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没什么不同

2019-09-12围子

中学生博览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度旁观者单亲家庭

围子

綠皮火车终于在一个小镇停下来。

上一次来这座小镇,大概是20年前,那时候,我还总是摇着大人的手去买雪糕的小不点儿。

我也不知道,邻居婶子怎么知道我是学心理学的。

我下车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她在我踏进门的第一时间拉着我说话,她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离婚了,她总觉得孩子心理有些问题,最近都是早晨起床才急匆匆把作业赶完。

她的焦虑,好像要把我们的谈话间隙都填满。她罗列了很多她认为的问题,比如,不爱写作业,不再疯跑。

我问她:“孩子多大?”

她说:“12岁。”

“一个12岁的少女,不疯跑了很正常,她身上有了女性特征,这时候性格有变化甚至是叛逆,都是正常现象呀。”

她想了想,说最担心她不跟大家一起玩儿。

她说:“我常说她‘你要和那些正常的孩子一起玩儿,积极健康的、阳光的、父母健全的。”

她说得一脸慈爱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可这句话有点儿刺痛我。

我问她:“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正常的孩子呢?”

她想了想,我知道她把类似“我们家庭就是不正常”这样的话,憋了回去。

我说:“我不太建议用这种说法引导她,因为这句话就把她划成了不正常孩子的那一类。而事实上,父母离异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跟孩子没什么关系,孩子并不会因此变成另外一个人,她还是她。我们不能回避,父母离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但紧接着家人要做的,是要她慢慢明白,这并不会对她造成太大的影响。”

看见婶子的犹疑,我紧接着补了一句:“事实也是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是爱,如果有一个家人离开了,其余的人用各种方式给予她关心、呵护、理解、陪伴,那她感受到的爱并不会少。相反,我倒是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之后得到抚养者足够的爱,会比那些父母没有感情,常年吵架、冷战,或者一方长期缺席的家庭里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

我也不知道这话她听进去没有,但我确定的是,比起生活里遭遇变故的孩子,抚养者更应该被引导甚至被教导。

孩子性格里的坚韧、勇敢、乐观、倔强,大多源自养育者。

他们性格的形成就像画画儿,起稿、涂色、描边,错了就及时修正,有时候橡皮擦不掉,就要花更多心思修补。

最怕欲盖弥彰,或者破罐破摔、中途放弃,毁稿再画一张。

画纸能再买,画不好能再换,成长只有一次,每一笔都有来路。

我对这世上旁观者的善良,一直持保留态度。

所有孩子都会任性,都会犯错,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任性和犯错,往往更容易扯上“不懂事”“让人操心”这样的评价。

要是加上一个悲悲戚戚的抚养者,诉说着自己的不易,那全世界的旁观者,好像都被赋予了教育这个孩子的权利,尽管,他们的“逆耳忠言”往往只是“嘴欠作祟”。

要厘清你和我的界限,从来都是件很难的事情。

20年前的小镇,人们的院子多数用木条插的栅栏围着。

时隔多年,这里的邻人有的已经用上了日本原装的抽水马桶,家用电器都连着AI,睡前都喊“小度,小度,帮我关灯”;有的房前院落基本没什么变化,连家具都没添几件。

我不是要强调谁过得好,谁过得不好,而是,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家家户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开距离。

“十年前看父敬子,十年后看子敬父”,这种田间地头流传的俗语,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这一支血脉能否在人群里闪闪发光的关键。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对家长的考验,这种考验比家长自己长大这事儿来得更加猛烈,更加不可控,更加如履薄冰。

家庭是这社会最小的单元,关起门,里面的一言一行、一草一木,或多或少映射着整个时代的缩影。

“不管它用何种方式存在,爱的内容不变。”I Promise.

猜你喜欢

小度旁观者单亲家庭
说服自己早起的理由
苦涩的蛋挞
百度发布两款人工智能硬件新品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小度智能音箱发布 搭载DuerOS 2.0系统
网络欺负中旁观者的研究评述
悔棋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