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阵阵
2019-09-12刘德福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③梗犹泛: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說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模拟练习】
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身世、处境的不同,因而感触也不同,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处境,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李诗的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两句,笔锋一转,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
D.在结构上,两诗采用了咏物-抒情-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1.南冠 薄宦 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高洁 举家清 4.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走近蝉文化】
“蝉”又名“知了”,在古人的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寓意着纯洁、清高、通灵。蝉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品,备受人们推崇。蝉被做成各种玉器佩戴在人的身上,不同的人佩戴蝉有着不同的寓意。
1.女性 2.学生 3.生意人 4.职员 5.求子的人
A.蝉,周而复始、延绵不断,就像子孙一样生生不息,永不止息。
B.蝉,整天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加上蝉谐音“缠”,有腰缠万贯之意。
C.蝉,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的代名词,是纯真、高洁的象征。
D.蝉的称号为:知了,就是知道了的意思。蝉还是第一的代名词,蝉联冠军。
E.希望自己可以节节高升、官场得意。
【参考答案】1.C 2.D 3.B 4.E 5.A。
【教师下水美文】
蝉声阵阵
◎刘德福
今年夏天雨水充足,于是蝉就来得晚了。每天走在小区的大树下,总是仰头搜寻着,心想那久违的鸣叫为什么迟迟还不开始呢?蝉声,是夏天交响乐的主音提琴,如果没有了那激情澎湃的蝉声,夏天的热烈就少了许多滋味。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夏日的晌午,正是我们这些男孩子的天地,听蝉,有时候也捉蝉。头上毒辣辣的太阳晒得人汗水淋漓,而蝉的激情歌唱,似乎是在为阳光的热力加油助威。在这热力四射的蝉声里,我们行走在一种洋溢着生命激情的氛围中。有了年少时的修炼,后来的每一个夏季,我都等候蝉声的到来,像等待一位如约而至的老朋友。
夏日炎炎蝉声扬。那一队队雄蝉敛翅高踞树梢,像交响乐团的队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角,只要有一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会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于丹田,而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甚至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夏天,整个山岙都响彻着它们的歌声——激昂、悠扬、宛转、嘹亮……
一蝉在鸣,声达数里,此起彼伏,悠远不绝。此时,用任何词语来形容都是逊色的。蝉声时而如惊涛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蝉声宛如大浪淘沙般攫走了你紧紧攥在手里的忧愁;蝉声时而如甜美温柔圆润的倾诉,那是一首情歌,总是一句三叠,像倾吐不尽的缠绵;蝉声在最高涨的音符处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的回响。
我仿佛看见骆宾王,被禁于长安的监狱之中。这位曾官至长安主簿和侍史的书呆子,对女人做皇帝心怀不满,频繁著文讽刺武则天,“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导致他在唐高宗仪凤三年被囚于狱中。西边的大墙外,有几株枝叶繁茂的古槐,每到夏秋之季,夕照低阴之时,树上总有寒蝉疏引,发声幽咽,使这位被冠以“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心绪起伏,唏嘘不已,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悲愤之诗——《在狱咏蝉》。
也许是寒蝉餐风饮露的形象容易让人想起那些流落江湖的行吟诗人,因此在古人的眼中,蝉总是与清苦悲愁脱不了干系。当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以及初唐岁月被窗外一阵不期而至的清风翻过几页之后,南宋的陆游又翩翩而来。这位在夕阳古道上送别友人的诗人,忽然被一声蝉鸣撩起了满腔离愁,一首《秋日闻蝉》脱口而出: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对于陆游而言,寒蝉一声长一声短的哀号,简直成了一种对情感的骚扰。不过我个人觉得,最了解蝉的还是初唐名臣虞世南,他曾写下了著名的咏物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虽然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在咏人。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因文才和德行受到了唐太宗的器重,可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这首诗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栖在诗意里的蝉声,或悲或喜,总是能给人别样的美感。而在世俗的目光中,蝉声和鸟语,一个单调,一个婉转。同是大自然的歌者,鸟儿常被称为人类的朋友,蝉却有一个十分浅薄的名字,唤作”知了”。可见这个小小的芳邻,实不招人待见。
烈日当空,闷热的空气使所有人和生物都昏昏欲睡。偏那蝉,还要练练它的嗓子。被烈日晒过的蝉声,带着它们的偏执使劲往你的耳朵里钻,拉得长长的声音,如一列鸣笛的火车,轰隆轰隆呼啸而过。不,不对,是呼啸而来,看那阵势,它是要把你的耳朵当作高音喇叭来使。
这样执著的人生格调,是我最欣赏的。夏天是我的季节,给我阳光,我就灿烂,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蝉,就是一个鼎力前行的改革者,亦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士。
蝉声阵阵,思绪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