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
2019-09-12高明
高明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纷纷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新教学方法中,情境创设的方式能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初中物理知识变得易懂易学,学生能对其更快地掌握和消化。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影视片段、问题启发、图形图像等创设情境的方式,联系物理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把抽象的物理规律通过教学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扩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到创设;技巧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物理实验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
一、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生活,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面前有一湾清澈的湖水挡住了老师与学生的去路,湖底游动着小鱼,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水很浅,有些学生走进水中,刚走几步,河水就轻易地淹没了学生的小腿,学生大喊:“上当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实际中的河水比看上去的河水要深很多呢?此时台下的学生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教师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入一支铅笔,在杯子中倒入水,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这时学生就会大喊:“铅笔折断了,铅笔变大了。”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一种学习状态,求知欲望被激发,对物理有了更多的学习兴趣,也会知道物理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运用影视片段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更具生活化,更加形象和直观。创设情境时,使用的影视必须和课文的内容相符合。如在教学《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要使用体育频道播放的运动员跳水的场景进行情境创设,当这些精彩的镜头播放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边娱乐边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激发学生报效祖国和热爱祖国的情怀。为了起到活跃课堂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播放一些娱乐性的影视片段。在“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影视片段《狂蟒之灾》,让学生讨论主角在没有刀枪和炸药的情況下是如何杀掉最后一条蟒蛇的,学生看完电影后就会发现,蟒蛇是被电死的,故事中主角站在桌子上,而蟒蛇在水中,桌子是绝缘体,水则是导体。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利用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振奋感,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会更容易理解物理中的知识要领。
三、利用问题启发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只有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需要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去发现物理规律。教师要不断设定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问题启发学生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成为探索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快理解知识内容的速度,使学生能够快速运转自己的思维。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太阳为何高高挂在天上却不落地,但是我们扔水果在空中,水果却会落地?向学生提问,我们站在楼顶上把水果快速扔出去,水果是否会落地呢?而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以及行星对卫星的吸引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原理和规律呢?通过对问题进行递进式引发,可以推出一致的规律,然后就可以推出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会不断地探索,增强创新意识,思维会得到有效的开发。
四、使用图形和图像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因为物理的教材内容具有抽象和表象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文字转化成图像和图形,通过物理模型,找出模型与问题有何关联,就可以创新物理知识与物理学习方法。例如,学生通常会在家中使用弹簧拉力器进行锻炼,锻炼到最后会非常吃力。还可以通过橘子在桌子滑行的现象分析运动和静止,把抽象和复杂的物理现象通过媒体动画展示出来,根据实验展示,把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好奇心,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黄林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J].华夏教师,2017(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