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水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019-09-12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日本

孙 阔

(扬州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或岩窦透漏,峰岭层棱。”[1]观赏石又称奇石、雅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因审美需要而进行艺术安置,并赋予人文内涵的可供欣赏、收藏的石头。人们通过对自然石的赏玩读悟,人石互动,命名并安顿的艺术加工行为,使其内蕴不断升华,诠释自然石以人文内涵。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赏石活动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太平御览·阙子》记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后经魏晋传承,唐代发展,至宋代中国第一部观赏石著作《云林石谱》(宋代杜绾,约成书1118-1133年)的出现,中国观赏石文化始为大成,传承至今。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尤为爱石,唐朝的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米芾等以石为友,玩味“壶中天地”,“东方人在赏石中,除了外在的形、色、奇特性等美的感受,更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2]使观赏石逐步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文人情怀的文化艺术行为。

日本水石文化起源于中国,伴随着唐、宋时期中华文明对外大量传播,中国的观赏石文化也传到了近邻日本。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赏石观,并结合日本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文化特点,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与流派。

1 日本水石文化溯源

1.1 日本“水石”命名由来

日本将用于观赏的奇石称之为“水石”。“水石”名称其源有两种,一种说法日本观赏石普遍置于水盘中欣赏,着水后,石色更加鲜艳、美丽,称之为“水石”。另一种说法是,古来作为日本公家社会、武家社会茶席、居间装饰置物所用,使观者足不出户能即能感怀山水景观之风雅趣味,初称“山水石”或“山水景情石”,后略称为“水石”。于一石而观天下景,感宇宙之大,最富自然艺术情趣,体现日本文化内涵中的“和敬清寂”之感。

1.2 日本水石文化的历史

探寻日本水石文化的历史源泉,《日本大百科》全书中论述:“水石之趣味,与其说是我国自发的行为,莫不如说主要还是受中国大陆文化之影响。”[3](注:笔者译)

中国玩石风潮约始于北宋(960-1127)至南宋时期(1127-1279),其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玩石之风盛行,观赏石文化得到普及。大约于南宋稍晚至元朝时期(1271-1368)后,观赏石文化逐步经中国大陆传至日本。日本研究者认为留学中国的日本高僧返日时,带回了日本水石的“祖形”。当时的僧侣们善长诗文,多与官家、士大夫相交甚好,深受其文化影响,也是中国海外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从本无生命的顽石中感悟出禅机的僧侣们,经与日本宫廷贵族、文人雅士的交流,作为一种“文房清玩”的爱石之趣味,便在日本上层阶级得以展开。日本玩石最初人员主要局限于僧侣、官家之间。至今日本还保存有多方当时携带入国的著名观赏石,传承有续。如得于江苏江宁山,曾被后醍醐天皇珍藏的名石“梦之浮桥”;得于江苏镇江金山寺,现为西本愿寺寺宝的名石“末之松山”等。

日本有文字记载的玩石始于室町时代(1336-1573),日本五山高僧虎关师炼(1278-1346),著有《盆石赋》一书,书中记载日本朝廷、公家及佛教禅师之间,有玩石赏石之好。室町时代的足利义政(1436-1490)被称为日本水石趣味之道的始祖,其爱石、赏石,藏有名石“残雪”、“万里江山”等。后观赏石逐步与禅、茶道等相结合,通过品味石之山水景观,枯淡之美、闲寂之美,逐步玩石人群扩展到文人、士大夫之流。江户时代(1603-1868)初期著名茶人小掘远州(1579-1647)是世人熟知的日本玩石大家,他代表藏石有“初雁”、“重山”两方。江户时代末期木内石亭(1724-1808)所著《云根志》一书对日本水石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著名藩主大名松平定信(1758-1829)携其著名藏石“黑发山”为世人熟知;木村蒹葭(1736-1802)、赖山陽(1780-1832)、田能村竹田(1777-1835)等文人都是江户末期有名的奇石收藏家。明治时代(1868-1912)后期,大正时代(1912-1926)起观赏石逐步成为日本普通民众所参与的文化赏玩活动。日本始用“水石”这一专用观赏石术语,形成其独特的“水石观赏趣味”,昭和(1926-1989)30年代起赏玩水石成为流行的热潮,为日本民众所喜欢。

2 日本水石鉴赏要素

2.1 成为水石所具备的条件

日本水石中,何种石头是值得去欣赏、收藏的美石?

