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的降糖方案分析
2019-09-12魏占玲梁秀珍
魏占玲 梁秀珍
糖尿病(diabete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组织利用胰岛素障碍导致血糖升高[1]。2 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40 岁之后发病,其中部分患者伴有脑卒中这一比例处于快速增长之中。此类人群传统降糖药物治疗效果差,而胰岛素成为治疗的首选。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是常用的降糖治疗方案,但是上述治疗方案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2],为此本文拟收集我院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分析上述不同治疗方案使用后对于患者血糖、脑卒中发病后肢体功能评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3 月—2018 年8 月我院脑卒中急性期伴糖尿病的患者。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批注。
1.1.1 入组标准(1)脑卒中首次发病,发病24 h 内入院。(2)糖尿病及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3]诊断标准,脑卒中经头部CT 或MRI 证实。
1.1.2 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合并有肺部、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者。(2)既往有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卒中病史。(3)近4 周内服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有感染、外伤、手术史。(4)合并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受试者的降糖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血糖≥13.9 mmol/L 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 注射液(规格:100 单位/毫升,3 毫升/支(笔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33006,生产厂家: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0.1 U/(g·h)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血糖<13.9 mmol/L 后,以0.22 U/(kg·d)(已用胰岛素者维持原剂量)+2 U 基础量,并以等量为餐前大剂量,分别于三餐前输注,每天调整基础量、餐前大剂量,直至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 mmol/L。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血糖≥13.9 mmol/L 者,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规格:3 mL:300 单位(笔芯),注册证号:S20130109,生产厂家:波兰BIOTON S.A.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包装),0.1 U/(g·h)多次皮下注射。血糖<13.9 mmol/L 后,以0.4 U/(kg·d)(已用胰岛素者维持原剂量)+4 U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4次/d,三餐前用门冬胰岛素,睡前用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后根据血糖值每天调整,至血糖达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两组胰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
1.3.1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5 mL,用3 0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试剂盒购于郑州安图生物公司。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2 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 参考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进行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
1.3.2.1 NIHSS 评分 从12 个项目进行评价,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3]。
1.3.2.2 BARTHEL 指数 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60 分为良;60~41 分为中;≤40 分为差[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d,)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d,)
2.2 两组胰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
研究组和对照组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上升显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2-4],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脑卒中急性期的应激反应常加重高血糖,这就造成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良好控制。
本次重点分析不同胰岛素使用方案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及临床疗效。研究发现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控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效果更优[5]。还有研究指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平稳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剂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上优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此外本文还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岛素使用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率,这主要与胰岛素泵能根据人体所需胰岛素的量来控制胰岛素的输出[7],使用后可以让体内获得平稳的胰岛素水平,同时本文还发现研究组治疗前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分别为(17.35±2.34)分、(43.85±5.93)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 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7.46±2.61)分、(44.01±6.3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分别为(8.34±1.53)分、(96.34±12.82)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分别为(13.42±1.97)分、(84.86±9.6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使得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更优,从而减轻高血糖对神经细胞的毒性[8-12],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控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效果更优,同时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评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肢体功能评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