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2019-09-12马国斌余碧菁郑伯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7期
关键词:通率高龄心绞痛

马国斌 余碧菁 郑 瑾 郑伯仁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

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十分常见,具有较高发病率,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本病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发的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部不适等,常在情绪激动、劳累过度后发生,可持续3~5min[1]。受凉、饱食、情绪激动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本病死亡率较高,可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及时治疗。药物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常见方法,多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对症状较重、发作次数较多的患者,临床多主张使用PCI治疗。本文将PCI用于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旨在评价其治疗效果,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5例,以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n=68)与参照组(n=67)。研究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76.85±2.98)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16±1.79)年。参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66~87岁,平均年龄(76.89±3.02)岁,病程2.5~15年,平均病程(8.19±1.82)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CAG显示>1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有心绞痛典型发作体征、特点,胸痛史≥10d,每周发作次数≥3次,每次持续时间≥20min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ASA麻醉分级Ⅰ~Ⅲ级;均符合PCI适应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PCI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者;胸膜炎、肺癌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胸痛者;顽固性高血压者;既往有冠脉搭桥史、PCI史者;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对使用药物过敏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认知障碍、神志障碍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清晨空腹口服,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清晨空腹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清晨空腹口服。给予ACEI、β受体阻滞剂服用(血压、心率不能耐受者除外),1个月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护胃,若患者存在胃肠道反应或消化性溃疡疾病史,可延长用药时间。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2周后停药,若用药后患者仍有胸痛发作,可延长硝酸酯类用药时间,期间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合理调节用药方案。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PCI治疗,于药物治疗后1周进行,术前6h禁食、禁水,选择桡动脉手术入路,行CAG前于冠脉内常规给硝酸甘油,剂量100~200μg,对血管管腔狭窄进行处理,需>70%,扩球囊预扩处理,预计植入支架后直径≥2.5mm,术中均使用药物涂层支架,若存在贴壁不好、膨胀不良等现象,可行高压球囊后扩,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抗感染治疗。两组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嘱患者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显著改善,活动耐受增加,发作次数减少>80%,持续时间缩短,硝酸甘油减少>75%;有效:心绞痛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减少50%~80%,硝酸甘油减少50%~75%;无效:治疗后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标准[3]:对患者术后行CAG或CU血管造影,病变血管残留狭窄率<20.0%,且TIMI血流为Ⅲ级,即为血管再通。对两组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3)统计两组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经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6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1年生存率、血管再通率比较 研究组1年生存率、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7.06%、94.12%,均高于参照组的83.58%、77.61%(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9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6.42%(P<0.05)。见表2。

表2 两组1年生存率、血管再通率比较[n(%)]

2.3 两组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9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疾病发生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心肌缺血为导致本病的直接病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等,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猝死。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段治疗本病对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因本病多为老年患者,对高龄患者而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机能较差,临床多主张使用药物保守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佳,无法有效控制疾病,不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4]。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已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的重要疾病,临床对其治疗越来越重视,逐渐将PCI用于其治疗中,并取得较好效果。林旭辉[5]研究表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随着临床对PCI技术不断深入研究,其缺陷与限制也逐渐显露,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多,为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也一定程度影响PCI效果。

本文中,研究组实施PCI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与保守治疗的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提示PCI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保守药物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但起效较慢,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降低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5]。冠脉介入术为通过心导管技术,对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6]。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常用技术包括支架植入术、冠脉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临床使用逐渐广泛,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效果已被证实[7-8]。在实践过程中,术者只需行皮肤小切口,将带扩张器的导管经动脉植入冠脉目标区,行扩张即可改善机体心肌供血[9-10]。患者术中为清醒状态,通常不会出现不适症状,此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性好、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应用价值较高。本文中,研究组1年生存率、血管再通率与参照组相比,均相对更高,术后心力衰竭、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提示PCI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应用PCI技术效果显著,可提升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率高龄心绞痛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