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0例临床观察

2019-09-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壮医前臂肱骨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Humeral Epicondylitis)是伸肌总腱起点处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炎症,因早年发现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故又称为“网球肘”[1]。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位,被动牵拉伸肌(握拳、屈腕)和主动收缩伸肌(伸腕),对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总腱起点产生较大张力,长期反复引起该处慢性损伤所致[1]。笔者采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0例,并与中药热敷、消炎止痛药治疗方法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6年至2018年就诊于广西壮医医院门诊、急诊以及外科住院部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壮医刺血组)和对照组1(中药热敷)、对照组2(消炎止痛药),每组各20例。治疗组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5.87±8.03)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4.33±1.95)月。对照组1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3.96±7.85)岁;病程3~7.5个月,平均病程(4.83±2.16)月。对照组2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39.58±6.97)岁;病程2.5~7个月,平均病程(5.01±2.07)月。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组别比例年龄性别男女病程对照组12033.96±7.859114.83±2.16对照组22039.58±6.978125.01±2.07治疗组2035.87±8.037134.33±1.9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职业习惯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②症状表现为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做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③体征表现为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伸肌群抗阻力试验阳性。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肱骨外上髁炎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③资料齐全,按医嘱进行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精神疾病患者;②资料不全,或未按规定治疗影响结果判断者。

1.4 治疗方法 ①壮医刺血组:患者选择适宜体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取阿是穴,采用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3~0.4 cm,对准已消毒过的穴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3~5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10 min即可。每3日1次,3次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②对照组1(中药热敷):当归、赤芍、防风、牛膝、桂枝、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条、透骨草各50 g,装布袋内封口,加适量水煎,待温热后,即可袋敷于肘关节外上侧。10 d 1个疗程。

③对照组2(消炎止痛药):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规格: 0.3 g/粒)治疗,0.3 g/次,2次/日,饭后服,10 d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前臂伸肌紧张试验;②前臂伸肌牵拉试验(Mills征)。

1.6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3]制定。痊愈:肘关节疼痛全部消失,活动正常;显效:肘关节疼痛全部消失,活动正常,但紧握拳时肘关节肌起点部尚有酸胀感;有效:肘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前臂活动灵活,劳动时感乏力酸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三组前臂伸肌紧张试验比较 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臂伸肌紧张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2、对照组1疗效相当。见表2。

表2 三组前臂伸肌紧张试验比较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三组Mills征比较 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ills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疗效相当。见表3。

表3 三组Mills试验比较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1比较,△P<0.05。

2.3 三组综合疗效比较 三组综合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疗效相当。三组样本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1比较,*P<0.05。

3 讨论

壮医刺血疗法是用刺血的针具刺人体的一定穴位、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放出适量血液,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4]。壮医刺血疗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壮医外治法中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在壮族民间地区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壮族民间至今仍有人用动物刺,植物尖刺作为工具,进行放血、排脓、消肿、止痛等治疗。壮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对刺血疗法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肱骨外上髁炎属壮医“痛证”范畴,是由于龙路或火路阻滞不通而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壮医刺血治疗痛证以阴阳、气血、三道两路等壮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具有良好的通调龙路、火路,止疼痛的作用。痛证无论虚实,刺血疏通道路,使瘀去新生,邪去则正安。

我院常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此类肌腱附着点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肱骨外上髁炎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在外上髁部分常有肌纤维撕脱,或关节滑膜嵌顿或滑膜炎等导致局部反复充血水肿,或渗出粘连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挤压该处的皮神经,导致症状反复,迁延不愈。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松解局部的粘连组织。本研究显示壮医刺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明显,有效率达85%。治疗组前臂伸肌紧张试验、Mills征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刺血疗法在改善患者的Mills征及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1(中药热敷),其作用机制[5]可能是:壮医刺血疗法通过释放病灶压痛敏感点的瘀血,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 加速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松解局部粘连,促进局部病灶的修复,从而使肌腱功能、关节活动得以恢复。在前臂伸肌紧张试验、Mills征和综合疗效方面,壮医刺血组均能达到与对照组2(消炎止痛药)相当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消炎止痛药可能对胃肠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该疗法取得最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找准患处的压痛敏感点, 针刺要释放最强烈痛点的血液为佳。另外要求患者要配合治疗, 在治疗期间避免肘部用力, 注意保暖。

综上所述,壮医刺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见效快、操作简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壮医前臂肱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