日本人认为作为水石观赏的条件主要有三点:①天然性;②大小适合室内陈设;③具有观赏价值,即让人感受到石之美感。[3](注:笔者译)其所列举的观赏石条件大体与中国类似,一脉相承。列举条件中的第二点——大小适合室内陈设一条中,日本细致的对水石尺寸进行了规定:以左右长30-60CM为观赏限定。

2.2 水石鉴赏的五大要素

日本赏石名家松浦友成在充分继承中国传统赏石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国自身赏石的特点,在《水石美への招待》一书中提出了日本水石鉴赏五大要素“形、質、色、肌合い、時代”[4],王永刚在《中外观赏石审美特征比较》中将五大要素译为“形、质、色、肤、龄”[5],颇为贴切。五大要素历来为日本赏石届所重视,日本水石协会也认为这五大要素是决定赏石优劣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日本人的赏石审美思想和中国传统的赏石审美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中国第一部论石著作成书于南宋的《云林石谱》中,首先就将石形作为论述重点,提出了“瘦、漏、透、皱”[1]的形态观赏要点,为最初的相石四法;其次书中又大量介绍了质地、色彩、纹理见长的多种奇石;基本形成了“形、质、色、纹理”四大鉴赏要素。日本在全面继承中国传统赏石观的基楚上对其进行了细化和发展。

2.3 水石之“形、质、色、肤”

日本对水石“形、质、色、肤”的理解与中国传统赏石观基本相同,强调这四点均为鉴赏一方优良水石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也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石形”作为鉴赏水石的第一要素,日本水石届素有“水石赏玩始于山型、终于山型”的说法。强调了水石鉴赏以山型石为主,石体形态的重要性。不过日本人有别于中国传统赏石观中对“云头雨脚”式贡石的情感,更为喜欢石体稳定性强的表现自然情景的石型。同时如何判断石形的优劣,吉村锐冶提出了日本水石现今奉为圭臬的“三面之法”。“三面之法”指石体的前后、左右和底部应达到符合形式美学的均衡、协调、节奏、韵律、黄金分割等原理。但同时也指出具体如何算是协调,本身是一件很难断定的事情,最终还是依据每人的审美观念的不同,是赏石者的主观行为之一。

“石质”,对何种质地符合水石规范进行了规定。首先水石需具有一定的硬度、同时也必须能让人感受到石体的细腻,具刚中带柔之意。石体需有一定保水性,石质不能过硬、品质好的水石着水后应始现润色,让人玩味着水变化之趣味。

“石色”,日本水石赏玩喜欢具有自然趣味之朴素、和谐的色彩,不喜色彩过于艳丽之石。日本认为石色以乌黑色为最佳,其次为蓝黑色、浅黑色、茶色等。

“石肤”的观赏与中国传统赏石观“纹理”的提法类似,强调水石自然风化之肌理,使人感受石之自然古意、沧桑。“石肤”纹理日本又细分为“丝卷纹”、“皱纹”、“蜂巢纹”、“风蚀皱”、“蛇行纹”、“龙眼纹”、“米点纹”、“梨皮纹”等。

2.4 水石之“龄”

日本对水石之“龄”的理解是对中国传统赏石观略有区别,可以说是日本有别于中国的特色赏石法之一。日文名为“時代”(じだい),其直译为“时代感”,意译为“龄”或(古)“韵”应更为贴切,便于理解。

日本人认为当一方自然石具备了“形、质、色、肤”四大要素时可认定为一方美石、但如何成为一方传世之石或使美石具备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水石赏玩中的“天人合一”之感,人工与天工之契合,石之龄不可或缺。

从河川中获取的美石(新石),不会有古色古香的玄幽之美,需经过爱石之人每日之养护、盘完才能使其拥有成为一方传世美石之可能。日本的养石之法提倡像摆放盆景一样将石头置于露天日晒之下,每日着水养护,促使石肤变色,形成包浆、石之古韵、以鉴其龄。由新石到老石,伴随着“石龄”的增长,达到水石之美、美在“形、质、色、肤、龄”各方面的充分融合。

3 日本水石种类

日本水石分类方法种类繁多,目前普遍分为山水情景石、图纹石、象形石、抽象石四大种类。

3.1 山水情景石

主要以观水石石型为主,中国也称为“山型石”,是日本水石赏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细分又可分为:

岛屿情景石。主要观赏自然岛屿景状;

天池情景石。水石顶部有天然凹陷可蓄水,具有天池趣味;

瀑布情景石。石体有一条白色石筋贯穿而下,如自然界之瀑布景观;

