感染的模式,依然采用单间专人护理,每天洗必泰全身擦浴,使用呼吸锻炼仪器,锻炼肺的舒张收缩功能。肺移植小组医生依然要每天对丁先生做纤支镜检查,密切观察痰液性状、气道吻合口愈合情况等待。术后第15天,丁先生情况日趋稳定,吴明教授和黄曼主任的评估后,丁先生转到胸外科病房进行进一步的康复锻炼。从开始的走路抖抖索索到像正常人一样稳步前行,胸外科的医生护士陪他一起进行,肺部进一步的锻炼,肌肉力量的重新恢复,社会心理的再次塑造。终于在15天后,也就是从入院开始后的第75天,丁先生重新以正常人的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生命的奇迹再次出现!病魔再无情,终究敌不过医生、家属、病人彼此的信任和一起的努力!

医患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载入史册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国内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教授指导并参与了抢救治疗。当他得知丁先生抢救成功的消息以后,高兴地说,这是目前为止国内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经过最长时间的术前ECMO等待后双肺移植获得成功的病例。吴明教授和黄曼主任团队这才仔细查询了全世界的医疗文献。果然,他们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全世界因病毒性肺炎双肺移植前用EC-MO体外支持时间最长的纪录。

前不久,吴明主任团队与黄曼主任团队共同在《胸外科年鉴》,(世界胸科领域TOP杂志)发表了甲型流感肺炎继发肺纤维化的肺移植论文,这是业内领域对中国危重病人肺移植事业的肯定,也将中国创造的“因病毒性肺炎双肺移植前用ECMO体外支持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载入史册。

如今,距离双肺移植成功已过去快一年半了,丁先生已经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了。出院时,他对黄曼主任和吴明教授许下诺言:我一定会走着回来看你们。出院后一年零2个月的时候,他做到了。当丁先生和夫人再次站在两位救命医生的面前,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谢谢!

两位医生的喜悦也溢于言表,他们说:这个生命奇迹是一起创造的,多亏了病人和家属的完全信任,才让他们面对重重艰难时感到莫大的支持,没有后顾之忧,放手一搏。

这样的信任和合作,还成功完成了另一例57岁大爷双肺移植前奴卡菌感染肺部,仍移植成功的病例。

每个病魔面前,医患都是战友,只要彼此信任,互相支持,亲密合作,相信会有更多生命的奇迹。

猜你喜欢

吴明丁先生呼吸机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吴明、陆剑鸣作品
古寨奇遇
第一次独自睡觉
古寨奇遇
古寨奇遇
男子赠女友汽车, 分手要收回不合法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丁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