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师资培训学分银行试点构建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09-12黄若琳曹睿阳沈佳怡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黄若琳 曹睿阳 沈佳怡

摘  要 尽管学分银行已发展数十年,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仍需要不同层次的实践探索来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分析中小学师资培训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精准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服务中小学教师,消除各类教育体系、培训体系之间的障碍与局限并建立沟通衔接,支持中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关键词 学分银行;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学分认证标准

中圖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5-0022-02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彰显了党和国家构建学分银行、推广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决心,这也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终极发展方向与归宿。

本文以现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有关学分银行实践中的两难问题为基础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都将服务于中小学一线教师,同时促进各个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2 本土实践面临的困境

现如今,我国部分高校已对各种形式的学分认定和模式的转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由于学习成果转换以及相关认证制度与国家的大框架下统一的参考标准和支持平台的缺乏,因此,现有的各形式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模式难以相互承认,其社会信誉必定是有限的[2]。通过联系实际及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当前学分银行在我国本土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具体如下。

缺乏宣传及第三方认证,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慢慢形成持续学习进行再教育的意识,并在试点地区布置学分银行管理平台注册及应用任务,借此可以将平时的学习和培训课程转化为学分。但是学分银行的知名度及认可度依旧不高,这说明宣传力度不够,学习者并未意识到学分银行的便捷性和有益性。此外,试点区高校、地区教育局的学分管理是有规定体系与制度规范的,如果还按照高校及地区教育局的标准和体系去认证、协调其他各类教育,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3]。因此,当下急迫需要第三方相关的监督机制参与其中,从而进行一定的调和。

缺乏理论建设依据与制度保障  由国家层面出发,从顶层设计角度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应如何进行,仍没有专项的规定,政策支撑力度亦不足[4]。没有国家标准学分银行体系制度,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往往只着眼于自身的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而对于学分银行及其相关机制与制度并不关注,且对其不具备良好的认识态度,致使学分银行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吸引力,这都会对学习者的积极性产生相应的影响。此外,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框架下,各个学校、各个机构的教学及培训管理制度都是独立、封闭的,难以打破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相互承认和转换信用的障碍。

学分认证标准体系待完善  不完善的学分认证体系对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有一定限制,各级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审核标准较模糊,因而其职能仍需进一步明确及完善。部分中小学师资培训学分银行的任务主要集中于学历教育学分、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与积累,以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转换上,但二者转换的实质性业务并未实际展开,需要进一步实践与完善。

社会大众的认知欠缺  不论是新型的技术,还是其他一切新兴事物及辅助解决问题的手段,想要获得大众的认识以及在熟知基础上被接受,首先要步入大众的视野,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并在熟悉与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

尽管学分银行已经出现多年,但其近年才得到多方的关注。尽管学术领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相关媒体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由于其仍未切实走进大众日常的视野,因而大多数人对其仍处于未知或停留在简单了解的层面,这成为学分银行推行与实施的阻碍。除此之外,仍有一部分人对学分银行存在较深的误解,如有人认为学分银行如其名中的“学分”,仍是传统的学分制;而其他一些人则认为“学分银行”中的“银行”为主体,认为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机构。这些都是由于对学分银行本身的认识欠缺而导致的深度误解,使得这些人从根本上不愿对学分银行进行深度了解。综上,大众对学分银行认识的欠缺与理解的偏颇,使学分银行难以在群众中形成助推其发展的良好舆论,这无疑对学分银行在教育中的推行产生相当大的阻力。

投入欠缺  学分银行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浩大的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大量的投入作为支撑,如财力及人力。当下学分银行建设大都缺乏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在人力方面,如今从事学分银行建设与管理的专业人员仍相对较少,大多是高校或相关教育行业的有关教师兼职。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与推广过程中,财力与人力的欠缺无疑是学分银行发展的绊脚石。

3 突围困境的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并设立第三方监管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

首先,需要政府与高校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学习者在终身学习及继续教育背景下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让更多人了解、应用、受益于学分银行。

其次,起草适用于本地区的学分银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学分银行组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学分认证标准体系管理办法,对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严格约束与规范。

最后,增加第三方的监管、督促,使学分银行的实施更具有规范性。

由此提升各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育机构对于学分银行的接受度,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信力。

明确具体的认证操作指南并建立严格的认证标准体系  学习者进入信用银行的窗口是建立严格的认证标准体系认证操作指南,明确具体的认证操作指南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了解学分银行的功能以及特性。认证标准体系是学分银行的核心,认证标准体系必须严格、全面,让所有存疑的业务都有据可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分认证标准体系。

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学分银行地方特色项目  学分银行项目服务于地方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应该及时基于地方特色及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及教育的需要,与教育的相关部门,还有地方的大小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并最终将其加入部分学分银行的项目库,进而使学分银行提升对中小学教师的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为教师建立学分档案,促进其终身学习,以此为基础,对部分学分银行的功能进行充实。

提高社会大众对学分银行的认知程度  社会大众对学分银行的认识欠缺并不单单是大众一方的问题,更是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政府急需针对学分银行发布相关文件对学分银行做翔实说明,同时对其建设进行工作划分,在此基础上实时跟进并予以监督;相关媒体可借助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对学分银行进行高品质宣传,让公众全面认识学分银行。

建立学分银行专款分拨机制  如前文所述,学分银行的建设不是转瞬便可成功的,其复杂性与工程之浩大超乎想象。尽管学分银行的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是持久战,但其成功实行后便可惠及各方,是一項真正意义上的公益项目。其工作量之大与复杂性也决定了其需要多方支持,如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平台及软硬件开发以及专业人才投入。学分银行建设发展的基础是经费支持,部分省份针对学分银行建设实行了专项经费拨付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分银行得以顺利建设的保障,对其发展与推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他省份可将其作为参照,依照自身实际经济状况,建立学分银行专款分拨机制,进而保障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发展。

4 结语

基于国家宏观教育管理角度的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地方教育管理的学分银行建设,都需要自上而下进行观念的转变,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进行相关转变,才能够在教师培训或是推动各类、各层次教育的和谐融合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设学分银行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对较强的大工程,需要在探究中前行、在实践中前进。除此之外,在前进的途中仍需要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分银行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其所在地的特殊属性,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从而找出解决各类教育间学分互认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10.

[2]朱苏静.构建省内区域学分银行制度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7(5):141-142.

[3]王海东,李佳.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探索:现状与问题[J].终身教育研究,2017(4):42-50.

[4]尤佳春.省域学分银行的构建实践与策略探究: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试行为例[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10-14.

[5]方志刚,叶宏.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200-213.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