土坡平台情景石。石体有天然平台生成,观“水石”之地形地貌特征等。

日本山水情景石的主要产地与品种有北海道石狩川的神居古潭石、歧阜县揖斐川的揖斐川石、鸟取县佐治川的佐治川石等。

3.2 图纹石

日本又将其命名为“紋石”(もんせき),以品味天然石中出现的图案之妙为主。如石体中出现的花、鸟、动物、文字、人物等,日本人尤喜自然风物。

日本图纹石的主要产地与品种有渡良濑川的樱花石;下仁田和濑户濑川出的菊花石、荒川的梅花石等。

3.3 象形石

日本称为“姿石”(すがたいし),主要观赏奇石形成的各种拟物形态,如:观音,动物等。

象形石中有一种具有日本独特观赏趣味的赏石种类。日本专门命名为“茅舎石”(くずやいし)。石体自然成茅屋象形状,通过观赏“茅舎石”,反映日本人对寂静乡村的点点愁思,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茅舎石”深受日本石友所追崇和喜爱。究其到底“茅舎石”还是源于中国传统赏石观,结合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点而最终形成的独具一格的风格与流派。

3.4 抽象石(又称心象石、色彩石)

如文字所述,依据观赏者个人心象感知去欣赏的,能使人感知到宁静、自然美感的石头的统称。该种石头主要不是赏玩石之“形”、“纹”,而是品味“质”、“色”、“韵”为主。典型性的代表如:“赤玉石”(あかだまいし)。该石种含有大量不规则的不纯的玉髓质石英,同时还富含大量氧化铁,故该石周身通红,颇具观赏价值,一般将其打磨后陈设观赏。该石种主要以观“色”为主。北海道的今金、静冈县的土肥、富山县的福光等地都有“赤玉石”出产,尤以佐渡市岩首所产赤玉石质量最高。

4 日本水石名品

4.1 日本水石之王“梦之浮桥”

现日本德川美术馆就收藏有曾被后醍醐天皇收藏的一方来自中国的曾被原日本水石协会副会长高桥贞助誉为“水石之王”的美石“梦之浮桥”。石产于江苏省江宁山(南京地区),尺寸为28.8*4*5CM,石头底部有朱漆撰写的铭文“夢の浮橋”,据考证应是后醍醐天皇御笔所书。铭文“夢の浮橋”语出《源氏物语》最终卷“梦浮桥”。该石传承有续、历经足利将军家、后醍醐天皇、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尾州德川家。

日本水石之王“梦之浮桥”(图片来源日本网络)[6]

4.2 日本著名古石“末之松山”

日本名石“末之松山”(末の松山),石名出自日本《古今和歌集》中“君をおきてあだし心をわがもたば末の松山波も越えなむ”一句的歌枕“末の松山”。该石历史传承有续,历经足利义政、织田信长、现藏京都西本愿寺,为寺院寺宝。据记载该石来源于江苏省镇江金山寺,是当时相阿弥让去唐朝的禅僧携带至日本的,石长16CM,高5.5cm。

日本古籍《盆山秘言》中记载、文明15年(1543年)作为供奉礼品被献上,初藏者为日本足利义政将军,后辗转为织田信长藏品。日本至今还流传有织田信长“一石换一城”之历史名石典故。“末之松山”现今也成为石山本愿寺和织田信长友好的鉴证。该石2019年2月14日-17日在东京都美术馆第六届日本水石展中作为重量级名品展出过,成为展览的焦点所在。

4.3 日本水石的杰出代表“黑发山”

日本水石的杰出代表“黑发山”(黒髪山),与日本古石“末之松山”并称为日本水石界的“东西横纲”之一。初为江户幕府时期著名藩主大名松平定信献于江户幕府之物。其发现于日本国日光市中禅寺湖附近,质地细腻,色乌黑,形状恰好似产地滋贺县日光市山岳宗教圣地黑发山(也称:男体山),故以“黑发山”为其名。石长47.5*34*14.5cm,现为日本上野宽永寺所藏,为寺院寺宝。

日本古石“末之松山”(图片来源网络)[7]

古书《相阿弥流盆山》中“末之松山”图谱(图片来源网络)[7]

日本水石“黑发山”(图片转载自《花木盆景》杂志)[8]

5 结语

日本水石文化始于中国传统赏石理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结合日本国自身自然环境特点,社会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赏石文化和奇石鉴赏方法。通过观赏水石,使观石者身心得以安顿,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万仞”,通过品味自然美石,神游宇宙之间,感受世间万物神奇。中国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写道“石尤近于禅”。日本人在继承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基础上将水石与禅宗、茶道等相结合,最终到达日本人所追寻的幽玄、静寂之境界。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日本
飞龙在天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探寻日本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赏石谈艺录
《黄金时代》日本版